李 碩
(湖北國土資源職業學院, 湖北 武漢 430090)
礦產資源是對人類的生活以及社會生產都具有重要作用的一種自然資源。它是指地下或地表中含有對人類有價值的礦物元素的物質,經過一定的地質作用而使其能夠被利用開發,用于工業生產的礦產資源。從古至今礦產資源一直都是人類社會生產生活的物質基礎。如今的現代社會,人類的各項工業生產也都離不開利用開發的礦產資源作為基礎。并且礦產資源屬于不可再生資源,它的儲存量是有一定限度的。加上現代社會對于礦產資源的需求量巨大,礦產資源的消耗量逐年遞增。如今全球已知能夠開發利用的礦產只有一千六百多種,并且在這其中應用較為普遍的只有八十多種礦產。因此對于礦產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對于人類的生產生活和社會進步都有著深遠重要的影響。而礦產資源的開發利用則是遵循可持續發展的原則,針對礦產資源的特點,利用勘測、冶煉等工藝技術,將開發的礦產資源的效益最大化,最大限度的為人類的社會生產、生活服務等一切人類活動提供促進和發展的作用。并且在進行礦產資源的綜合開發和利用時要恪守合理開發、節約資源的原則,堅持走可持續性發展道路。為我國的經濟發展提供支持,促進社會財富的累積。
國家對于礦產資源的綜合開發利用工作十分重視,為加強對礦山企業的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和保護工作的監督管理,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的有關規定,制定了監督管理暫行辦法/礦產資源。其中第六條礦山企業的地質測量機構是本企業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與保護工作的監督管理機構,對執行本辦法負有以下職責:一、做好生產勘探工作,提高礦產儲量級別,為開采提供可靠地質依據;二、對礦產資源開采的損失、貧化以及礦產資源綜合開采利用進行監督;三、對礦山企業的礦產儲量進行管理;為我國礦產資源綜合利用工作提供了政策保障。
同時礦產資源的開放和利用與地質調查工作有著密切的聯系,在對礦山進行開發的過程中,會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出現"三廢"問題。礦山的"三廢"問題,使得礦山在進行資源開采后會對其當地的生態環境造成嚴重的污染和破壞。不合理的資源開發會嚴重污染水資源、破壞土地資源、造成"三廢"污染。因此需要提供新型工藝技術解決這些問題,走可持續發展發展道路。
礦產資源是自然界礦物質在一定的地質條件下,經一定地質作用而聚集形成的。不同的地質作用可以形成不同類型的礦產。我國的礦業發展迅速給現代社會經濟的建設做出的貢獻巨大,開采地下礦物的事業發展是我國經濟建設中占有必不可少的重要位置。在礦業發展的同時采取精細化的開采技術模式,能夠有效的提高我國礦業礦產資源的開采率和回收率,使的開采難度大的殘留礦產資源得到充分地開發利用,減少了不必要的浪費,并且延長了礦山的開采年限,極大的提高充裕了礦山企業為國家創造經濟利益的時間。因此,礦業發展將原本缺乏管理、技術粗糙的舊的生產模式向專業化、精細化的新的生產模式轉變,實現礦山開采的長治久安,保證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解決了我國礦產資源短缺的燃眉之急,對于目前品質較為低劣的礦產資源,通過地質研究工作的進行,對礦產資源的深入研究,能夠更好的具有針對性將其作為研究對象,提出相應的工藝技術,讓其帶來更好的經濟效益,促進我國的經濟發展也保障可持續發展道路能夠順利發展。
研究礦產資源的綜合利用,可以保障經濟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采取推行綠色礦業的行動,可以在對礦山周圍環境的干擾程度最小的情況下,使得礦產資源的開發利用的利益最大化,環境破壞程度最小化。礦產資源屬于不可再生資源,一旦開采使用完,就不可再生。所以我們必須采取措施,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將人類活動對于自然資源的開發破壞力最小化。使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并提高國家的經濟實力,也給地質研究工作的順利進行提供了保障。
其次隨著現代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對礦產資源的需求增加,為了獲取更多的礦產資源,不合理的開墾土地、開采礦山使得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和最寶貴的土地資源遭到嚴重的破壞,且破壞程度日益加劇。因此國家還應該針對目前我國礦區環境破環的現狀,采取相應的相應的措施對被破壞或退化的土地的再生利用及其生態系統恢復的。由于采礦業的發展對土地造成了嚴重的破壞,狹義上來講進行土地復墾措施就是為了對礦業用地進行再生利用和系統恢復。實施土地復墾措施可以防止環境污染的加重、能夠有效的恢復當地生態環境的平衡。
我國的礦產資源綜合開發和利用在地質調查工作中體現了重要作用,也在各自領域取得了一些突出的研究成果,但是在目前的形勢上看,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其中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由于經濟增長迅速,對于礦產的開發采集也越來越頻繁,導致礦產資源的消耗率逐年遞增,礦山的儲備量也在逐年減少。隨著我國現代礦山企業的發展,對于土地資源的破壞十分嚴重,礦產資源的綜合開采和利用挪占了我國大量的土地資源,占用和造成土地被破壞不可在種植綠植、水土流失嚴重的土地面積逐年遞增。直接破壞和占用的土地逐年增加。
(2)礦產資源的開發對其周邊的植被也同樣具有較大的破壞性,礦山占用了大面積的森林、草地、農田等,破壞了大量天然植被。在具有一定坡度的地區,開礦后由于未及時采取保護措施,還會導致水土流失,嚴重威脅著生態系統的平衡。
(3)隨著礦產資源的大量開發,礦山廢渣的大量排放將會對生態環境造成越來越大的危害。礦山開采過程中造成的“三廢”問題,其中除了會產生大量的廢水、廢渣等,還會產生大量的廢氣,如硫化物、氮化物和碳化物等一些毒氣,以及在開采過程中礦山的挖掘和粉碎都會產生大量的粉塵,提高了PM2.5的含量,從而對周圍的空氣環境造成嚴重的污染和破壞。對周圍的水資源、人類和牲畜的生存安全等均造成了嚴重危害。
(4)我國至今還沒有制定具體有關礦山保護方面的法律法規、規章制度等。沒有詳細的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的明文法律法規約束。因此,從我國目前礦產資源的特點和實際出發,應該盡快制定出臺符合國情的相關礦產資源開發利用保護的法律法規。
因此,礦產資源的綜合開發和利用工作還有著很多重要的工作需要去研究,更要在綜合開發和利用礦產資源時要注意合理節約的原則,樹立可持續性發展觀念。合理開發和利用中國的礦產資源,對于中國這個土地資源相對貧乏的國家來說,是緩解人地矛盾和解決礦產資源稀缺的有效途徑,同時改善被破壞礦區的生態環境,能夠促進社會安定團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為我國的經濟發展提供支持,促進社會財富的累積。
[1]張新安.關于地質調查立法若干問題的思考[J].國土資源情報.2015(07)10-13.
[2]余麗秀,孫亞光.礦產資源綜合利用與地質調查關系探討[J].礦產保護與利用.2015(05)10—18.
[3]陳開琦.我國自然資源立法保護研究[J].生態環境.2016(03)1302-1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