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信息時代下,多種媒介傳播載體的互融共通,催生媒介融合趨勢全面形成。電視傳媒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同樣面臨更大的挑戰。電視新聞記者如何依托媒介融合優勢來創新采訪形式,來快速順應轉型需要,提升采訪水平就顯得尤為重要。
當下,媒介融合格局已經形成,對電視新聞記者采訪活動而言,面臨著新特點。一是采訪速度更快。網絡化格局對信息傳播的快速性、便捷性,也讓電視新聞采訪得以擺脫傳統播送渠道,利用新媒體來實現全媒體轉型。同時,對于信息傳播者,打破了電視記者“壟斷”地位,每個主體都可以成為信息發布者、傳播者。但對于電視媒體,更應該順應快速化轉型,給觀眾權威的解讀,提高新聞信息的公信力。另外,記者在采訪速度、剪輯方式上,也要快速適應網絡媒體傳輸需要,第一時間為觀眾傳遞準確新聞信息。二是與受眾溝通更順暢。媒介融合顛覆了傳統信息傳播途徑,也讓互聯網、移動手機成為重要的傳播平臺。電視新聞記者在采訪活動中,已經與觀眾形成全程的互動關系,隨時可以接受觀眾的反饋,如利用微媒體、留言等方式來參與新聞互動交流。三是采訪形式更加多樣。媒介融合讓網絡媒體、移動媒體參與其中,拓寬了電視臺新聞采訪途徑,也讓采訪形式更加開放與包容。如對于電視記者采訪,可以接受來自網絡、手機等途徑的多元評價,記者采訪也可以連線手機,拉近與觀眾的互動評價。另外,根據采訪任務,記者可以根據需要調配采訪團隊,把控采訪節奏,營造多元采訪形式。
媒介融合背景下,電視新聞記者需要轉變工作理念。過去,電視臺是權威的新聞媒介主體,記者采訪往往被置于“高大上”地位,由此帶來的新聞視線并不順應網絡時代的發展。因此,從媒介融合趨勢上,電視新聞記者要積極學習新媒體,特別是自媒體技術,要加強對網絡媒介知識的學習,利用網絡媒介等多種媒介渠道,來反思新聞采訪方式,創新新聞采訪工作。同時,面對采訪任務,新聞記者要走出單一的新聞采寫與報道思維,要運用多種媒介溝通方式,如電話、網絡等平臺,收集與采訪相關聯的信息、資料、線索、問題。另外,電視新聞記者還要運用電話采訪、網絡采訪、視頻采訪等新形式,為觀眾呈現多方位的新聞體驗,也拉近記者與觀眾的心理距離,讓新聞采訪更加充分生活氣息。
新媒體是媒介融合的特色,也是當下電視新聞記者創新采訪形式的重要方向。對于新媒體工具的學習和應用,電視新聞記者要敢于先行,積極運用。如電視臺要結合網絡媒介需要創建自己的網絡媒體發布平臺,追趕新媒體步伐。新聞記者要加強學習新媒體知識,以快速采訪、多樣化采訪來明確采訪重點,把握采訪節奏。對于現場采訪,不能拘泥于攝影機械設備等傳統工具,還要融入DV、數碼攝影、手機等隨機性采訪工具,來突出新聞采訪的多元化選擇,來提高新聞信息的傳播價值。媒介融合,打破了傳統電視新聞制作、傳播的界限,也對新聞記者提出更高要求。記者要熟練運用微博、微信等新媒體溝通工具,來提升電視新聞傳播品牌知名度,來提升電視新聞傳播的權威性。
互聯網是媒介融合的基礎,也是電視臺新聞采訪形式創新的載體,電視記者要把握好網絡時代新聞活動的節奏與速度,積極利用網絡平臺,拓深對新聞采訪的全面挖掘。如面對突發事件,電視新聞記者要在第一時間從網絡上獲取相關進展信息,在時間緊迫、環境復雜條件下快速梳理采訪手稿,并通過網絡與觀眾互動溝通,提升采訪活動的針對性,節省采訪成本和時間。網絡信息是繁雜的、無序的,電視新聞記者要善于識別和獲取有效信息,對于來自網絡的權威信息也可以納入記者采訪任務中,來增強電視新聞傳播的時效性。電視新聞記者還要善于利用網絡,開展對相關事件的視頻直播與采訪,如通過電話向臺里報告采訪進展,通過網絡對采訪活動進行實時發布,對相關采訪素材進行剪輯整合。另外,電視臺記者要借鑒新媒體優勢,創建個人APP應用頻道,以微信公眾號等方式來與觀眾進行多向互動,改進新聞采訪工作方法,提升采訪靈活性。
電視新聞記者在順應媒介融合發展中,要加強自身職業素養的提升,特別是在新媒體知識、工具學習和使用上,要讓自己成為復合型人才,掌握各類媒介使用方法。如在做采訪節目時,不僅要考慮采訪內容的適用性,還要考慮播出平臺的多樣性,特別是新媒體傳播平臺采訪內容、采訪語言要順應網絡媒介環境。除了采訪、編寫稿件外,還要學習拍攝、錄像、剪輯、后期制作等知識,能夠快速靈活使用新媒體工具,采集和分布新聞信息,能夠熟練運用新媒體,搶占新聞頭條,以奪得電視新聞信息發布制高點。
媒介融合成為必然之勢,電視新聞記者要勇于擔當,積極運用新媒體工具,創新電視新聞采訪活動,提升電視媒介影響力,打造百姓喜歡的電視新聞品牌。
[1]德央.媒介融合時代下的電視記者采訪創新模式研究[J].新媒體研究,2016,2(17):127-128.
[2]宮承波,郝麗麗.中國媒介融合發展路徑[J].新聞前哨,2017(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