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主義時期,為了擴展管弦樂隊的音域,短笛被加入到木管組,成為管弦樂隊的一員,大約在十九世紀下半葉,管弦樂隊已形成了固定的配置標準,其中樂團一支短笛及兩到三只長笛也成為樂隊的標準配置。由于短笛出現的時間較晚,包含短笛聲部的大多是十九世紀中晚期浪漫主義和近現代的作品。
盡管短笛也可以作為獨奏樂器同鋼琴或是樂隊進行協奏,但由于短笛自身的音色特點以及其“邊緣化”樂器的屬性,更多的時候,短笛還是作為管弦樂隊中的最高音旋律聲部出現。短笛的低音區由于樂器構造的原因較難發聲,音量小,在這個音區上音色也不及長笛柔美有美感,是以在大多數管弦作品中,作曲家常使用的是短笛的中高音區,短笛在許多作品中大部分是空拍,一出聲不是在樂曲高潮部分,就是短笛的solo 部分。從短笛使用情況來看,我們可以了解到它在管弦樂隊中充當著表現作品高潮部分時所必不可少的高音部分,相對其他“邊緣化”樂器,短笛的使用率是相對較高的,實用性和表現力也十分強,因此我們可以認為,短笛是管弦樂團中不可缺少的標準配置之一,在管弦樂團中同其他主流樂器一樣也擁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不容忽視。
(一)音色問題
一個好的長笛演奏者不一定就能很好的掌握短笛,由于短笛的吹口比長笛要小,較難發聲,擁有一個好的短笛音色更是困難,盡管短笛的指法與長笛相同,但吹口角度、運氣、音色等都需要長時間的練習才能較好的掌握。
(二)音準問題
短笛由于樂器自身的原因,音準較長笛來說更難掌控,其高音區很容易偏高,中低音區又容易偏低,在與樂隊配合中,短笛出現跑音的現象是極其明顯的,因此,音準問題對于短笛來說,變得尤其重要。
(三)表現力的問題
在樂隊演奏中短笛經常演奏著旋律聲部,由此,對于其演奏樂曲旋律部分表情術語、強弱變化、速度等都要求十分嚴謹,對于樂曲應該有豐富的表現力,這就要求演奏者平時在短笛的日常練習中加入漸強漸弱等等基本功的練習,這是很多長笛演奏者所做不到的,大部分演奏者離開排練也就不碰樂器,也是樂隊中很容易出現的問題。
(四)節奏問題
節奏是指用強弱組織起來的音的長短關系,管弦樂隊中的節奏豐富多變,哪怕只有一個聲部節奏忽快忽慢,沒有與樂隊合在一起,作品聽起來都會混亂無序,因此,短笛演奏者應該掌握穩定的節奏感及節拍強弱關系,避免在樂隊演奏中出現節奏的問題。
成為一名合格的短笛演奏者,解決了以上問題才能保證樂隊演奏有更好的合奏效果,而這些問題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決的,需要演奏者在日常的練習中來慢慢完善:
(一)學習長笛的人都知道,想要擁有一個好的音色,必須投注很多心血在日常的練習中,同樣,短笛也是一樣,通過日常的練習,將吹慣長笛的吹口漸漸適應到短笛上,使氣流更加飽滿集中。同時,在樂團演奏中,對短笛演奏者的體力也有很高的要求,短笛要求演奏者吹奏時有一定的力道以及很強的氣息,長時間的演奏必定會吃不消,這就要求演奏者在平時練習音色的同時,也加強自身耐力的練習,才能保證在樂團演奏時有較好的音色。
(二)關于音準問題,這是樂團每個演奏者都應解決的基本問題,每個演奏者都應該通過日常的練習演奏對自己的樂器有一個充分了解。每個人的吹口角度及自身樂器的不同,掌握好音準應該從適應樂器開始,了解自身在吹奏時哪些音會偏高,哪些音會偏低,一般短笛的高音區會偏高,中低音區會偏低,不過也是因人而異,在了解自身樂器音高之后,應該知道如何控制它,比如說,偏高了就應該將吹口向內收一點點,氣息稍微舒緩,偏低則應該將吹口外翻,氣息加強。在熟悉了自己的樂器之后,也要做到學會判斷自己的音準,在樂團排練時,隨時根據判斷來調整自己的音準,由此才能更好的解決音準的問題。
(三)提高演奏表現力,需要演奏者在平時的練習中進行有針對性的練習。在日常練習中應該重視漸強漸弱等基本功的練習,只有在平時很好的掌握了,有了扎實的基礎,才能在排練演奏時跟著指揮及時靈活應變、迅速的做出反應。同時,演奏者還應該從平時練習中不斷積累經驗,培養快速識譜、快速反應各種表情記號和各種術語等能力。
短笛在整個管弦樂隊里是最高音旋律聲部,一旦短笛在樂隊演奏中有什么問題,將在樂隊中無處可藏,暴露無遺。演奏者需要通過各種日常的基礎練習來解決演奏中遇見的各種問題,不斷完善自身,以更好的融入樂隊。
[1]趙計超.長笛在樂隊中音準音色的研究[D].吉林藝術學院,2015.
[2]朱秋華.西方音樂史[M].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