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秀玲
(安徽省泗縣住建局, 安徽 泗縣 234300)
在建筑工程施工建設過程中,巖土層勘察工作對整個建筑工程施工安全和整個建筑物的安全都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俗話說:地基不牢,地動山搖,就是這個道理。因此,在建筑工程施工建設起步階段,對巖土勘察工作的高標準要求是非常必要的。尤其是在山區等地質災害頻發地區,對巖土勘察工作來說更是一種挑戰,這就要求我們要絕對高標準嚴要求全面確保巖土勘察工作的高效性。
巖土層的勘察是建筑工程施工的最基礎工作之一,巖土勘測的結果直接關系到工程施工的安全性和建筑質量,巖土層的結構和硬度與建筑施工需求標準的匹配度直接影響建筑施工的各個方面。巖土層勘測的結果和勘測報告為建筑工程的施工決策提供科學、有效的決策依據。在巖土勘察工作中,其工作內容主要包括地質環境初探和巖土樣本采集、工程施工現場地質勘察和工程測繪、室內樣本檢驗和現場巖土檢驗等。因此,在巖土工程正式開始施工之前,也就是建筑工程建設施工開工之前,一定要對建筑物的地基基礎及建筑物周邊的巖土工程施工處的地質情況和巖土特性進行詳細調查研究,做出可行性研究報告。
獲取真實的、全面的巖土樣本和建筑施工地的土壤參數是勘測的必要前提,但是限于勘測人員的主觀努力和獲取樣本的技術手段的限制,存在巖土取樣不夠完全,土壤樣本不能全面真實反映建筑施工地土壤的真實物理性狀,也就是勘測提供的參數不準確,為地基基礎施工和建筑物的施工過程建成后的穩固性埋下隱患,甚至釀成事故。
巖土勘察工作是一項高難度、嚴峻的現實工作,就目前情況來說,勘察工作人員自身專業技能相對較弱是造成技術落后方面的主要原因所在,專業技術知識水平內容不夠精湛、充分、精細,工作本領不夠過硬,再加上沒有一支高素質的勘察施工隊伍,工作隊員甚至是各自為政、各自為是,甚至是在勘察施工過程中人員之間缺少溝通與交流、對自身應用的技術及服務對象不明確,一旦遇到比較復雜或者是規模較大的勘察工程項目時,就會因為不清楚選用何種技術及方法造成不知所措,從而耽誤了時間、延誤了工期,最終甚至對整體工程項目造成影響。
正常情況下,在巖土勘察工作中,勘察隊員的綜合素養尤為重要,綜合能力方面的不足通常體現在勘察工作人員本身不具備相關野外巖土勘察及資料分析、整理、論證等方面的能力。而且從業者自身又不具備補充印證、去偽存真、分辨真假等能力,此外,對建筑項目結構、設計方面等的知識地掌握相對薄弱。這些綜合能力的低下側直接造成在巖土項目勘察期間,目標不清晰、提供的資料數據通常情況下不能同勘察的設計的標準相吻合等情況的發生,從而導致巖土勘察工作的質量和效率的下降,最終給整個巖土勘察工作甚至是整個的建筑安全造成無法挽回的后果。
地質勘察方面有關問題必須解決,為了妥善解決這一現實問題,巖土勘察工作相關管理部門要加強對巖土勘察市場監管,對其進行規劃及管理。加強對勘察相關資料如勘察協議、大綱的管理與審查,防止出現盲目勘察等無用功工作。要嚴格按照具體勘察工作的相關程序、步驟進行。要嚴格審查地質勘察報告的所有數據信息的可靠性。巖土勘察工作管理相關部門要加強對巖土勘察市場的監督與管理,充分發揮政府主管部門與社會監督組織的有效監督作用,積極促進巖土勘察行業持續、協調、健康發展,嚴肅杜絕因不良因素的影響而造成混亂的勘察市場等情況的發生。
巖土勘察工作需要勘察人員要有精湛的勘察技術水平。因此,勘察監督和管理機構要定期對勘察從業人員進行專業培訓。聘請高等院校相關專業的學者教授和行業內的技術骨干和領軍人物授課,嚴格培訓紀律,實施培訓考核制度,杜絕培訓流于形式和走過場,培訓學時可作為各相關單位的工作考核和職稱評審的重要依據。培訓知識要瞄準當代沿途勘測相關領域的學術前沿和領先技術,并且能夠與當地具體的地質地理條件結合,既有理論性,也要有技術的指導性。同時勘察設計院要為稱職的勘察人員注冊巖土工程師,并作為個人執業從業的唯一資質,從而來規范勘察人員的技術水準。為增強勘察人員業務能力,推動勘察工作水平地提升,為勘察工作地順利實施創造良好的條件。
實施勘察施工的單位要對新技術、勘測參數等先進技術內容進行研究。對在勘探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要研究其根源,并從細枝末節處處理解決上述問題,客觀地解決好每個施工環節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嚴格制定工具材料規范使用標準。不斷提高勘察人員整體素質,增強團隊內部的協調性與溝通融合,對于提高整體巖土勘察工作都將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要認真分析研究每一步的測試資料與數據。在實際勘察施工過程中,要做到理論與實際結合,要著重分析巖土勘察地塊與建筑工程之間的必然聯系,為以后提供成熟的勘察技術與施工技術提供理論基礎。巖土勘察施工單位全體員工要有強烈的責任意識,要將各項勘探任務進行細化分解分析,帶有強烈的責任感去夯實策劃、核實、檢驗等階段的責任制度。
勘察人員要選擇安全可靠的地塊作為建筑施工用地,決不能選擇在地質災害發生地帶。這是選擇建設用地、排除地質災害的首要工作。例如某大廈是某個城市的地標性建筑,地質勘察人員首先就要對場地及周邊地質結構進行抗震評估,勘驗場地的實際抗震烈度,并確定建筑工程場地的峰值以及加速度,繪制反應譜及時程曲線等參數。測評建筑工程用地的地震災害包括軟土層情況、液化的不利影響等,這些都將為設計人員提供重要依據。
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人們對住房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我國的建筑行業市場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建筑行業的各項技術水平也有了前所未有的提升。但是與國外發達國家相比,依舊較為落后。尤其是在巖土工程勘察方面,不論是勘察技術水平、設備的先進性還是勘察人員的綜合能力,都與發達國家之間存在較大差距。因此,我國建筑企業應充分意識到問題的存在,并通過引進高科技勘察設備、嚴格管理勘察工作和全面提升勘察人員的綜合素質和技術水平等方式來不斷縮短與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在現有基礎上更進一步推動我國建筑行業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1]蔣進.新時期巖土工程勘察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J].低碳世界,2014(9):158-159.
[2]龐韶偉.巖土工程勘察質量的相關問題與對策[J].中華建設,2011(12):126-127.
[3]潘雨竹.巖土勘測中測繪技術的實施與應用[J].江西建材,2016(10):217+212.
[4]劉遠大.淺議巖土工程勘測的管理問題及其對策[J].科技創新導報,2009(6):98.
[5]張毅巖.土工程勘測的方法、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措施初探[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0(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