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媒體資源管理系統自建成試運行以來已形成了從節目的數字化采集上載、編目、檢索、下載應用為一體的完整業務流程。從技術的角度上來講,我們同廣電行業系統的差距并不大,但就公共服務防災減災時效性來說我們的差距還很明顯。就近年來氣象媒體資源共享平臺在應用建設開發等多方面的內容進行總結分析,從技術管理的不同角度探討開發更適應冰凍雨雪災害資源共享能力方面的內容,進而為公共防災減災做出貢獻。
我國幅員遼闊,自然條件極為復雜,70%的自然災害都為氣象災害,隨著經濟和社會生活的進步,人類活動領域的不斷拓展,暴雨、洪澇、干旱、臺風、冰雹、低溫凍害等災害性天氣越來越頻繁,對經濟社會發展與環境的影響越來越突出,同時對各級政府快速決策能力的考驗壓力也增大。2008年初我國南方發生的大范圍的冰凍雨雪災害事件,均凸顯了重大災害面前更需要媒體工作者及時、準確的報道的重要,是便于各級部門密切的配合,來降低公眾的恐慌擔憂,做好災害的應對工作、避免次生衍生災害對公共的危害性。因此建立低溫冰凍雨雪災害媒體資源共享平臺的模式,是從單純的防災減災向減災與可持續發展相結合轉變,更符合當今國內外應急管理趨勢性變化,向多災種、全過程、全方位、全社會和全球化視角出發,進而構建統一、權威、高效的公共安全與應急管理體制。
目前庫存的冰凍雨雪災害資源的現狀分析
長久以來一直以保存、存儲處理已播出的節目內容為主要工作、或是沿用歷史性資料檢索的運營模式為主的方式,若遇到重大冰凍雨雪災害事件發生時,則一般采取中心網站、外網平臺推介等形式為需求用戶提供相關的資料服務。這在面對緊迫的冰凍雨雪災害發生時就無法與業務部門的時效性需求相統一,造成資源內容提供方與用戶需求方時間點相沖突,直接導致氣象媒體資源服務方式與日益發展的工作需求造成矛盾。歷史資料陳舊更新不及時、媒體資料內容來源單一、資源內容服務范圍亟待擴充。
每天產生大量成片節目制作,若低溫冰凍雨雪災害發生時也會有專業的新聞報道人員進行素材的外拍工作等。包括各省市、地方氣象影視中心上傳資源,這些都是可以做到版權清晰明確的資源內容,只要有完善的平臺將資源進行整合開發利用,其價值的應用是巨大的。
當低溫雨雪災害發生時,我們的節目制作部門迫切需要最多的內容還是實時性的新聞素材,而目前的氣象資源在使用上如何去避免讓需求用戶出現“無米下鍋”的尷尬局面呢?我們積極的嘗試通過與專業新聞機構,新聞圖片公司合作的形式,使我們收集的范圍內容擴充擴大。
其實低溫冰凍雨雪災害的監測也是目前業務流程監測的重要一部分。第一時間發現與災害有關的新聞素材是需要我們通過多種渠道機構積極獲取的。應積極打通與國家預警中心的合作渠道,收集民政部、農業部等職能部門的相關資料內容。
時至今日,氣象服務也由預報預警發布向生活、科普甚至熱點新聞事件延伸。在這種情況下如果還沿用以氣象預報數據為導向,就會逐步與公共需求相脫節。如何在低溫冰凍雨雪災害突發事件面前第一時間發出權威之聲,是我們構建這一共享資源平臺的首要目標。利用平臺分析可以準確的進行媒體資源產品的深度挖掘,豐富目前較為薄弱的災害類資源產品。針對災害發生時為實時的需求用戶提供定制式的資源推介服務,第一時間與需求用戶共享資源,達到災害發生時與國家預警平臺同步提供資料或者為其提供權威的媒體資料服務。
在2008年的冰凍雨雪災害事件發生后,凸顯我們對該事件的響應速度過慢、新聞報道內容的不夠詳實性,因此建立合理的應對重大公共事件共享資源模式,是符合氣象媒體資源管理服務從單純的防災減災向全災種、全過程、全方位、全社會和全球化視角出發的迫切需求的。
[1]郝時遠.特大自然災害與社會危機應對機制--2008年南方雨雪冰凍災害的反思與啟示[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3.
[2]臧宏業,吳學輝.數字媒體技術專業的資源共享平臺建設研究[J].計算機時代,2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