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南廣播電視臺
當前,全國廣電媒體呈現整體下滑的趨勢,加之新媒體的迅猛發展,從央視、省級臺、市級臺、縣級臺的生存環境來看,市一級廣電媒體在夾縫中生存,市場競爭激烈、人才流失嚴重、節目成本增加、受眾大量流失、創收大幅減少等不利因素,市一級廣播電視臺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發展困境。在此背景下,我們該如何面對困境,正視現實,提振士氣,革除積弊,提高效能,最終在全媒體時代站穩腳跟、壯大實力、贏得發展,這離不開全臺上下以強烈的憂患意識、擔當意識、生存意識來正確面對,需大家凝聚共識、匯聚智慧、勠力同心、同頻共振形成整體合力,困難中奮進,困難中突圍,實現我們的興臺夢、強臺夢。
當然,在時下新媒體的強烈競爭中,我們不能自鄙自棄、自我唱衰,更不能失去信心和定力,忽視官方媒體(黨臺)不可替代的公信力、影響力,但只有主動面對市場、融入市場、拓展市場,從傳統的“內容為王”(內容資源)向全媒體的“渠道為王”(傳播渠道)進行轉型,深入生產和消費市場,構建社會基礎平臺,擴大品牌價值,為隴南廣播電視臺打造“升級版”夯實基礎。
廣播電視臺有別于其他行業工作,人員素質要求較高、創新性創意性較強、勞動強度較大,每遇到市上安排的重點任務、臨時任務、突發事件,沒有加班熬夜,乃至通宵達旦很難完成任務。在時間緊、任務重,高強度、高壓力、收入少的工作環境下,一線采編人員流失嚴重,堅守一線的同志容易形成思維定式,出現創新乏力、疲于應付完成工作任務的情況,工作質量和工作效率很難得到保證。
對于隴南廣播電視臺的工作性質而言,不僅要對接市委、市政府階段安排、重點工作,而且要保證全臺的有序運轉,在人員緊缺的情況下,僅有的幾個人要去承擔全市性的大活動,每項工作都是一場必須打贏的硬仗,這更加需要激勵斗志、鼓舞士氣,匯集起我們強臺興臺的正能量,提振同志們干事創業的精氣神。
只有突出實干業績之比重,給予愛崗敬業者、勤勤懇懇者、開拓進取者、業績突出者以工作肯定和價值認同,讓老黃牛一樣辛勤付出的人員受重視,讓無所事事、好逸惡勞的人員無市場,才能在全臺營造出干字當頭、你追我趕、全面提升的良好工作環境。
單位人員素質參差不齊,能力大小高低不等,應本著為單位發展、為事業發展、為職工發展的原則,適時研究出臺科學合理、客觀實際,可供操作的職工考核評價辦法,在一線采編人員十分緊缺的情況下,區別一線采編人員與后勤服務人員的崗位待遇,盡可能以制度來保障和激勵一線采編播人員,鼓勵越來越多的同志走出辦公室,走向新聞采編一線,規避“一崗永逸”、“忙閑不均”、“低效運轉”的狀況發生。
新媒體時代,大多數市級電視臺都面臨著窘迫現狀,包括學界所謂的“重新定義媒體”到打造“中央廚房”等說法,無不是在說明未來媒體行業發展的趨勢在于融合發展,以平臺化的形式聚攏更多資源,逆勢發力無外乎淡化媒體介質傳播特點,走媒體融合發展之路。
隴南廣播電視臺固然沒有央視廣闊的平臺資源、平臺效應,但轉變思維、逆境發力、適者生存,無疑是我們必須要走且不得不走的路子,這里面少不了強烈陣痛和必然代價,但愈是過渡轉型時期,愈加需要信念不滅、定力不失、主動擔當、全員有責、果敢行動、創新進取,做有競爭力和生存力的媒體。
人才是生產力,新時期媒體競爭說到底是人才競爭。隨著影視產業的零散化、小型化、作坊化,以各央視、省級電視臺欄目的公司化運作及市、縣(區)影視公司的低成本吸金,培育和壯大電視臺的業務團隊是破除大鍋飯弊端,適應市場規律的不二選擇,一方面需要倡導團隊協作、精益求精的專業精神,另一方面要杜絕空洞無用、不切實際的空喊口號,在全臺營造尊重人才價值、挖掘人才價值、拓展人才價值的濃厚氛圍,讓單位因為有人才而快速發展,使人才因為有單位而有用武之地。
2015年3月,中央深改組通過了《關于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首次將媒體融合上升為國家意志。隴南廣播電視臺融合媒體資源,高度重視全媒體建設,積極構建融合發展狀態下的經營管理模式,為廣播電視臺從新媒體走向全媒體,全媒體走向融媒體奠定了堅實基礎,著力放大“互聯網+”帶給我們的新媒體疊加效應。
通過優化機制,吸納人才,激發活力,整合資源,對接市場,增加效益,才能做大廣播電視事業產業,才能以融媒體為突破口,才能實現打造隴南廣播電視臺事業產業升級版的奮斗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