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船業一直以來受到我國的高度重視,江蘇在2008年的時候就已經成為了我國的造船第一大省,在2015年時,江蘇的船舶企業制造能力達到了3000萬載重噸數,同時江蘇的船舶企業造船量、訂單量占據了我國市場高達35%之多。面對江蘇船舶制造業如此迅猛的發展,船舶企業便需要大量掌握船舶制造技術的專業人才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訂單量以及船舶制造成品量。
通過調研發現,船舶工業的迅速發展使得船舶專業畢業生就業供不應求,但各船舶及其配套企業急需的是畢業后就能馬上適應工作崗位的學生。這就要求我們培養的畢業生,不僅要有理論知識,懂得設計、制造的方法,更要懂得管理,了解實踐現場工作。
在國家和地方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大批高校陸續開設了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當前,江蘇省乃至全國的船舶工業正處于由傳統的造船模式向現代化造船模式、落后的設計制造技術向船舶先進制造技術發展的瓶頸時期,迫切需要大量的應用型、復合型、技能型專門人才。通過走訪眾多企業和高校,發現目前的這些高校在船舶與海洋工程技術的人才培養模式上均存在一些問題,如重理論而輕實踐,課程體系不完善等,導致培養的畢業生基本知識、實踐技術水平、創新能力不夠,難以適應企業的用人需求。
在對就業形勢調研的基礎上,為能適應市場對人才的需求變化,本人對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人才培養與優化進行了思考,提出了一些建議。
培養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較高的人文科學修養和創新意識,適應社會經濟發展需要,德、智、體等全面發展,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和工程實踐能力訓練,掌握船舶與海洋工程學科的基礎知識,具備船舶與海洋工程生產設計、生產管理等方面的能力,能夠從事船舶及海洋結構物的生產設計、建造、試驗、質量檢驗、生產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質應用型、技術技能型人才。
1.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人文科學素質、自然科學基礎及較強的語言文字表達能力技術創新能力;
2.掌握本專業的基礎理論知識;
3.掌握船舶與海洋工程生產設計、建造、船舶試驗、質量檢驗、生產管理等方面的專業知識;
4.具有進行造船生產設計、繪制設計圖紙、編制有關技術文件的能力;
5.具有制定船舶制造工藝、船舶修理工藝,能夠現場施工指導的能力;
6.熟悉船舶海洋工程建造的國際公約與法規、國家條例、行業規則和船檢機構規范;
7.了解船舶與海洋工程研究開發的動向和先進設計制造理念;
8.具有安全環保意識,團隊協作精神、良好的書面和口頭表達能力。
依據《中國制造2025江蘇行動綱要》對照國內外標桿學校與專業,發揮后發優勢,按照“重構專業基礎、融入先進技術、突出應用能力、彰顯專業特色”的建設思路,系統構建“四用”(基礎知識夠用、區域發展能用、行業企業適用、生產一線好用,簡稱“四用”)應用技術型人才培養體系。
1.理論教學
核心知識領域:工程力學、工程圖學、船舶流體力學、船舶結構力學、船舶原理、船舶設計原理、海洋平臺設計原理、船舶強度與結構設計、船舶CAD/CAM、船舶建造工藝、造船生產設計。
主要專業實驗:大學物理實驗、工程力學實驗、船舶與海洋結構物性能試驗、船舶與海洋結構物結構力學試驗。
在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的理論教學內容中,圍繞“四用”人才的培養體系,加強基礎理論,拓展專業領域,注重實踐能力的培養,增大了課內綜合性、設計性實驗的比例,有效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2.實踐教學
主要實踐環節:機械設計基礎課程設計、船舶原理課程設計、船舶強度與結構設計課程設計、金工實訓、船體制圖實訓、船體放樣與裝配實訓、認識實習、畢業實習、畢業設計(論文)、科技創新性實踐活動。
實踐場所既有學校的專業實驗室,又有校外的實習基地。實踐環節貫穿著大學的四年學習階段,本著由淺入深,由感性認識到創新設計的原則,使學生能夠較系統的掌握整船的設計、制造全過程,并能一定程度上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與團隊協作的能力。
畢業設計(論文)是各高校培養面向生產、管理和服務第一線的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的最后一個教學環節,既是檢驗學生學習的成果,也是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理論知識、基本技能和專業知識的重要手段。畢業論文(設計)的選題要求結合科研、生產實際、大學生科研訓練計劃、學科競賽和模型仿真等,課題來源有科研課題、企事業單位委托課題、基金課題及自擬課題等。鼓勵學生自主創新、鼓勵學生與用人單位聯系,直接承擔符合要求的課題。
3.創新創業訓練
另外,將創新創業訓練項目納入人才培養的范疇,鼓勵學生自主學習自主發展也被目前許多高校所采用。在專業教學過程中引入“創新學分”制度,對學生在各級各類創新競賽中取得優異成績、申報專利、發表論文等成果者,授予相應的創新學分。鼓勵學生在課余時間踴躍參與科技制作和創新創意競賽,聽取學術報告等,激發學生的創新活力和創業能力。
通過對當前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人才培養及需求現狀的調研,可見只有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培養四用人才為綱領,以全面提高學生專業素質及工程實踐能力為目標的人才培養模式,才能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真正培養出適應新時代發展的技術人才。
[1]羅霽,孟巧.船舶舾裝專業建設規劃的研究與探討[J].船海工程,2012(6):138-140.
[2]王麗錚,袁萍,尹靚,等.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復合型工程創新人才培養體系研究[J].船海工程,2012(6):116-118.
[3]楊澤宇.發揮高職品牌優勢培養船海適用人才[J].船海工程,2011(4):125-127.
[4]袁路,顏云榕,安立龍.創新型海洋科技人才培養模式的思考與探索[J].高等農業教育,2008(5):10-12.
[5]羅霽.基于江蘇船舶企業的人才需求研究[J].知識文庫,2017(2):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