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存榮
(山西四建集團有限公司, 山西 太原 030012)
近年來,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促進我國建筑行業的不斷進步,但是市場環境日益復雜,為建筑行業的發展創造出了更多的可能性,其中裝配式建筑的出現、工程造價管理模式的轉變都是最突出的表現。因此,建筑行業也在探究有效的工程造價管理模式,以便能夠真正發揮清單計價模式下裝配式建筑造價管理的價值。為此,面對當前造價管理中存在的問題,要合理選擇有效的解決策略,提升清單計價模式下裝配式建筑工程造價的有效性與質量。
清單計價模式下的裝配式建筑造價管理是一項系統性的計價方式,以建筑工程實物為標準制定工程量清單,根據市場發展情況以及工程特點,確定最終的綜合定價,這種方式的出現,使建筑行業工程量計價有了更標準的參考依據,對實現建筑市場的規范化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但是目前在造價管理中存在十分突出的問題,具體的表現有:一是,清單信息內容失真,無法保障完整性。外購成品現場安裝數量時記錄預制構配件消耗量定額的標準與依據,其對工程招投標環節、結算環節都有著重要的影響。但是由于當前裝配式建筑標準化設計水平較低,非標準化的構件補品在價格上存在極大的差異,從而無法及時、準確的反應市場價格的動態變化情況;而信息過于復雜,缺少統一的報價標準,極易導致清單信息失真[1]。
二是,費用計取基數與費率存在不適應的問題。我國各地區發展水平不同市場上構件價格也存在很大的差異,而按照現澆式施工模式計取基數,對管理費用、規費、利潤之和進行基數計取,并不能有效的反應人材機費用的總和,但工程中造價中一部分人工費用已記錄到產品中,這就導致計取基礎不準確,無法適應裝配式建筑的工程造價管理。因此,亟需對費用計取基數方式與費率進行調整,保持兩者相適應,才能對裝配式建筑展開精準造價管控。
三是,計量規范中存在突出的問題。裝配式建筑工程施工與傳統現場澆筑式施工存在著較為明顯的差異,尤其是工藝與施工方法上,這就需要提升計量規范的針對性,根據裝配式建筑施工的特點給出具體的要求。但在現行使用的計量規范文件中,對預制構件工程量清單項目內容的確定并不準確,只能相對完整的規定出綜合單價的常規內容,存在明顯的滯后性,這就導致施工過程中無法確定明確的工程量清單,無法為控制工程造價提供可靠的依據。
四是,風險范圍亟需重新定位。當前的裝配式建筑清單計價模式中,將勞務費用囊括在預制構件中,行業內部定額部門通過調整勞務費用,預制構件供應單位也會重新調整構件單價。這種情況下,勞務費用變化產生的風險將由乙方承擔,但我國目前規定乙方承擔構件價格風險范圍為 5%,而風險承擔責的增加也需要重新對風險范圍進行調整。
一是,在編制工程量清單環節。這項工作應由招標人負責,根據清單計價規范以及國家規定的強制性條文規定,保障清單的準確性以及完整性;而承擔單位根據工程量清單與施工設計圖,明確自身的責任以及承包任務,但無法保障的是施工設計圖內容與工程量清單內容相匹配,這就導致矛盾出現。因此,編制工程量清單過程中,需要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首先特征描述的困難,但在描述過程中必須體現出特征的特點與獨特性。
二是,在招標環節。招標環節對工程造價的管控能夠有效提升造價的合理性,保障招標實施環節工程造價處于可控狀態,從而降低發生投資風險的可能性。因此,在工程造價管理中,要全面考慮到影響造價的因素。如增值稅的影響,裝配式施工中構件補品無論是采用業主制定計價規則還是自行采購的方式,都要根據國家稅收部門的規定進行繳稅,但是需要根據工程項目類別與等級,合理確定計價規則,選擇簡易計稅還是一般計稅。同時,要明確預制構件補品中價格是否包括增值稅、運輸費用、包裝費用等,如果信息價出現缺項問題,可以通過市場詢價的方式,準確確定稅率,并根據價稅分離方式進行除稅處理。此外,科學進行綜合單價組價,保障定額子目套用全面、準確;人材機價格信息來源準確;精準記錄消耗量,明確反映出定額計量、實際消耗量、計量規則之間出現的差異。
三是,在投標報價環節。投標報價主要體現投標單位的競爭實力,根據報價需要重新調整清單子項目價格,與招標造價控制存在很大的差異。在投標報價環節中,構件補品價格由投標人提出,根據其個體情況與市場情況進行自主報價;人力資源單日價格需要根據造價信息內容按照市場價進行計算;在招標文件中根據對風險的判斷以及個人風險管控能力進行綜合單價風險范圍確定。
一方面,規范管理簽證,科學采用工程變更估價原則。由于裝配式建筑施工具有復雜性與綜合性的特點,導致承包單位對項目的認知不夠全面,施工中極易出現修改施工技術方案的情況,這就導致了工程變更,而工程變更是施工階段影響工程中造價穩定性最關鍵的因素。但如果工程變更問題不可避免,也要根據裝配式建筑施工工藝、施工時間、工序、施工條件等進行合理的變更估價,保障估價原則的有效運用,并分析引起變更的因素,減少變更估價原則缺陷的影響,保障工程變更規范、合規,并取得變更簽證,避免在結算環節出現糾紛。
另一方面,明確措施項目變更的責任主體,合理實現措施費用變更。在工程建設中,承包單位更改招標文件中對施工組織設計以及施工方案的規定十分普遍,但是從行業發展現狀來看,其屬于承包人的權利,但是更改后產生的措施費用變化,也由承包人個人承擔。因此,對于措施項目變更情況一律不得調增價款,如果最終引發質量功能發生變化,發包人可以酌情調減價款。
此外,施工階段以及結算階段,要重視合同管理,保障估價的科學性與合理性;并嚴格監督施工進度與施工質量,控制其對工程造價產生的不良影響,從而保障工程造價的可控性。
綜上所述,近年來,裝配式建筑在建筑行業中的應用越來越普遍,其工藝以及施工方法不斷成熟,因此,對于其工程造價管理也要提高重視,利用清單計價模式有針對性的進行造價管控,實現降低成本的目標,并減少施工的質量問題與安全問題,實現裝配式建筑施工模式的長足發展。
[1]虞匯智.淺談利用工程量清單計價模式對裝配式建筑進行造價管理[J].智能城市,2017,27(6):229.
[2]張愛青.清單計價模式在裝配式建筑造價管理中的應用研究[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7,30(22):123-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