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故事,記錄了中華民族幾千年以來源遠流長、撼動人心的事件,可以是對政治的描寫,也可以是對經濟文化的展示,其借助一定的形式,如電視、小說、音樂等,向人們展示了在中國歷史上真真切切發生過的事件。對內,通過講述中國故事,讓廣大的中華人民更加了解歷史、銘記歷史,為我們優秀的傳統文化而驕傲,增強民族自豪感。特別是當前文化軟實力也是各國爭相展示的對象。講好中國故事,可以讓更多的人了解中國文化,感受中國文化的魅力,這不僅有利于提高中國的國際競爭力,還有利于中國和其他國家的和諧相處。
一個國家的形象就如同一張名片,高端、優質的名片能夠讓人眼前一亮,塑造國家的良好形象,講好中國故事不失為一條正確的途徑。在國際社會這個舞臺上,中國的快速發展以及取得的成就,令許多國家刮目相待,但是在一些方面,有些國家對中國還存在著一些偏見,影響著中國在國際舞臺上的話語權。
由于對中國缺乏了解,一些國家的對中國的觀念還停留在古老落后的印象中,所以在一些報道中會用不善的言語描述中國,甚至是添油加醋地抹黑中國的形象。另一方面,中國在對外宣傳的過程中,在國外積極地塑造形象之時太過于急切,很難考慮到不同國家會有不同的需求與特點,因此在講述中國故事的時候,難以掌握正確的技巧。面對這一問題,如今我們要明確講好中國故事,最根本的訴求就是要塑造一個良好的國家形象,用最親切的語言、最鮮活的故事,給其他國家的人們展示一個真真切切的中國。
國際社會是一個競爭十分激烈的舞臺,只有在經濟、政治、文化等方面全面發展,才能夠在這個舞臺上站穩腳步,維護本國的根本利益。向世界講中國故事的過程,也是傳播中國傳統文化的過程,同時也是對全世界展現中國文化軟實力的過程。因此在這一過程中,要切實維護國家利益,把中國的優秀故事向全世界各地宣揚,讓他們了解中國、敬佩中國,消除以往對中國的誤解,在合作交流中共同進步。
一個沒有文化的國家就如同一棵沒有根的樹,作為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文化大國,中國有著豐厚的優秀文化,在幾千年的歷史中孕育誕生,又在歷史長河中給中華兒女提供強大的精神支撐。這些優秀的文化就隱藏在中國故事之中,經過時間的打磨,越發熠熠閃光。今天,在講中國故事的過程中,我們要擔起弘揚中華文化的擔子,積極主動地宣揚中華文化,進行精準化地概括,通過一定的手段起到最好的宣傳效果,讓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的人們都被中華文化所深深感染。
在講中國故事的時候,要實事求是,切記不能添油加醋,讓聽者知道中國不只是有輝煌的歷史,有富饒的經濟,也曾經飽受過戰爭之苦,中國的歷史并不是一帆風順,但中華人民憑借著自己不屈不撓的精神和頑強拼搏的毅力,才創造出今日的輝煌。要堅持外宣“三貼近”原則(貼近中國發展的實際,貼近國外受眾對中國信息的需求,貼近國外受眾的思維習慣),用最真誠的言語,向全世界展示中國的“真”與“善”;用最親切的口吻,建立國與國的信任。
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話語體系,在進行交流的時候,一些文化差異往往引起誤解,所以在講中國故事的時候,要虛心學習別人的文化。另外,思維模式、風俗習慣、媒體運營方式等不同,也容易使講中國故事的效果不明顯。因此,在講中國故事的時候,要用國際化的語言和思維方式,站在對方的角度看待問題,增強宣揚中華文化的效果。
在國外講中國故事,人生地不熟,資源短缺,面對這種情況,要善于利用國際傳媒系統,加強國內和國外媒體的合作,拓寬網絡傳播途徑,利用國外的各個媒體,在國外的平臺上講中國故事。在利用中國媒體講故事的同時,加強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宣傳,使效果更加顯著。
數據顯示,中國從事新媒體的人員日益增加,但是從業人員的職業素養越來越差,這就對講好中國故事產生了一定的消極影響。針對這種情況,國家教育機構要加在對中國媒體的宣傳力度,讓更多的人了解該產業,從事該行業;改革新媒體教育機制,與時俱進,不斷進行改革,提高教學質量,為新媒體領域發展輸送更多的優秀人才。
綜上所述,我們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宣揚優秀的中華文化,要堅持故事內容的客觀真實、了解學習國際化語言和思維、拓寬宣傳渠道、培養專業人才、抓住機遇,在推進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過程中,講好中國故事。
[1]許江,王明生.中國道路的世界歷史意義解讀[J].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2016(03).
[2]張璐晶.專訪國際談判專家、原外經貿部副部長張祥 提升文化軟實力,要用“中國語氣”講中國故事[J].中國經濟周刊,201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