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聯網時代的大背景下,新媒體得以快速發展和崛起,成為當前最受歡迎的媒體形式,有著巨大的發展潛力和發展空間。相比之下,紙媒的發展則面臨著困境,在信息多樣性、綜合性等方面存在著顯著的劣勢,因此,紙媒的轉型迫在眉睫,關系到未來的生存與發展。紙媒需要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并向新媒體進行學習,將全媒體融合作為發展的新思路,進而拓展紙媒的生存和發展空間,提高其競爭力和影響力。
新媒體之所以受到大眾的歡迎,與其良好的時效性有著密切的聯系。新媒體的信息傳播速度明顯比紙媒更快,人們可以通過手機、電腦等移動設備,方便、快捷的獲取新聞資訊,新聞周期只有幾分鐘甚至幾秒鐘。傳統紙媒則具有固定的出版周期,人們需要等待幾個小時以上獲取信息,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新聞的時效性。相比之下,紙媒在新聞時效性方面的劣勢十分顯著,完全失去了競爭力,應做出相應的改變。
紙媒的信息傳播方式具有單向性,這是限制紙媒發展的主要因素。單向的信息傳播過程中,紙媒無法得到讀者的反饋,同樣無法了解讀者的需求,雙方缺乏互動性。而在新媒體的信息傳播過程中,能夠實時與受眾進行互動。人們在閱讀新聞之后,能夠根據自己的想法,對新聞進行評論、留言,能夠自由表達個人的見解。在傳統紙媒中,讀者是新聞的閱讀者。而在新媒體當中,讀者則是新聞的參與者。為了增加紙媒與讀者的互動性,需要轉變紙媒的發展思路,為讀者提供參與新聞傳播的機會。
紙媒的信息內容較為固定、單一,更多的是以文字、圖片予以呈現缺乏特色,難以吸引讀者的閱讀興趣。而新媒體的信息形態更加豐富,兼具多種類型媒體的功能,呈現出別具特色的新聞內容,能夠為讀者提供更多的選擇。相比之下,紙媒難以受到讀者的青睞。
在新媒體時代下,紙媒想要長久、持續的生存發展下去,必須做出轉型,而全媒體融合是一種良好的思路,對于提高紙媒的時效性、互動性和多元化有著積極的幫助作用[1]。
在新媒體時代下的紙媒發展,需要發揮其原有的優勢作用,以良好的公信力和權威性,贏得更多讀者的信任。在此基礎上,向新媒體學習,創新自身的功能,促進傳統紙媒與新媒體的有機結合。紙媒的發行和傳播方式不再局限于報刊,而是在網絡平臺上進行拓展,打造其移動互聯媒體,開發媒體客戶端APP,建立微博、微信公眾平臺,進而豐富新聞信息的傳播途徑?!稄V州日報》在轉型的過程中,以全媒體融合為基本思路,將紙媒與網站、微信、微信融合為一體,讀者除了購買報紙之外,還可以訪問廣州日報大洋網瀏覽新聞,關注其官方微博、微信公眾號,可以更加方便、快捷的瀏覽新聞,新聞內容的時效性、互動性和多元化均得以顯著提升。2017年,《廣州日報》還推出了@廣視頻,以當下最流行的短視頻、網絡直播作為新的信息傳播方式,能夠吸引更多的讀者和讀者。與此同時,《廣州日報》還建立“微社區e家通”,覆蓋廣州市的近百個街道,更加接近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提供便捷的新聞服務。目前,《廣州日報》的微博粉絲數達到1200萬,充分體現出《廣州日報》傳播力和影響力。與此同時,《廣州日報》紙媒的讀者規模得到進一步擴大,進而說明全媒體融合在紙媒轉型中的重要作用。
廣告商在投放廣告的選擇上,已經逐漸開始由傳統紙媒轉移至新媒體,而人們也開始更多的選擇即時、免費的網絡信息,購買紙媒的人逐漸減少,極大的減少了紙媒的經濟收益,對于紙媒的生存與發展構成了嚴重的威脅,甚至有人提出了“紙媒已死”的論調。為了擺脫當前的發展困境,紙媒需要進行商業模式創新,基于全媒體融合格局下,促進產業多元化發展,向其他行業領域進行拓展和延伸。與新媒體相比,紙媒的公信力仍然無可取代,這是紙媒生存的根本。2017年,《貴州日報》、《貴州都市報》等全國幾十家報社,共同成立的中國報業電商物流聯盟,構建了“紙媒發行+物流+電商”的新的商業模式,利用紙媒的影響力和傳播力,通過報業、物流、電商之間的合作,推動電商的規范發展[2]。
綜上所述,在全媒體融合格局下,傳統紙媒需要充分利用其在公信力和權威性方面的優勢,改進其時效性差、缺乏互動性以及內容單一等問題。打造紙媒的移動互聯媒體,開發和創新其商業模式,提高紙媒傳播力和影響力的同時,創造良好的經濟效益,能夠讓紙媒得以長期、持久、良好的發展下去。
[1]湯琴.新媒體環境下紙媒轉型策略思考[J].中國報業,2018(01):80-81.
[2]陳寧.媒介融合背景下傳統紙媒戰略轉型策略思考[J].新聞研究導刊,2015,6(09):260-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