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守慶,馬遠忠,王天星
(菏澤學院 化學化工學院,山東 菏澤 274015)
為了順應科學發展,加強創新性國家的建設、提升國家的綜合實力, 于2004年由教育部啟動的“長江學者和創新團隊發展計劃”以來,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和教育部在許多重點高校資助建立了一批高校科研創新團隊,到目前為止,已初步形成了部、廳、校三級層次分明、管理完善的管理。高校科研管理工作已經把重點放在創新團隊的建設方面。現在,科研創新團隊已成為人才引進、招生就業、課題立項以及成果獲獎的優勢平臺,其質量和數量成為各高校競爭的前言,因此,其建設得到國家高度重視。
然而,教育部在2011~2013 年3年時間共資助了245 支科研創新團隊,在這其中,“211”及“985”高校的科研創新團隊就占89. 4%,而其他地方高校僅占10. 6%。由此可以說,地方高校科研創新團隊的數量建設成效并不樂觀。這時構建創新科研團隊的策略是當今一個時期發展的重點,同時也是地方高校尤其是我校在科研創新團隊建設中的一大突破。
要把我國建立成為一個創新型國家,而自主創新的根本是加大創新性人才隊伍的建設,實施的捷徑是以精品課程的大力建設為基礎的創新科研團隊的建設。因此,精品課程的大力建設已經成為21世紀國內外的關鍵詞,將成為破解中國乃至世界科研難題的利劍,引領世界跨入創新性的新時代。國外高校在創新性人才培養模式及創新性團隊的建設方面研究的比較早,現在已經建立了一套比較完整的人才培養模式及教學體系。例如:(1)美國的harvard University在多學科交叉背景下,強調要加強創新性團隊的文化建設,加強各個成員之間的學習交流。(2)美國的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開展了DARPA(Defense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模式,對于科研項目的長期應用遠景有很敏銳的嗅覺。用以培養能源專業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3)英國的的University of Birmingham通過信息整合的方式,對創新性人才培養模式及創新性團隊進行了整合,提出了學生要與實踐相結合才能更好地提高自己的動手實踐能力。
目前國內的部分高校結合本校的實際情況,對打造創新科研團隊的策略進行了一定的探索。比如:(1)大連理工大學化學化工學院于2009年對創新科研團隊體系進行了初步的構建。 通過組建團隊進行科技創新,得到了科研管理部門的大力提倡。探討了創新性團隊的本質特征、思想基礎以及管理的基本原則等問題。(2)天津大學科學技術與社會研究中心遵循“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原則,針對目前產業的關鍵技術和核心技術,以平臺建設為基礎,以領軍人才為核心,從而建立了一套跨學科、跨院系、跨地域的開放式科技創新團隊。
打造創新科研團隊的建設是一個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體系的探索過程。本課題主要探討地方高校科研創新團隊尤其是我校在建設和管理存在的問題、建設過程中的制約因素、考核評價方式等方面進行研究。
對于人才的培養是創新性團隊和創新性人才培養模式的前提和基礎。我們深入到菏澤市及周邊地市各個兄弟院校中廣泛進行調研,與兄弟院校的科研部門與人力資源招聘部門進行密切接觸、同時對已經畢業的學生進行調查反饋,并結合菏澤學院化學化工系的實際情況,找到我校在創新科研團隊的建設和管理存在的缺陷及問題。
2.2.1 體制機制
一般來說,構建創新科研團隊的形成必須要有一定的制度和激勵機制作為保障。具體表現為,在一個區域內,怎樣界定如何使一個科研創新團隊的形成,對崗位的設置、教師的評價體系、薪酬體系、績效體系、以及教師的業績量化等過程轉換成規定的各個方面。同時,在建設過程中還要考慮崗位設置需要
對構建創新科研團隊等有所傾斜,因此,團隊上崗要重點考核而不是單單對團隊中的單個教師的考核,以鼓勵更加優秀的教師自愿組成團隊。
2.2.2 團隊文化
創新性人才培養模式及創新性科研團隊的形成需要有一個良好的學術氛圍與和諧的校園文化作為時代的大背景,必要時鼓勵其學術自由,大力提倡團結協作,為團隊中的人員流動尤其是青年教師的流動和自由組合提供一個寬松的生活環境;大力鼓勵學術帶頭人、學科帶頭人和青年骨干加入到創新性團隊中來,充分發揮各自的優點;同時提倡青年教師尤其是高學位的青年教師樹立合作和吃苦耐勞的精神,明確分工,為其積累創新科研團隊的知識框架和創新設計的潛力。
2.3.1 構建創新科研團隊建設管理制度和管理體制
作為上級主管部門,科研處和科研團隊所在單位必須支持創新團隊的研究,管理部門也應當建立相應的制度,比如:科研經費管理制度、實驗室安全管理制度、崗位職責等。同時也應當做好各個部門的協調與溝通,對于科研創新團隊的人事改革制度也要進一步加強,牢固樹立服務意識。
2.3.2 要建立有效的科研創新團隊的運行機制
科研創新團隊的人員配置和資源優化,要突破制度的壁壘,淡化不同專業、不同學科的約束,整合高校基層的學士組織,對于科研創新團隊的人員入選條件、選拔制度、職務分析、團隊內部的規章制度等方方面面做出原則性的安排,要加強團隊組建的溝通,建立良性的競爭機制,同時還應當鼓勵和優化科研氛圍,要兼顧公平,優化績效評價和激勵機制。
2.3.3 重視和加強團隊文化建設
構建創新科研團隊是指在團隊中的每一個成員在相互合作、相互影響的過程中,為了實現各自的人生價值,為完成科研團隊共同目標而形成的一種意識文化,構建科研創新團隊也是增強團隊凝聚力和競爭力的重要保障,要有物質基礎,在其中能夠獨立進行學術研究,要有科研領軍人才,在社會上要樹立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科學的良好風氣。
[1]黃 宇,李戰國,馮愛明. 高校科研創新團隊建設:困境與突圍[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30(2): 97-100.
[2]徐玫瑰,仲盛來.關于高校國際化科研創新團隊建設的若干思考—以材料化學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科研創新團隊建設為例[J].文教資料,2017(18):97-99.
[3]潘春曉.我國高校科學共同體建設的研究[D].成都:成都理工大學,2014.
[4]薛守慶,馬心英,馬遠忠,等.構建培養大學生化學實驗的創新思維能力模式[J].山東化工,2017,46(9):139-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