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閱讀時代可謂是進入了讀者時代,我們有權選擇自己喜愛的內容、并且我們有權利在這樣一個自媒體時代獨立發布信息,并與大家交流。隨著科技發展,數字化平臺逐漸成為讀者閱讀的主要媒介,為人們提供了全新的閱讀環境。在這種全新環境下,讀者是以什么閱讀心理開展閱讀行為的,是本文將要研究的關鍵問題。
任何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學藝術都是該民族的社會生活在藝術家頭腦中的反映,這類文學藝術具有很重要的民族價值,可以展現民族的歷史、精神風貌、社會發展情況和經濟現狀。例如,著名作家老舍是滿族人,他所編著的《四世同堂》、《駱駝祥子》具有很濃的民族色彩;苗族作家沈從文的《邊城》具有很強烈的地方色彩;蒙古作家佳俊的《駝鈴》生動地展現草原的自然景象和民族風情。這些具有民族特色的書籍更多的受到其所描述的民族群眾的喜愛,這說明很多讀者的閱讀行為是在對本民族的文學藝術懷有極大興趣的影響下形成的。
民族利益是民族凝聚力得以形成的重要因素,不同民族的人民在感情上的共鳴和利益關系的維系是民族共同心理的形成基礎,很多讀者對關于民族歷史和民族文化的書籍很感興趣,特別是關于民族杰出人物的傳記類書籍,深受廣大讀者的歡迎。例如,藏族讀者多數會選擇閱讀有關松贊干布的書籍,因為這是藏族歷史上具有很大影響力且各方面都十分杰出的人物,讀者在閱讀過程中會不自覺的為該人物的成就和貢獻感到自豪。關注本民族發展的讀者還較為關心國家政治形勢,比如自己民族在改革開放大潮中的發展態勢、本民族機關領導在各級自治機關中所擔負的職責等。
民族的風俗習慣主要指一個民族在物質、精神等社會方面展現的傳統習慣,這是不同民族的人民在歷史發展進程中形成的,對人們的行為和意識都具有一定的約束作用。比如,藏族人民喜歡喝酥油茶、苗族人民每年歡度蘆笙節、傣族有每年一度的潑水節、蒙古族會定期舉辦敖包會等,這都是不同民族讀者喜歡閱讀的書籍內容和資料。
為了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體系和精神世界,人們必須要不斷進行閱讀和學習,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中,只有不斷掌握新鮮知識、提高自身競爭力才能減輕自己在社會上的生存壓力。在這種背景下,人們的閱讀往往帶有功利心理。有關專業教育、課程教育的教材和輔導書在圖書市場上供不應求,備受讀者的追捧,人們選擇閱讀此類書籍的目的就是通過學習獲得知識,通過各種社會考試以謀求更好的發展。除此之外,市場經濟強調公平競爭和求知不斷,激烈的競爭使人們在生活中倍感壓力,在種種壓力下,人們開始尋找各種有關職場經驗的書籍,希望從中獲得啟發。然而,比較基礎和傳統的科學類書籍越來越少,比如關系到科技核心的一些數學建模理論研究類書籍很少出版,即便出版在市場上也不會受到追捧。
對于很多社會群眾來說,閱讀是一個釋放壓力、獲得精神放松的良好方式,閱讀并不沉重,相反,而是一件值得享受的事情。人們更喜歡閱讀“軟書籍”,所謂“軟”,就是市場上形式新穎、內容有趣、吸引人的書籍,可讀性強又不需要太多的知識儲備。因而,在數字化的閱讀環境下,淺層閱讀行為廣為流行,各種圖畫書和卡通書籍不再是兒童所專屬的讀物,在很多成年人的眼里,這也是一種很有趣的書籍。為了滿足讀者在這方面的需求,當前很多雜志和書刊在設計時都十分注重圖文并茂,在選材的時候也更加注重內容的新鮮和有趣,以增加讀者對其的認同感。數字化時代的閱讀媒體不僅在很多方面都順應了人民的娛樂需求,在很大程度上也對人們的閱讀方向和行為有指導作用,據有關學者表示,當代成年人之所以喜歡閱讀圖文并茂的書籍,是因為他們追求的并不是獲得多少知識,而是想要在激烈的競爭和高強度的壓力下尋找一個休閑出口,緩解自己長時間的緊張和焦慮。由此可見,在競爭愈加激烈,壓力陡增的現代社會,通過閱讀來獲得休閑、緩解壓力是很多人參與閱讀環境的重要原因之一。
從眾行為在日常生活中是很常見的,在閱讀領域也是如此。當一種“閱讀熱”出現的時候,就會有很多讀者爭相選擇閱讀這一種圖書,加入到這一潮流內。在數字化環境中,信息傳播的速度更快,人們很容易就了解到時下的閱讀潮流,“閱讀熱”的傳播速度更快,傳播范圍更廣,暢銷書的出現更為輕易,但相對的,其暢銷的時間則更短。而一些基礎學科,如數學、物理、化學等書籍卻受到了冷落,并非這些書籍內容不豐富和科學,而是數字化環境下,讀者的從眾心理使然。
數字化的閱讀就在我們身邊,簡單的短信、微信以及平時使用的微博、博客、都是新型的數字出版物,在數字化環境中,讀者的閱讀心理、閱讀傾向有了很大的變化,數字化給讀者帶來了便捷,與此同時,也對傳統科學領域帶來沖擊,如讀者產生的功利和從眾心理,這是數字化發展必須關注的內容,本文基于筆者實踐經驗對數字環境下的讀者心理進行研究,供同行參考借鑒。
[1]李新祥.閱讀行為數字化嬗變的個體影響研究[J].浙江傳媒學院學報,2014,21(03):24-30+144.
[2]王雨,李子運.“關聯時代”的數字化閱讀[J].現代教育技術,2013,23(05):10-15.
[3]盛華.數字化閱讀:圖書館服務的機遇與挑戰[J].江西圖書館學刊,2011,41(01):6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