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曉青 山西忻州原平電視臺
以網絡、數字化為基礎的現代多元化媒介時代的到來,媒介融合已經成為一種發展趨勢。電視新聞行業的發展必須有效地結合媒體融合,在當前大環境中,對自身進行針對性的改革,從而使節目形態從單一化向多元化轉變,為新聞行業未來的發展奠定夯實的基礎。
近幾年來,新媒體發展迅猛,覆蓋范圍也在不斷地擴大,這種沖擊使得電視新聞節目逐漸轉向網絡傳播方式。
電視新聞節目模式正在悄然發生著變化,從一種模式轉變為現在的兩種模式,第一種就是以傳統的方式,通過專業的攝影師和記者實地采訪,專業的編輯進行編寫,這樣模式完成的采訪質量高,節目播出效果也很不錯,但是卻耗時耗力。另外一種便是由公眾自發拍攝,拍攝到的新聞便可立即上傳至互聯網,再經由新聞編輯將其中受眾關注的內容剪輯處理,進行事件的報道。這種方式能在短時間內獲取大量新聞資料,內容更豐富,貼近人們生活,成為了目前新聞媒體獲取新聞資料的重要途徑。
傳統的記者角色定位在新聞事件中,全程參與問題提出、分析和結論分析,掌握著第一手的新聞素材。而在媒介融合后,人們極易通過互聯網平臺獲取信息,受眾同時承擔著信息接收者和信息傳播者的雙重身份,此時記者角色往往被人們所忽視,記者也因此在新聞報道中成了可有可無的角色。
借助互聯網平臺的優勢,新媒體的傳播新聞速度遠遠要高于傳統電視新聞媒體,并且人人都能成為新聞傳播者,現在許多新聞熱點報道的第一手消息都是從網絡中獲得,保證了新聞時效性。相比較新媒體報道速度,電視新聞報道速度就慢得多,并且往往是新聞已經廣泛傳播才敲定項目,這也和大程度上影響了時效性。所以當下的新聞報道借助網絡的傳播,從互聯網上獲取最新新聞消息,利用節目制作的專業優勢提高受眾的收視熱情,進而言之,二者的結合一定程度上保證了電視新聞的時效性。
在實踐的過程中,由于媒介融合的特殊性,我們需要充分了解更多新聞節目類型,從而對癥下藥,尋求到有效的發展對策。
新聞資源來源途徑增多,一方面新聞種類增多,新聞編輯選擇新聞素材更自由,但另一方面,把新聞合理地篩選與采集即新聞的有效整合是新聞媒體提升競爭力的關鍵。因此,要想占據優勢,就需要在眾多新聞資源中準確挑選出能夠吸引人們眼球的熱點事件,在內容上做適當的編排,由過去的單純的文字類型逐漸向全景圖片、圖像和動畫等多媒體形式表現出來,從而有一個良好的視覺傳播效果,使節目效果既可以滿足觀眾對新聞信息的需求,又符合社會發展正確價值觀。并且新聞敘述結構要做到簡潔明了,合理性,科學性,突出新聞主題,保證事件真實性,便于受眾的理解。
以往的新聞節目有很多缺點,其中包含缺少互動性以及播出方式老套刻板等,而新媒體就確保了觀眾能利用互聯網,手機通信等諸多方式進行互動交流,節目的效果遠遠超過了從前的水平。所以媒體工作人員同時要轉變態度,了解觀眾的需求,讓受眾更積極地參與到網絡,電話熱線等的互動中來,滿足人們求真求快的心理需求。重視電視觀眾對于節目的意見和建議,并針對這些反饋的意見和建議,獲得完善節目的切入點。
新媒體與電視新聞的合作是在媒介融合的趨勢下應運而生的,用電視平臺的方式進行網絡在線直播,更容易被大眾所接受。通過網站的溝通平臺快速有效的分析節目類型及內容,最大化發揮電視新聞節目的用處。另一方面可以提高電視節目的互動性,從而增加節目收視率。
當新媒體技術快速發展,在擴大傳播渠道、豐富人們日常生活時,我們也應當正確認識到,由于信息傳遞較為復雜,一些不良信息、虛假的,以及低質劣俗的新聞內容一直在影響大眾。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我們要對信息進行相應的篩選,對于真實可行的新聞給予推廣,虛假的信息則給予屏蔽。與此同時,還可結合大數據時代背景,依靠數據技術對大量的數據進行整合,發現隱藏在數字后的真相,再以形象互動的可視化方式呈現出來,繼而實現數據的“增值”,充分的發揮了媒介融合的效果。
現代生活節奏不斷加快,公眾也漸漸習慣方便快速地獲取新聞消息,傳統電視節目固定時間播放的方式已經無法滿足公眾的需求。然而時代的發展是不會停下腳步,倘若不能及時轉變思想,也定當會被時代所拋棄。因此,發揮自身優勢,找準市場定位,電視新聞節目也定會向更好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