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全媒體時代的時政新聞的傳播速度非常快,也在社會上飛速發展,并且在社會地位上也占有了一席之地。第一,時政新聞的傳播形式不在單一,傳播形式向著多樣化發展,為了滿足眼下的市場環境需求,由之前的傳統媒體傳播形式發展成為傳播形式多樣化;第二,傳播路徑日益多樣化,現在時政新聞已經能憑借著微信、微博等新媒體方式來傳播,打破了傳統媒體的束縛,充分發揮了新媒體的傳播優勢。
當今社會屬于全媒體時代,一些傳播新聞的方式傳播著各式各樣的新聞,這些新聞有對人們有利的,有對人們不利的,但是不能放棄,我們要對不良新聞進行改進,如果放棄,對社會將有不利影響。然而,如果對不利新聞進行改良,那么它們將會對社會上的一些事做出正確的指引,改變以后新聞傳播的方向。
時政新聞的主要工作是報道國家主席和領導人外出議會和出席活動的一些內容,表述時語言要靈活慎用,一本正經。在報道時政新聞,要實事求是,之所以時政新聞沒有實質性的內容,缺少一定深度,那是因為在報道領導講話內容時,只一味的陳述,缺乏語言新意,從而新聞主題的價值就減少。
時政新聞報道的內容一般,他最主要的問題就是只知道一味的報道領導講話,領導與群眾的活動參與很少報道,這就造成了新聞內容單一,不豐富。
根據時政新聞在我國所占比重上來說,在報道新聞上特別有一定難度,簡單來說規矩化的報道方式相對來說比較容易,可以減少工作量,但是,如果長時間如此,報道的方式就顯得落后,缺少吸引力。
在報道版面上來說,時政新聞的報道版面應該非常重要,版面的好壞體現出新聞價值的高低。如果一些新聞有新意而且趣味性強,那么民眾的眼球就會被吸引過去,進而時政新聞就不會受到人們的重視。
以后時政新聞一定不能被傳統觀念所約束,一些時政理念要不斷更新,不能停步不前。第一時政和新聞不能表現得懶散,要互相調整協作,以時刻以民眾為中心,以民眾為契合點,第二,宣傳力度和收視率一定要互相統一,出發點要做到以人為本,盡量報道一些人們感興趣的內容。只有這樣,政府與人民的距離才會逐漸拉進,以后的聯系更加緊密,成為了二者聯系的紐帶。
如今社會,科技在飛速發展,而時政新聞在報道過程中,也要和科學技術進行協調合作,在時政新聞方面投入大量的科學技術,只有這樣,才能使編輯技術不斷創新,提高時政新聞的編輯技術。要想提高時政新聞的編輯技術,在編輯時,采用一些科學技術是必不可少的,比如電子新聞收集技術、非線性編輯手段和新聞路徑追蹤技術等等,這樣才能提高時政新聞的時效性,傳播速度也逐漸加快。
時政新聞在編輯時應該往別的方面擴展,一些新意不能只在標題上體現,尤其是在如今這個復雜的社會上,在編輯和修改時政新聞時,應對時政新聞進行全方面負責,熟悉編輯過程,制定一套有用的計劃。時政新聞必須以最低點為起點,就是以高水平的思想為起點,有很強的綜合能力為其保駕護航,黨和政府的工作重心要牢牢掌握住,要想提高時政新聞的影響,那就必須增強其趣味性,讓其豐富多彩。
時政新聞是媒體新聞界的支柱,對新聞媒體的發展有一定的推動作用,有利于新聞媒體的健康發展,為了讓時政媒體適應以后的社會發展,那就要求編輯手法不能死板,要靈活。為了使時政新聞更有創新新意,那就應該全方位立體式的探究時政新聞的報道,從而體會出其中的所想所感,這有這樣,時政新聞才能更好的為人民造福。
在這個新媒體時代的背景下,時政新聞處在弱勢地位,這樣出現一些問題很簡單,要想讓新聞媒體行業更好的發展,那就要靠著時政新聞的帶領。與此同時,在新媒體發展之中,時政媒體也要跟著不斷更新,兩者共同進步共同發展。
[1]趙子忠,崔卓宇.新媒體時代時政新聞如何突圍——也談澎湃新聞的競爭策略[J].新聞研究導刊,2014(12):7—12+46.
[2]賴晗.全媒體時代的時政新聞創新轉型[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14(02):57—60.
[3]劉保全.時政新聞如何創新出佳作——兼評“中國新聞獎”部分獲獎作品[J].新聞愛好者,2013(03):62—65.
[4]高峰.擴大正面報道傳播力和影響力的創新實踐——以電視臺系列報道《民生報告看地市》為例[J].新聞知識,2012(3):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