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外經濟貿易大學英語學院
當英國公主被綁架的錄像開始在網絡上流出時,英國首相邁克爾被綁匪威脅必須在公眾面前直播與一只豬發生不雅行為。這個熱點話題立刻受到來自各界媒體的廣泛關注,公眾也一直在討論首相是否會按照綁匪的要求行事。
議程設置理論中大眾媒體一直強調的話題會被觀眾在潛意識里認為很重要,麥庫姆斯和雷諾茲[1]將其描述為一種“新聞媒體的能力”。這一理論在影片中得到了充分體現,因為卡羅首相和蘇珊娜公主本身就是媒體和公眾關注的焦點,就像首相的妻子所說的,“不是任何公主,而恰是那個具有生態環保意識、在網上廣受民眾歡迎的國家甜心!”喬瑞華[2]認為,各大電視臺和網絡鋪天蓋地的報道使得民眾潛意識里也更加確定其為最重要最熱門的話題。的確,各大媒體進行全天候跟蹤報道,因為有關名人、色情、暴力或金錢的新聞總是最吸引人眼球。而在媒體不斷渲染、周圍人不斷討論的情況下,人們自然而然地關注著這個熱門事件的發展。
沉默的螺旋理論中諾伊曼[3]認為人們害怕自己與他人有不同的意見而被孤立,而這種對孤立的恐懼導致了他們的沉默,選擇不去表達不同的意見,如此循環往復導致了沉默的螺旋。在這起綁架事件剛發生時,民意調查中支持首相的人很多,因此他完全能夠拒絕綁匪的要求。然而某家電視臺在未進行確認的情況下就對一根疑似公主的斷指直接進行了直播報道,公眾輿論立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們不再支持甚至開始威脅首相,不在他掌握之中的民意調查形勢導致首相和少數支持首相的人無法表達異議,在如此惡性循環下,少數的反對聲音越來越少。
此次事件可被看作是一次團體迷思[4]導致群體決策失去理性的過程?!肮鞯臄嘀浮边@一爆炸新聞立刻為缺乏科學性的公眾決策結果提供了正當理由,使公眾立刻把“首相必須服從綁匪要求”這一想法進行合理化,而忽略了其他替代方案的可行性。正如影片中的路人認為“首相可以再找,而公主只有一個”,群體成員(即影片中的公眾)已經卷入群體思維,傾向地認為任何反對意見都是無用的,因為他們對這一決策的道德深信不疑,任何發出反對聲音的人都會被認為是“不道德的”。而剩下的人即使想要發表不同觀點,也會因為從眾壓力、自我壓力等原因壓抑自己對決策的疑惑,整個決策過程會帶來一種全體一致的錯覺,導致反對意見的消失。
影片展現了可悲的看客心理和從眾心理:從輿論一直被媒體的報道“牽著鼻子走”,到全國上下所有人不顧政府的禁令一窩蜂涌到電視機前觀看首相出丑,根本沒有人發現其實在直播開始前30分鐘公主就被釋放了,都恰恰說明了人們的看法受到周圍人或他們經常關注的大眾媒體的深刻影響。正如該事件過后某個劇中人物意味深長地評論道:“因為他(綁匪)知道每個人都會聚集在屏幕前。”郭龍娟[5]認為正是媒體嚴重操縱了公眾的思想和行為,人們一步一步地走到綁架者設計好的道路上。確實,如果媒體未曾為了收視率不顧一切地跟蹤報道,政府和警方的偵破和人質營救工作可能會更加順利;如果媒體未曾為了搶占頭條把關于公主的未經確認的消息報道出來使得輿論激化,公眾不一定會對首相進行施壓而導致他無路可走。盡管首相身在事件過后贏得了民眾極高的支持率,也無法挽回他和他家庭因此受到的傷害,而回頭來看,這種可悲的犧牲真的是可以避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