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天昱
(深圳市龍崗區龍城街道辦事處, 廣東 深圳 518172)
近些年來,隨著我國改革開放政策的逐漸深入,我國各個行業都得到了一定的發展。其中,建筑行業的發展尤為迅速,這是基于我國人口基數大的民生特色上才進行的如此高速發展。然而,對于世界建筑行業而言,我國的建筑行業卻存在著一定的缺陷。對于我國建筑行業中的大多數企業而言,在進行工程施工時會采用項目管理的方法對工程項目進行管理。至于具體的管理方法,大多采用的是模仿世界一流建筑企業公司的模式進行管理,然而卻僅僅停留在模仿層面,對于世界一流建筑企業的管理模式沒有深入的理解,導致管理過程中出現許多問題。本文就建筑工程項目施工管理創新促使進行探討,以期幫助我國建筑企業更好的進行建筑工程項目的管理。
對于我國建筑工程項目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大致可分為四個大類,分別為企業管理模式不合理、企業管理方法落后、企業自身結構不合理以及材料供應環節的不合理。
企業管理模式不合理,將會直接影響到企業的經濟效益。從近些年的數據分析可以看出,我國的建筑行業的經濟效益不高。導致這種情況的直接原因是,我國當今大多數企業的管理模式均是由傳統的計劃經濟管理模式傳承下來,而計劃經濟管理模式對于建筑行業而言過于死板,不適合建筑企業的發展。計劃經濟管理模式的主要表現為,將管理方法指令化,對于某一項目的工程安排過于死板,建筑企業的生產格式過于固定,無法根據項目需要進行合理生產配置,從而延長施工周期,降低企業競爭力。
企業管理方法落后,將會直接影響到企業的市場競爭力的高低。我國建筑行業目前普遍存在的問題為工期制定不合理,針對于工期的制定我國大多數企業采用的方法為以過往的施工經驗為基礎進行估算。現如今是網絡的時代,網絡以及多媒體的快速發展極大地方便了人們的生活,對于工期的估算,建筑企業完全可以應用多媒體及網絡手段對工期有一合理的估算,從而在競標過程中,提升自己企業的競爭力。其次,我國建筑行業的施工人員的技術差距過大。由于建筑行業頂尖人才的稀缺,在實際的施工過程中,技術人員的流動性較大,加上技術人員之間的差異性,在實際的建造過程中,常常出現因技術人員的分配不合理導致的每個工程項目之間的項目質量差距較大。
企業自身結構不合理,將會影響到企業的長足發展過程。由于建筑公司的發展特性,建筑公司在發展到一定程度以后,必然會選擇向外進行擴展,分公司、子公司一類的概念因此被提出。對于我國的建筑企業而言,普遍存在的問題為企業管理權高度集中,區域性子公司或分公司無直接決策權。此種,企業管理結構不僅會影響到企業對于商機的把握,更會影響到子公司或分公司的從業積極性。其次,就是企業自身部門設置不合理。對于企業而言,除必須的部門設置外,還需根據企業自身特色設置其他部門,以便于企業進行工作安排以及管理,并且還應當就新技術的發展設置一個部門,以提高企業競爭能力。然而,在實際的生產過程中,建筑企業對于部門的設置多按專業進行劃分,卻對新技術行業研究部門沒做專門劃分,導致當企業遇見新型工程時,需要發動全公司各個部門的進行研究設計,浪費了企業大量的資源。
材料供應環節的不合理,將會導致企業資源大幅度浪費,企業負擔增加。對于建筑行業而言,對于材料的囤積是很正常的行為,然而在實際的生產生活中,建筑企業往往會堆積大量不急需材料,對于急需材料的存貯卻不到位,當真正需要時,不是資金鏈存在問題就是市場供應不足。出現這種問題的主要原因在于,企業對于材料的管理沒有一個合理的管理模式,對于材料的存貯及需求沒有一個及時的規劃手段,對于材料的進廠時間以及數量和落實狀況落實不具體。在實際施工過程中,由于天氣或其他性原因,工程進度和工期都會出現一定的變化,當倉庫中堆積過多的不急需材料時,資金將會出現短缺現象,加上材料自身的損耗,會對企業的資金鏈造成一定的壓力,影響到企業的發展。
對于企業管理模式的調整。由于我國的建筑企業的管理經營模式尚不成熟,因此對于世界一流建筑企業的學習是正確的手段。然而,對于世界一流建筑企業管理模式的學習,應當抓其精髓,與我國建筑行業的實際生產狀況做一定的聯系,以確定更適合我國建筑企業的管理模式。應當對以往的計劃經濟體制的管理模式做一定的調整,使企業管理更加具有靈活性與科學性,盡量貼合市場需求,根據市場需求科學的、合理的設置生產計劃。
對于企業管理方法的調整。對于我國建筑企業管理方法的調整應與企業管理模式調整一樣,應當像國外優秀的建筑企業進行借鑒,根據企業自身的特點合理進行改進。對于工程工期的制定,應當引用先進技術,通過計算機估算合理的計算出工程所需工期提高企業競標時的競標競爭力。對于人才的培養,企業應當設置專門的部門進行企業人才的培養,提升企業基礎從業人員的從業技能,從而提升企業的產品性能,提高產業的產品競爭力。
對于企業組織機構的調整。就我國建筑企業的組織結構大多采用的是直線職能制,結構過于死板,此種組織結構多適用于生產企業,對于建筑企業更多的是種限制。對于建筑企業而言,組織結構應當具有彈性生產力原則,施工管理與實際作業應當分開,當企業有工程的時候,僅僅需要對工程進行設計,而實際的建筑過程由企業根據施工要求及企業自身狀況選擇專業的勞務公司,由勞務公司安排人員進行施工。此外,公司應當設立有關新型建筑模型設計的部門,進行專門的研究。以保證公司具有特色產品且能夠適應市場變化。最后,對于子公司及分公司,總公司應當給予其一定的決策權,以幫助企業能夠及時把握商機,發展企業自身。
對于材料供應環節不合理的調整。面對于我國建筑行業普遍存在的材料供應環節不合理的問題,建筑企業應當對材料廠房的管理進行改革,對于材料的進廠與出廠需進行及時的記錄。同時對于材料的采集,企業應當根據工期不同,合理的安排材料采集工作,以防發生材料堆積浪費現象。對于常需、急需材料,在保證企業資金合理運行的情況下,應進行一定數目的采集。此外,對于材料存放廠房的建立應當投入一定的資金,以減少采集材料的存放損失。
對于我國現當今建筑行業而言,雖然得到了一定的發展,但在實際管理模式以及基礎運營方面依舊存在著許多問題。通過對于建筑工程項目施工管理的改革與創新,不僅能夠幫助企業更好的發展,為企業獲得更多的經濟效益,同時能夠幫助企業提高企業自身的企業競爭力。我國建筑企業在模仿世界一流建筑企業的管理模式以及運營模式的同時,應當對于建筑技術進行一定的改良革新,通過不斷學習與創新的過程,幫助我國企業完成管理模式的完善,并達到能夠與國外建筑企業競爭并取勝的地步。
[1]劉峰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創新管理措施研究[J] . 住宅與房地產,2017(18)
[2]王健建筑工程技術管理中存在問題與對策[J] . 工程技術研究,2017(01)
[3]岳生蘭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創新管理措施探討[J] . 甘肅科技,2016(19)
[4]庹哲鵬探討建筑工程現場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措施[J] . 建材與裝飾,201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