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旭東
(甘肅省定西遠東建筑有限責任公司, 甘肅 定西 743000)
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建筑規模與數量均呈現出了明顯的上升趨勢,而人們對建筑功能也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除了要具備較強的使用功能外,建筑還應當具有較強的安全性與舒適度。建筑企業應當對此予以關注,努力提升建筑設計的經濟效益與環境效益,將可持續發展理念滲透到綠色生態建筑設計中,推動建筑業的健康發展。
綠色生態建筑符合可持續發展觀,將以人為本作為建筑設計的基本原則,盡量將建設設計、施工以及使用等環節對環境的污染降到最低,保證建筑環境是無污染、健康、綠色的。綠色生態建筑的基本特征有五個,第一是資源消耗量低,綠色建筑在施工中會對資源予以有效利用,并多依賴于自然資源以及可再生資源,有效減少能源資源浪費等問題的發生;第二是效能相對較高,綠色建筑中所使用的材料都是具有較高的效能的,能源使用效率極高;第三是污染小,施工中應用的多為自然資源與清潔能源,因此污染物等有害物的排放量極低;第四,生命周期較長,在設計、施工、使用的過程中,材料的特性能夠充分發揮出來,因而建筑整體性能較強,能夠滿足長時間的使用需求,因而建筑的使用壽命也會極大的延長;第五,回收率相對較高,由于排放的污染物較少,能源資源均可以得到高效的利用與回收。
綠色生態建筑設計所說的是在進行建筑設計時,要綜合對該地區的人文環境、自然環境等進行綜合分析,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施工機械、施工材料以及控制技術,從而保證建筑系統的整體功能達到最佳狀態,在綠色生態建筑設計中,建筑的能耗將得到極大的降低,而其舒適度與健康度將得到極大的提升。而可持續發展實質上是一種經濟增長模式,強調社會的長遠發展,關注資源、環境、社會、經濟的共生與協調。
建筑在設計、施工、使用的過程中會以多種方式對能源資源進行消耗,并對自然資源進行轉化,這個過程中自然環境會不可避免的受到影響,這對社會實現可持續發展來說是極為不利的。建筑對能源資源的需求量與消耗量均較高,將可持續發展理念融入到綠色生態建筑設計中是十分必要且重要的。當前,建筑設計正在逐步向著綠色環保方向轉變,越來越多的建筑單位逐漸認識到設計綠色生態建筑的重要性與必要性,可持續發展理念與綠色生態建筑理念的融合較深,二者之間存在密切的關聯,綠色生態建筑的設計過程融入了可持續發展理念,同時也以此為指導展開建筑設計,而綠色生態建筑的設計與實現又能夠推動整個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由此可見二者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相互依存的。
綠色生態建筑設計涉及到的學科范圍極廣,除了建筑學外,還包括美學、生態學、哲學、技術學、經濟學以及倫理學等,只有綜合多學科思想才能夠使綠色、生態特征在建筑設計中凸現出來。而綠色生態建筑的設計不能脫離社會,只有人們的整體思想認識得到提升,才能夠推動綠色建筑業的發展,使生態建筑設計真正得以實現。另外,政府的政策支持、相關決策、規劃等都會影響到綠色生態建筑設計的有效推進。
綠色建筑的設計與建設仍以自然環境為主要依托,即在自然環境中選擇適宜的區域合圍處可供人類居住或使用的空間。在綠色生態建筑的設計中,設計人員需要綜合考慮地理位置、氣候條件、環境景觀、地質條件等因素,從而降低建筑對自然環境的影響,并對自然條件予以合理的利用。
建筑設計與施工的展開離不開技術的支持,而綠色生態建筑施工中所需要用到的技術手段更多,如清潔施工技術、再生利用技術、節能技術、廢物處理技術、能源開發技術、建造技術、設計技術與材料生產技術等。技術水平達標,建筑的整體性能、質量等才能夠滿足實際需求。
人們的生活習慣、消費行為等都會對綠色生態建筑的設計與建設造成一定的影響,同時建筑風格、建筑樣貌等都需要考慮當地的民族特色、風俗習慣以及地域文化等因素,保證建筑風格與當地人文氣氛保持一致,使建筑能夠滿足人們的使用需求以及精神需求。
生態建筑屬于一門綜合性的學科,主要對環境、人以及建筑之間的關系展開研究,從三者的關系來看,建筑處于中介位置,連接著人與環境,如果人們所處的自然環境不同,那么建筑的設計風格與功能也就不同,因此綠色生態建筑的設計應當以當地自然條件為出發點,保證建筑能夠適應環境。同時,建筑的設計與使用也會對自然環境造成一定程度不良影響,如對自然資源的過度開發與使用、對生態環境的污染與破壞等。為了真正實現綠色、生態、環保,在設計建筑的過程中,設計者一定要思考對自然環境予以有效利用,使建筑內部能夠形成合理的循環體系,使之與環境相通。要多利用自然因素,如光、風、植被等對建筑以及建筑周圍環境進行優化,使建筑與自然環境能夠協調共生。
生態建筑技術并不是完全創新的技術手段,而是在原有技術的基礎上進行完善與創新,使技術具備可持續發展的特征。如果原有的施工技術符合生態環保理念,那么則可以將這種技術進行廣泛的推廣,而對于容易對生態環境造成破壞的技術手段則應當進行剔除或改進,從而減少破壞行為。同時在選擇技術時,應當慎重考慮當地的實際情況以及建筑本身的需求情況,保證技術使用的合理性。
材料是建筑施工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材料的質量將會直接影響建筑的質量與性能。因此在設計階段,設計者就應當慎重選擇生態建筑材料,保證材料具有較強的安全性與環保性,是符合建筑需要的綠色建材與環保建材。為了提高材料使用的合理性與有效性,設計者應當對材料予以全面的考察,了解材料的特性以及建筑的實際使用需求,盡量使用污染小、危害性的人工材料與天然建材,不能夠盲目使用高新材料,如果高新材料不符合實際需求,就極易起到反作用。另外,在選擇材料時要對地方資源予以關注,可以根據當地的風土人情、自然優勢等選用石材、竹材、木材等天然材料。
在設計綠色生態建筑時應當從整體出發,考慮經濟、文化、環境等多種因素的綜合影響。可以借鑒國內外的相關建筑設計經驗,引進綠色設計與施工技術,但是不能夠完全照搬照抄,而是要考慮建筑的實際需求,例如北方使用的外保溫技術等就不適用于南方地區;而南方常用的熱工性能較低的門窗就不適用于北方地區。
發展綠色生態建筑是社會發展不可逆轉的趨勢,設計、制造綠色生態建筑能夠推動可持續發展觀的貫徹落實,而可持續發展理念又是綠色生態建筑設計的重要指導思想,二者有效的融合在一起,具有極強的現實意義。給予綠色生態建筑的特征及其設計影響因素,在未來應當廣泛推廣綠色生態建筑。
[1]陳俊.探討綠色生態建筑設計的可持續發展[J].建材與裝飾,2017(10).
[2]吳金良,謝丁濤.綠色生態可持續發展建筑設計要點[J].四川水泥,2017(01).
[3]商開友.綠色生態可持續發展建筑設計要點[J].山西建筑,2016(29).
[4]高謙志.淺論綠色生態建筑與建筑設計的可持續發展[J].中華民居(下旬刊),201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