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鏈基
(福州成建工程監理有限公司, 福建 福州 350001)
綜合管廊是一種將多種不同的管道集中放在一起的基礎設施。地下綜合管廊是指將供水、排水、電力、電信、光纜、熱力、燃氣等各種管線及其附屬設備集中安放于一個較大的管廊(或管道管溝)之內,共建共管或者共建分管,防止以后反復的拆建,這樣就可以有效的利用地下空間。綜合管廊的優點是所有管線的擴容、改建以及日常維護都十分方便,更不會影響地面交通,缺點是其初期建設成本很高。
瑯岐環島路西北段道路工程,位于福州市瑯岐島西北側。沿線地貌變化較大,特別是淤泥層的厚度變化尤為明顯,厚度的范圍為2.2~48.1m,屬于不均勻地基。
本工程綜合管廊全長合計約為三千九百多米,截面為矩形雙倉形式,其中西側為電力倉,標準段內凈寬高尺寸為 180cm*250cm,東側為綜合倉,標準段內凈寬高尺寸為310cm*250cm,總凈寬高尺寸為520cm*250cm。位于西側非機動車道下,綜合管廊頂面距路面約 1.1--1.3米,為鋼筋混凝土結構,采用現澆施工,砼為C40防水混凝土,抗滲等級P8,遇橋涵處采用頂管的下穿方式,合理布置通風口、投料口、人員進出口、管線引入引出口等節點。
由項目技術負責人組織施工員熟悉綜合管廊的相關圖紙并進行技術交底,施工員對現場各施工班組及機械操作手進行安全技術交底,確保在施工過程中符合設計規范要求。
現場使用挖掘機對施工場地進行整平,范圍為綜合管廊位置再往外擴 2米,使場地達到平順要求。
施工前項目部需將測量儀器送往有資質單位進行檢測、校核,對勘測院提供的導線點、水準點進行復測,復測成果需報監理部審批,審批合格后方可使用。
導向裝置→打鋼板柱→基坑開挖 1m→第一道圍檁→基坑開挖至管底→第二道圍檁→基坑開挖至基底
地基處理結構為換填1m碎石砂(碎石:砂=7: 3),C15素混凝土0.15m,基坑左側設置集水坑及縱向排水盲溝。
素砼墊層施工完成后,在綜合管廊底板與C15素混凝土墊層之間由下至上依次施工1.5mm厚聚氯乙烯防水卷材(內增強型)、隔離層(聚乙烯薄膜)和50mm厚C20細石混凝土保護層。
鋼筋混凝土澆筑現場施工分為兩次澆筑,第一次先澆筑底板及底板以上50cm的墻身部分,第二次將剩余的墻身部分及頂板一起澆筑,第一次和第二次的施工縫位置采用鋼板止水帶進行連接。
側墻防水層為1.2mm厚聚氯乙烯防水卷材(內增強型)和20mm厚1:2.5水泥砂漿保護層。頂板防水層為1.5mm厚聚氯乙烯防水卷材(內增強型)、隔離層(聚乙烯薄膜)和70mm厚細石混凝土保護層內配φ8@100雙向。
綜合管廊兩側設計圖紙要求采用黏性土進行分層回填,回填的壓實度必須滿足設計圖紙要求。開始進行回填施工前,需在監理人員的見證下對現場的回填料取樣并送往有資質的檢測單位進行擊實試驗,以確定最佳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每施工回填完一層,需立即采用小型沖擊夯機夯實,每層壓實不少于三遍。
a.不擾動天然地基或地基處理應符合設計要求。
b.溝槽支撐應根據溝槽的土質,開挖斷面、荷載條件和澆筑砼管溝的條件等因素進行設計。撐架和撐板應隨挖土的加深即使支撐安裝。撐板的安裝應與溝槽槽壁緊貼,當有空隙時,填實,橫排撐板應水平,立排撐應順直。
a、砼澆筑前,監理人員對砼配合比進行審查,符合設計相關要求后進行下道工序。b、結構混凝土的強度等級符合設計要求,并按要求留置砼試塊。
c、現澆結構拆模后,由監理(建設)單位、施工單位對外觀質量偏差進行檢查,作出記錄,并應及時按施工技術方案對缺陷進行處理。
a、項目部組織人員認真學習了指揮部下發的質量、安全文明施工有關文件。對施工班組進行安全技術教育,要求熟知和遵守各項安全技術操作規程,并定期進行安全技術考核,合格者方準上崗操作。
b、對進場的機械設備進行全數檢查,操作人員必須按照本機說明書規定,嚴格執行工作前的檢查制度和工作中注意觀察及工作后的檢查保養制度。
c、開挖施工前應根據設計文件復查地下構造物(電纜、管道等)的埋置位置及走向,并采取防護措施;施工中如發現有危險品及其它可疑物品時,應即停止下挖,報請有關部門處理。
d、工程剛開工時問題較多,現場班組的生活區、辦公區沒有分開,如:生活區中堆放易燃物品、亂搭設電線、電磁爐等現象;澆筑、安裝模板、鋼筋綁扎作業人員安全意識較差,經常摘下安全帽施工;施工現場的五牌一圖沒有及時上墻、綜合管溝沒有設醒目的警示標語且沒有進行周邊的安全圍檔。經管理人員指出后,立即進行了整改,現場作業人員也進行了相關安全教育,安全文明施工有所改觀。
a、部分綜合管溝鋼筋拉筋、間距、鋼筋保護層不符合設計要求;
b、施工縫的處理不理想,拆模后漏漿,麻面現象較多;
c、養護不及時,造成混凝土面龜裂;
d、穿墻螺栓未采用防水螺栓,墻面螺栓未拆除平整;
e、側墻兩側的回填土未分層夯實;
c、拉森鋼板樁拔除,支護的拆除造成頂板防水卷材出現破損;
a、項目技術負責人應定期組織有關人員參加對設計圖紙的學習與審核,并且對現場技術人員進行詳細技術交底。本工程綜合管廊分段有四種形式:標準段、投料口、通風口、接戶區,應對每一種形式的關鍵工序、施工難點分別進行技術交底。
b、綜合管廊拉森鋼板樁支護進行監測,量測成果應迅速整理成直觀、易懂、一目了然的曲線圖和表。圖、表主要有:位移量隨時間變化曲線、位移速度隨時間變化曲線等。現場路面出現裂縫處的較大處要加密監測,拉森鋼板樁支護拔除后應繼續對路面沉降保持觀測。
c、鋼筋施工應按設計要求準確放樣,并綁扎整齊。澆筑混凝土時混凝土供應及時,避免造成澆筑混凝土墻體出現施工縫,影響防水效果。
d、防水卷材成品施工完成后應該做好保護措施,頂板細石保護層混凝土的施工縫應設置于距離變形縫中心≥1m處。
城市地下綜合管廊的建設,使得各種管線的布置更合理,這樣不僅有利于各種管線的分期建設及日常維護,還能減小對城市交通和環境的影響。因此綜合管廊在城市基礎設施中的應用是很廣泛的,但在工程的建設過程中需要施工人員總結經驗,以此提高管廊的實體質量。
參考文獻:
[1]李平.淺談綜合管廊建設[J].山西建筑,2016(06)
[2]城市綜合管廊工程技術規范(GB50838-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