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建家
(福建漳龍建投集團有限公司, 福建 漳州 363000)
我國路面工程建設領域中最為重要的一個技術問題就是瀝青混凝土路面的使用壽命和質量問題。許多年來,我們國家先后開展了半剛性基層瀝青混凝土路面結構設計理論研究和瀝青與瀝青混合料效用性能研究 ,建立了完整的標準規范體系 ,為路面工程建設提供了技術依托。未來迎合路面建設的需要,我國積極引進國外的相關先進技術,深入研究瀝青混凝土結構。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路面工程建設中路面的早期損毀現象的發生主要是因為在施工中沒有嚴格按照施工流程以及沒有對施工過程進行有效的質量檢測。雖然我國已經開始重視并引進大量先進技術以及設備,但是,我國瀝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時的全面質量監管以及原材料的使用、工藝等方面還是存在很多不足之處,這些嚴重阻礙了我國路面瀝青混凝土技術的進一步發展。
施工單位應該完善相應制度政策,責任到人,對工程質量進行全面監控。
對采購的生產原材料質量進行監控。為保障施工路面的平整,施工單位首先應該選擇合適的原材料。比如,選擇32.5的采用極普通硅酸鹽水泥,降低因為氣溫變化造成的路面裂縫的發生率。粗集料采用直徑小于或等于40毫米的質地均勻、級配合理的有機砂。保證細集料的質量,控制其含有砂的比例。保證對外加劑的添加數量在合理范圍,同時,也可以適當的添加粉煤灰等材料,滿足工程施工需要。
對所需混合的各個原材料稱重后才進行拌和,以提高瀝青混凝土的性能。其中膠凝材料的總量不能大于 399kg每立方米,改材料的抗腐蝕系數應該大于 0.8.在將原料進行混合時,應該注意對溫度的控制,確保攪拌均勻。同時要經常對混合料的質量進行檢查,實現對材料質量的有效監控。在工程施工中,施工單位應用攪拌機進行原材料的混合攪拌,用精準電子秤稱量原材料重量,嚴格遵循施工流程進行施工作業,保證原材料混合均勻。對混凝土的入模溫度進行嚴格控制,在溫度較高的夏天進行施工作業時,要用水對原材料進行冷卻處理,并在原材料堆放處設置遮陽設施。在完成施工后,要對路面進行工業布的覆蓋以及灑水養護,避免瀝青混凝土路面因為溫度過高產生裂縫,保障工程道路的平整。
在進行施工時,我們不僅僅要保證原材料的質量,還應該重視攤鋪和地面碾壓質量,保障工程的總體質量水平。
2.3.1 攤鋪和碾壓質量控制
在對瀝青混凝土混合料進行攪拌完成后,將其用自卸車輛運往施工現場并且卸下,保障施工場地內人員的安全。運用大噸位的壓路機對路面攤鋪的混合料進行碾壓施工,大噸位的壓路機能夠保障碾壓質量,提高混合料的壓實度。對路面進行三次碾壓,以保障碾壓質量。
2.3.2 新技術應用
根據表1中的實驗數據得到以下結論:1)對比A和C或對比B和D發現,在一定條件下增加空氣層可以減小結構層的侵徹深度,但這會引起結構成坑直徑的顯著加劇,這和文獻[20]的數值計算結果是定性吻合的。2)對比A和B發現,當靶體含空氣隔層時,若將砂漿層從混凝土頂部轉移至花崗巖頂部,則混凝土層侵徹深度hc減小50%以上。3)對比C和D發現,不設空氣隔層時,將砂漿層從混凝土頂部轉移至花崗巖頂部可使混凝土層侵徹深度hc減小16.5%。4)從減小混凝土層侵徹深度hc的角度看,方案B(增加空氣層并將砂漿層置于整個結構最上方)是最有利的,但從減小橫向破壞區域來看,方案B卻是最不利的。
對新型材料,比如新型灌漿材料和聚合物水泥砂漿等進行應用。發揮新型材料和技術的優點,促進瀝青混凝土路面工程質量的提高。
