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育坤
(福建省華廈能源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福建 福州 350003)
新時代背景下的中國社會與經濟發展的速度十分迅速,城市的變化十分顯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推進為中小學的建筑設計帶來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了挑戰。
從規劃與布局中小學校園的現狀進行分析。由于中小學現狀的情況比較復雜,所以以學校建設時間以及改建情況等的差異可以從以下幾部分進行分析:第一部分,在城市中存在著很大數量的建校時間比較早,同時用地比較少規模十分小的中小學學校,對于這一類的學校來說,一般情況下它們的布局都是十分簡單的,空間造型上也比較簡陋,幾乎沒有什么變化,在各個服務類的用房排布上也比較老套,沒有實現不同功能用房的有機聯系。第二部分,為了能夠更好的滿足教育需求逐年增長的需要,并且能夠改善中小學的教學設施以及教學的資源,有很大一部分的城市中小學已經放棄了原有的學校建設用地,將新的學校住址建設到對于建設用地的限制比較少的地方,從教學設施上來看,這類的中小學的設施更加完善,此外,這一類的中小學在校園的空間布局以及環境的塑造方面都明顯的更好。
為了能夠在建筑上體現出人文化以及建筑的靈活性而設計出了風雨連廊。將新建教學樓與已建教學樓建筑用連廊所連接,師生可以通過連廊方便地到達各個區域,即使是下雨天也不受影響。連廊形成了校園建筑布局的空間連接的骨架。連廊作為連接和過渡空間,同時兼備課間活動平臺的功能。建筑、庭院、運動場,連廊在不同的區域有著不同的空間屬性。或連通,或停留,或封閉,或開敞,大大增強了校園空間的整體感。傳統的入口形式多為莊嚴的對稱式。嚴肅的空間氣氛與小學生活潑開朗的性格格格不入。為了打破這一定式,該學校在設計的時候,由入口廣場過渡到禮儀廣場,再到教學樓,整個空間序列連續整體,富有層次。在建筑形態上形成導引之勢。既豐富了校園主入口空間,同時使校園形象更為活潑,更加讓土地的利用率達到最高。此外,基地背面為教學樓,南面為操場,動靜分區明確,有效地減少校園與周邊環境的視線和噪音干擾。
通過對現代中小學建筑的現狀進行研究我們可以知道,在城市中存在這很大一部分的較小規模的學校,對于這類學校來說,其布局是十分簡單的,整個校園可以被劃分為兩個主要的部分:一部分是教學建筑區域;另一部分是用來活動的場所,并且在學校規模的影響下,一般只有一種建筑既包括各種的教學功能同時也是比較獨立的建筑,其他的部分則基本都是活動所用的場所。雖然這種類型的學校具有比較大的空間感,但是卻很難營造出那種由學校建筑所形成的具有豐富層次的校園空間,更遑論是形成室外空間上的一種聚合感,因而會使得校園外部空間給人一種單調的感覺。對這種類型的學校進行校園規劃的時候,為了能夠給人在空間上留下更多的積極的印象,可以選擇一些手段來加強對建筑的處理,例如將建筑與周圍環境更好的融合在一起或者是將活動舉辦在屋頂的空間內等等。
分析福安市灣塢中學新校區可知,其教學實驗樓的基地輪廓偏南北向角度較大,建筑還是盡可能的設計為南北朝向,建筑有南北主樓與與東西兩側的連廊連接,將主要教室、實驗室布置在日照條件好,相對靜謐的空間。東西向的連廊空間則設計為一個公共的交通,使人流有秩序的通過主要的交通分散到各個樓棟之間。結合樓間庭院豐富空間層次。其圖書綜合樓則基于學校規模與使用效率等因素,將學校辦公,圖書館組合產生綜合樓,將其放置在基地的中心位置,正對學校主入口,提升學校的入口形象,同時可以有效的連接學校各個區域的建筑。南側正對體育區的跑道,有著良好的視野。宿舍區與食堂為學生宿舍提供了高標準的宿舍生活標準,六人一間的學生公寓,可滿足不同年齡段學生的學生需要,宿舍樓配置了,衛生間,淋浴室,學生活動中心等生活設施,為宿舍生活提供完善的服務。教室公寓則做了內外間的設計,為在此工作的老師提供了一個較好的居住環境。食堂的布置結合學生宿舍樓,最有效的服務于師生用餐。體育館的設計考慮到了其使用功能的靈活性。在正常情況下,體育館作為標準的籃球場使用。在學校需要開展規模較大的集體活動室,可以靈活的變動成為禮堂。建筑采用現代風格,形式簡潔,線條流暢,富有表現力,建筑本身就是校園內一大景觀。充分考慮呼應基地周邊原有的建筑風格,建筑立面對同性質表皮肌理進行整合,采用白色涂料與灰色面磚相結合的材質為主,局部采用活躍的顏色,絲刷印刷玻璃,鋁合金百頁等。凸顯出學校活躍的氛圍。營造出協調又富有變化的建筑立面形式,嚴謹理性不失、活潑,整體協調又富于變化,滿足節能、通風要求,同時構造設計清晰表達學院建筑特有親切寧靜的氣質。
校園的綜合建筑體是一種集約化的校園布局建筑形式,能夠通過將主要建筑或者功能的集中從此和那個建筑上的綜合體。對于這種校園來說,其規模一般都比較大,功能上也相對比較完善,但是因為校園用地面積的限制則一般會選擇利用立體的組織功能用房來達到對土地的節約使用目的。而為了達到建筑群體樣式多樣化的目的,通常會選擇圍合建筑體量以及錯動等措施來處理校園空間,以期達到比較積極的效果,獲得存在公共與私密等不同級別的校園空間感。
對于福安市灣塢中學新校區來說,其綜合經濟技術指標一覽表如表 1所示。此外,其初中教學區及高中教學區分別位于入口東西兩側,開門見山,使用上相互獨立,空間上形成圍合,形成組團感。綜合樓布置布用地中心,提升校園形象的同時,將各個區域串聯起來,添加校園的秩序感。生活區位于校園的東南側,處于校園主入口的后方,有著后勤單獨的入口。學生宿舍與食堂結合布置,方便學生使用。運動區布置于宿舍區和教學區中間,有效的使用上達到最合理化。同時運動區位于基地南側,有效的阻隔了南邊疏港大道的噪音影響。此外,所有的樓棟就盡可能的設計成為正南北朝向,盡可能爭取良好的采光通風環境。設計上使的功能分區明晰合理,樓與樓之間不互相影響,減少了外部與內部的干擾。
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推進為中小學的建筑設計帶來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了挑戰。所以說,為了能夠更好的適應城市以及素質教育的發展需要,城市的中小學建筑設計進入了一個高速發展的時期,出了新建中小學小區的做法外,也引起了城市原有中小學校園的擴建熱潮。為了能夠更好的應對城市發展為我國中小學的建設帶來的發展機遇與嚴峻挑戰,實現合理并且高效的利用有限的城市建筑用地資源,響應素質教育的需求,本文在詳細分析國內中小學建設現狀的基礎上,以福安市灣塢中學新校區實踐為依據,提出了校園靈活性的設計、單體建筑的設計以及學校建筑綜合體三大中小學建筑設計的建議,希望能夠讓其建筑設計更好的適應城市發展。
[1] 王歡. 城市高密度下的中小學校園規劃設計[D]. 天津大學, 2012.
[2] 李浩田. 適宜節能技術在寒冷地區農村小學建筑設計中的應用研究[D]. 山東建筑大學, 2013.
[3] 李恕建. 我國農村中小學校建筑設計中生態設計方法的研究[J]. 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 201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