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 勇
(重慶篤信工程造價咨詢有限公司, 重慶 400000)
據統計顯示,我國公路工程項目建設在不同的階段所消耗的造價成本也有所區別,設計階段與投資決策階段對工程造價產生的影響最大,分別占 75%、80%左右,而施工階段對工程造價產生的影響較小,僅占 5%~25%左右。本文從案例分析出發,分析了在公路工程中,前期勘察設計對工程造價的影響。
工程地質勘察是對地質工程相關區域范圍內的巖石、地層、構造、水文、地貌等地質情況進行調查了解,確定工程建設的規劃、設計、施工提供必要的依據及參數。地質勘察報告的內容將會決定出不同的投資投入和施工管理方案,不同的施工方案決定不同的工程質量。主要包括:①搜集研究區域地質、地形地貌、遙感照片、水文、氣象、水文地質、地震等已有資料,以及工程經驗和已有的勘察報告等; ②工程地質調查與測繪;③工程地質勘探見工程地質測繪和勘探;④巖土測試和觀測見土工試驗和現場原型觀測、巖體力學試驗和測試;⑤資料整理和編寫工程地質勘察報告。
工程造價一般是指在進行某一項工程建設時,所花費的一切費用,也就是這一工程項目有條理、有計劃地對這一項目中的固定資產中的再生產、無形資產形成以及一次性流動資金的費用等各方面進行相應的統計。地質勘察的工作內容是由設計單位提出勘察要求然后由勘察單位實施,和面積,基礎形式,地質情況有關。一般來講,工程地質勘察占工程造價的百分之十左右。工程地質勘察可延伸到工程地質對建設工程選址的影響和工程地質對建筑結構的影響,并以此反作用到工程造價并對其產生影響。
綜合評價地下水對巖石體的作用和可能產生的影響,并預測出即將發生的巖石工程危害,積極采取相關的措施,以防危險事件的發生。工程勘查過程需要密切結合建筑物地基基礎類型的需要,查明相關水文地質的問題,提供水文地質所需的相關資料。從工程專業的角度出發,按照地下水對工程的作用,提出綜合的評價方案,進行專業的施工建造。
某省某公路工程全長約 140km,公路穿越丘陵區、低山區、山間盆地區等。其中,低山丘陵區在公路全長中所占比例約為 85%,高差相對較大,地形坡度在25°~45°之間。該區域內的地質構造活動較為強烈,巖漿侵入面積較大,次級構造極為發育。同時,沿線地下水主要包括基巖風化層孔隙裂隙水、第四系沖洪積砂- 卵礫石層孔隙潛水、灰巖巖溶水、基巖裂隙水等。地層、地形等因素對地下水的排泄條件和補給影響較大。在綜合采用鉆探、物探、遙感、地質等方法進行勘察后,外業歷經1個多月,得到比較方案3個,最后確定的方案造價最低。設計行車速度為60km/h,雙向雙車道,路基為整體式路基,寬10m,路面寬7m。路基橫斷面幾何尺寸布置為:0.75m(土路肩)+0.75m(硬路肩)+3.5m(行車道)+3.5m(行車道)+0.75m(硬路肩)+0.75m(土路肩),其中硬路肩部分包括0.5m的路緣帶。優化后,共節約工期5周,節約資金約200余萬元。
公路的外貌形狀是線形,它的走向是通過國家公路網的相關規劃來確定的控制點而決定的。不同的走向,它們所遇到的地質單元就不同,它們中間也必定會存在工程地質條件的差異。若沒有各個區域間的地質資料,這樣不僅不能宏觀的把握整個公路路線上的地質條件,而且還會盲目的處理局部公路建筑工程中的地質問題。確定一個非常好的路線設計方案,如果沒有各個區域之間的地質資料,那么這個方案極有可能不能實現。同時,若對該路線的地質條件缺乏相關的了解,導致路線方向的設計方案選擇失誤,或者是公路工程在建設時布設不恰當,這些都極有可能會在建筑施工過程中遇到一些比較困難的相關技術問題,從而無形之中就增加了該項工程的造價。
某市承擔的某標段設計,根據業主要求,需要縮短合同工期,在實際地質、地貌情況結合圖紙認真分析后,發現可以對局部工程進行優化。①立交橋的優化:優化設計前立交橋主線橋共計 970m,優化設計后立交橋主線共計 mm,設計優化后減少主線橋長度210m,共計減少橋墩七座,減少樁基16根,減少箱梁 28片,減少橋面鋪裝(防水混凝土)2500m2,減少土方開挖量2萬多m 。②箱涵改為拱涵:原設計的兩處鋼筋混凝土箱涵,優化設計后改為拱涵,結構上進行了大量優化,減少了鋼筋、混凝土的用量,既滿足了當地水系的要求又降低了工程造價。經過優化設計后,該路段減少了部分工作量,起到了既縮短合同工期又節約造價的目的,估計投資節約近兩千萬元。
在公路工程中,通過地質勘察而獲得的地質資料,這一資料的準確性,不僅可以明顯的反映出地質結構同施工之后的實際情況;兩者之間不能夠有較大差異性的問題,它還可以展現出一些關于地質問題的定性問題以及合理的評價性問題等,這樣有利于造價師對于這一工程進行正確的造價預測。降低公路在施工中的技術問題,使公路工程的造價準確,進一步減少工程成本。
由于不能夠充分的認識公路工程中的一些不良地質問題認或者是對于這些問題的處理不夠恰當,這樣不僅會給整個建筑工程帶來相應的工程事故或者是大幅度地提高工程的造價,還會遺留無窮的工程病害,并且還需要投資者花費一些資金對其進行維修整治。長久以來,很多公路工程的實例均證明了這一點。所以,針對那些特殊的、不良的地質要進行相關的、有準備的處理,這是最好的挽救工程成本的方法。例如:邊坡倒塌、隴道變形、路基沉陷以及橋梁破壞等現象。所以,在進行施工前應該成分的考慮公路工程中會遇到的特殊地質環境。
結語:實踐證明,通過對水文、地質條件進行前期勘察,再對項目進行優化設計,是可以達到節約成本、縮短工期的效果,路工程設計人員需不斷創新公路勘察設計理念,樹立造價控制意識,在做好地質勘察設計、施工組織設計工作的同時,促進公路建設經濟、社會效益的獲得。
[1]董蓓.地質勘察工作對工程造價的影響分析[J].上海電力.2011(05)
[2]朱志新.淺議工程地質勘察中水文地質問題的必要性[J].科技創新導報.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