對瀝青混凝土路面進行排水和防水施工是整個瀝青混凝土工程中不可忽視的一個環節,應該在適當地點設置排水設施,保障水能正常排出,保障工程的總體施工質量。
2.4.1 施工原則
在對瀝青混凝土路面進行防水工程作業時,要堅持因地制宜、綜合考慮、預防為主的原則,對排水系統通過綜合考慮進行設計,嚴格把握排水工程施工質量,實現對雨水淤積的有效預防。排水工程不僅能保障施工質量,還能保護路基的穩定,防止路基因為積水浸泡而軟化。
2.4.2 防排水施工
在對橋梁進行施工作業時,應該也要加強對防排水系統的質量檢測。在施工中,我們可以設置中埋式止水帶和背貼式止水帶在環向施工縫中,這樣就能形成一個復合型的防水系統。 其次,我們應該充分利用混凝土的自身防水性能。此外,如果是隧道部位,我們應該在兩邊墻頂部位沿著暗渠豎著設置透水管,將積水引流至洞外。
在路面瀝青混凝土施工中,軟土處理和基坑施工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環,這樣工作的實施可以有效提高路面的承載能力,保證工程質量,減少工程缺陷的發生,提高路面美化程度,施工技術主要有:
2.5.1 技術措施
在進行施工時,要首先落實施工技術,重視道路平整程度,加強對基坑的質量控制,減少安全隱患。在施工中,一般采取明挖法對基坑進行挖掘作業,在對基坑框架的施工完成后,再對基坑進行結構頂回填。在使用明挖法進行挖坑作業的基坑范圍內,對開挖的網面要噴C20早強混凝土。重視施工中,對軟土地基的處理。對于承載能力不能滿足需求的地方,要進行加固處理,一般是采用長5米,直徑0.6米的CFG樁,各個樁之間間隔兩米,采用梅花形分散分布,經過處理之后的軟土地基的承載能力將會大大提高,可以滿足工程施工需要。
2.5.2 工藝流程
在對瀝青混凝土路面的基坑施工時,應當遵循挖掘分層、支護及時,封頂早、分段澆筑的基本施工原則。嚴格按照施工流程走,在施工前對進行降水作業。為了使工程的質量能夠滿足需要,施工部門應該對每個環節進行實時監控,做好各個部位的防排水工作,保障施工作業的順利進行和工程質量。
2.5.3 施工技術
在對路面進行施工作業前,應該再次檢查和測量相應數據,對異常情況及時發現處理,以便工程進行的順利。加強對原材料質量以及施工質量的監控,保障基坑安全。開挖時應該盡量避開管線或者和相關部門協調轉移管線,避免破壞管線,造成惡劣影響。根據設計要求,按照工程流程逐層挖掘基坑,做好基坑的臨時支護工作,保障基坑內施工人員的施工安全。當基坑挖至基底標高以上半米時,要對基坑進行及時的檢查和驗收,然后人力挖掘剩余部分。在基坑的挖掘工作開展的同時,我們應該做好相應的排水工作,不能讓混凝土和鋼筋浸泡在水中。主體工程每隔18M應該設置一道變形縫。在基坑挖到設計深度時,要對基坑進行靜力觸探比貫入測試,如果達不到相關規定要求的標準,則要對其進行加固處理;
2.5.4 環境保護技術
在進行瀝青混凝土施工作業時,應該注意對周圍環境的保護,充分協調工程與周圍環境之間的關系,以滿足我們國家對環境保護的要求。對施工人員居住地和施工場地的布置應該在盡量保護周圍植被和地質地貌的前提下。對施工中產生的工業廢水應該進行處理后再排放。
結合全文,在對路面進行瀝青混凝土施工作業時,要嚴格遵守施工流程,加強施工技術,對施工質量進行全面監控以保證工程質量。相關工作人員應該認識質量把控的重要性,重視對工程的實時質量檢查,對所存在的質量問題和工程缺陷要及時改正,從而順利完成路面的瀝青混凝土施工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