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紫迪 西南大學新聞傳媒學院
電影《芳華》記錄的時代背景是20世紀七八十年代,從電影的風格藝術和渲染氣氛來看,那是一個不同尋常的年代。在這個風生水起的時代里,無論是左右逢源還是命途多舛的人物角色,都在朝著自己的方向前進,在浪潮挾裹著無數年輕的生命中奔涌。
電影的發生背景是20世紀的文工團,敘事以北方市民生活為基礎,通過曲折的故事發展和人物的形象刻畫以及富有地域特色的語言,無一不在展示電影的風格藝術和幽默形式。有句話說得好,“一個時代結束了,一種情結成為絕世的回響。”電影《芳華》就將這種人物情節刻畫得淋漓盡致。
單就重大人生事件來說,劉峰和何小萍的相遇、相知、相惜的經歷是格外異于其他電影的。電影一開始的劉峰就是故事發展的開端。他對女神的表白事件被打擊,一方面是諷刺了舊時代的規章制度,另一方面是從當時人物環境的品德楷模入手,暗示了舊習俗的不堪,更為刺痛的是被落井下石。無論劉峰遭遇了怎樣的困境,唯一相信他和鼓勵他的只有何小萍。當劉峰在戰場上失去了一條胳膊,有家難保,但是也不曾放棄對生活的渴望和堅持。盡管生活是艱辛的,人生是苦難的,但是也不能放棄自己的奮斗方向和理想目標。
從何小萍的人物形象來分析。電影的開頭她經歷了“偷穿軍服照相、胸罩襯墊、舞伴拒絕合練”等一系列的遭遇,一而再地被文工團的同事嘲弄和排擠,是是非非和流言蜚語整日在何小萍耳畔回響。但是這些也并沒有打倒她,她選擇的是堅強,她選擇的是戰斗。命運是殘酷的,何小萍因為后期在前線救護傷員成大眾英雄,成為人們尊敬和羨慕的人物。但她因經歷過的這些繼而形象反轉激烈而精神失常,最后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和劉峰相互依存。
馮小剛在刻畫人物心理活動時不動聲色的體現出了極具張力的戲劇沖突性,把人物當時的反應、感受都刻畫得淋漓盡致,自然而然的奠定了馮氏喜劇在中國電影市場上的地位和影響力,還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的帶動了中國電影在世界電影界的走向。從《甲方乙方》到《不見不散》,從《沒完沒了》到《大腕》,再從《非誠勿擾》到《非誠勿擾2》,這些代表性的電影都是馮小剛導演的經典佳作,伴隨著他一路走來,獲得了一次又一次的成功。但以往的電影風格跟《芳華》相比較于平淡,缺少戲劇的張力。所以《芳華》無疑是馮小剛導演人生經歷中一次重大的突破和轉折點,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中國電影的藝術風格,將中國電影帶上了一條寬闊明亮的道路。
電影《芳華》中的人物刻畫和情節描寫無疑都是經典。故事中促成男女主角人生變故的源頭,是穿插在其中的兩個三角戀情。“劉峰愛林丁丁,何小萍愛劉峰。”這是顯而易見的。但是舊時代畢竟是舊時代,劉峰的性格剛烈,是硬性打造的,而對林丁丁的愛卻很真摯,只可惜沒人能感同身受。
很多曾經朝夕相處的年輕人,無論是曾經患難與共的兄弟,還是情投意合的知音知己,從命運開始輪轉的這一刻起,他們的人生方向就有可能截然不同。電影《芳華》用一個撲朔迷離的方式向我們講述了一個動人心脾的故事,一段能讓人感慨人生的情誼。由于電影在敘事時注重當時的歷史環境,講述的情節貼近生活,所以能給人親切的感覺,便有較強的代入感和時代特征,自然與一般的電影風格截然不同。
電影《芳華》引起了一代人的共鳴,在人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時也走向了藝術片商業化的成功之路。好的電影就是一個時代的象征,就是一種藝術。馮小剛導演近些年來對于藝術片進行不斷的探索,給我們帶來了這樣一部經典佳作,證明了紀錄片和藝術片都是可以獲得口碑和票房的雙贏。電影中用的大都是一鏡到底的長鏡頭,很少有切換或者插敘的情節。其中的場景調度頗具特色,燈光線條可謂繁雜,畫面也足夠震撼,直擊人的心靈。此外,電影的渲染效果也比較完美,尤其是在戰爭場面的營造和把控方面都體現了深厚的功力,帶給觀眾融情于景的觀影效果。這些都是中國電影需要借鑒和學習的。
“逆風的方向,更適合飛翔,不怕什么阻擋,只怕自己投降”。電影《芳華》的人物角色形象分明,故事脈絡深入人心,故事情節曲折離奇,與一般的電影不同,具有較強的代入感和節奏感,能讓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它給我們顯現的不僅是一個簡單有趣的故事,更是一種生命特征,一種行為藝術。我們作為新時代的接班人,會面臨諸多的困難和挑戰。只有奮勇直前,像電影《芳華》當中的人物形象學習,投奔到自己的命運當中,才能盡情的展現自己的人格魅力,突破自己的極限,綻放成功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