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彩芳
(廣東省陽春市建筑規劃設計院, 廣東 陽春 529600)
隨著全球性經濟的快速發展,為了滿足城市建設需求,海綿城市在世界環境中逐漸惡化,已成為較為普遍的存在。針對這一類型的城市特點,加強其城市給排水建設,使其更有效的利用雨水資源,為城市的供水需求做出最大化的貢獻,已成為城市設計、建設者們首先考慮的問題。
“海綿城市”,是基于最佳管理措施(BMPs)、低影向開發(LID)和綠色基礎設施(GI)等理論,形成的一種針對城市水循環的綠色可持續排放生態理論。該理論指出通過對城市從源頭到末端的全過程控制雨水系統,實現雨水的自然積存、滲透和凈化,提高雨水的利用率,從而建立、實施一種控制城市水質的生態可持續綜合性措施。海綿城市概念最早在美國馬里蘭州和西雅圖等地區進行試點,以源頭控制的方式,對城市暴雨洪峰的影響力進行控制,體現了一種處于發展中的以城市生態系統維護的暴雨管理方法。這種管理方法的實現,是通過模仿雨水在自然界中蓄積、延滯、滲透、蒸騰的過程,對城市雨水徑流進行有針對性的調整,從而達到削減城市灰色基礎設施的負荷的目的。
隨著全球氣候環境的不斷惡化,這些沿海城市,甚至是一些較為靠近海岸線的內陸城市,都經歷了暴雨沖擊。一些城市由于在建設過程中,沒有預估到如此惡劣的氣候條件,導致城市的給排水系統無法滿足大量雨水的考驗,出現了內澇問題。為提升城市應對風險的能力,加強此類海綿城市的給排水系統建設是十分必要的。目前,我國已開始針對海綿城市給排水系統進行了旨在適應環境變化的建設、改造工程,一方面可以降低雨水對城市生產、生活的不良影響,另一方面利用防、排、蓄、滲、滯等手段,充分利用雨水資源,為城市發展增加更多資本。
針對海綿城市給排水系統的建設,不僅對于提升城市的環境適應能力有較大的幫助,同時也對恢復城市受損害的水體,使城市的生態環境得到改善具有重要意義。在此類建設中,專業技術的應用對于自然水文特征的恢復,可以使城市的水文環境恢復到開發前的狀態,使城市的生態系統得以有效保護。城區是在粗放型城市的建設中,海綿工程在城市建設中對于城市環境的優化作用可以通過恢復前期受損害的水體逐漸達到降低城市污染的目的。因此,在進行海綿城市給排水系統建設時,需對城市水體情況進行充分、詳細的摸底檢查,對于水體污染情況較嚴重的區域,應集中性的加強給排水管道的建設,使其快速恢復水體環境。相關工程,應充分考慮城市建設中的其他工程,使相關工程聯合發力,共同起到恢復、保護水體的作用。
隨著全球性水資源的短缺,我國的很多城市也面臨著缺水的狀況。但是,現代化的城市建設是離不開水資源的充分供應的,否則難以實現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日益加劇的水資源危機,已無法依靠地下水資源解決燃眉之急。城市需要發展,必需找到更有效的途徑解決水資源匱乏的問題。城市給排水系統建設,為城市建立了更多的水資源供應渠道,在保障城市的合理規劃、建設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通過在給排水建設加入針對雨水資源的自然滲透、自然積存以及自然凈化等功能,使得雨水資源成為有利于城市發展的有效資源,從而降低了城市建設的成本,為城市的發展打下了更堅實的基礎。
在海綿城市的建設中,給排水系統起到了實現了促進雨水利用率的關鍵作用。因此,必需重視城市給排水系統的設計和建設,這其中,有幾個原則必需遵守:
海綿城市的總體規劃中,體現了實現海綿城市概念的相關要求,并基于相關概念進行了專項專業規劃,對于城市遠期的發展和相關建設的分期實施進行了明確的規定,因此城市給排水系統的設計應與城市的整體規化有機結合。
海綿城市給排水系統的建設是一項技術性要求較高的工程,只有在了解了城市的基本情況和原有綜合管網的狀態后,結合海綿城市的規劃要求,進行有針對性的給排水系統建設,才能實現海綿城市的各項功能。
針對海綿城市的設計要求,需從實現目標及經濟因素等多個角度出發,對城市給排水管線鋪設進行充分考慮,保證城市管網的平面和高程布置為城市未來的發展保留充足的空間。
相關設計應基于城市的給排水系統的實際情況和規劃要求,以及經濟性的需求,采用適合城市管網建設的新型技術和工藝,對城市管網和管網體系進行有效的整合,使給排水系統體現出更強大的海綿城市雨水控制功能。
我國的各個城市所處的地理位置各不相同,氣候條件也千差萬別,因此形成了各個城市不同的情況。在針對不同海綿城市的建設時,需綜合考慮城市自身的特點,在借鑒其他城市的先進經驗的同時,避免盲目照搬,因地制宜的開展城市給排水系統的規劃和建設,這樣才能保證相關工程建設對城市環境的改善和水資源的合理利用。首先,應明確相關政策,在城市規劃中盡量減少水資源對城市發展帶來的不利影響;其次,加強對城市水資源的控制和管理,通過對雨水的利用,從源頭消除水污染問題;最后是在城市內部建立起更有效的水循環系統,以科學統籌的眼光,進行海綿城市的給排水系統建設。
前面已經提到,海綿城市給排水建設對于先進技術的要求較高,只有保證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使城市給排水建設的質量得到保障,有效延長相關系統的使用時間才能真正達到讓城市給排水系統為城市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發揮最到作用的目的。目前,針對海綿城市給排水系統的建設,由于經驗不足和技術相對落后,使得各個城市在進行相關工程的施工時存在一邊摸索一邊做的問題,但是隨著經驗的不斷積累和技術的不斷進步,此類問題將會得到徹底解決。
海綿城市的管線管道建設并不僅僅有給排水工程,還包括通信、電力、煤氣、工業等很多其他管線。這些管線管道形成了城市發展的“生命網絡”,任何管線在城市建設中都不容忽視。因此,在進行海綿城市的給排水建設時,應注重與其他城市管線的協調、溝通,盡可能在相關建設中減少阻力,避免重復建設。
海綿城市是時代發展的必然產物,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海綿城市的數量和規模還會不斷增加。因此,在城市建設中應充分考慮到未來發展的需求,加強城市給排水系統的建設,這樣才能保證城市朝健康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