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偉 太原日報社太原晚報
自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中國報紙開始將其內容放到互聯網上并建立電子報紙以來,中國報業新媒體的轉型就開始了。面對數字技術塑造的新媒體生態和由此帶來的媒體變革,中國報業做出了生死攸關的選擇。新媒體的興起極大地沖擊了傳統媒體,尤其是報紙媒體。在這種背景下,報紙滅絕理論在世界范圍內蓬勃發展。在過去的二十年里,中國報紙和歐美報紙一直在努力“自救”,尋求變革。新媒體的發展帶給新聞行業極大的機遇與挑戰。在以往,新聞的傳播主要是通過傳統渠道,如報紙、廣播電視等載體進行傳播的,但是在新媒體時代,手機、電腦上都可以通過新聞閱讀的終端來進行傳播,所以新聞展示的形式多樣化,新聞工作者對于新聞采訪的方式也需要不斷的進行改革,以適應新媒體帶來的挑戰。
新聞的載體在新媒體時代是多種多樣的,現在人們都習慣于通過手機或平板或是電腦來閱讀了解新聞,而手機等可以不受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可能非常快速的了解到最新的消息,所以,在這一方面,新媒體則具有非常大的優勢,信息傳播的理念也更加現代化,與人們不斷增長的文化需求更加吻合。另外,新聞的傳播渠道也更加多樣化,多種渠道可以讓讀者來閱讀最新的新聞與消息。
新媒體時代,記者不僅僅是通過傳統的渠道進行新聞的發布,而是可以利用互聯網的便捷來進行新聞調查以及新聞剪輯發布,因為現在人們對于報紙這類傳統媒體的依賴性已經逐漸淡化,而對于新媒體的依賴性與日俱增,所以說,如果記者想要有所突破,在新媒體時代做好更好更真實的新聞,就必須迎接新媒體的挑戰,可以通過各種不同的角度來進行新聞編輯工作,以及使用不同的編輯書寫工具開展工作,讓新聞工作與新媒體進行非常好的融合。
互聯網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使傳統報紙新聞的競爭也在發生潛移默化的變化,網絡成為了最主要的媒介,這也使得記者與讀者互相交流時更加方便。在信息傳播的過程中,讀者的地位也發生了變化。首先,他們不再只是被動接收信息,而是成為信息傳播的主動參與者。因此,記者必須調整采訪過程中所采用的方法和以及采訪的節奏。
新媒體的影響力傳播手段日益多樣化,新媒體的應用越來越普遍。許多新聞事件通過在現場的第一目擊者,在剛發生的幾秒鐘內被傳播到新媒體。目前,許多報紙記者也開始利用新媒體加快采訪速度,并把它們與媒體本身的權威性結合起來,首先給予觀眾新鮮可信的信息。
在新媒體時期,所有的報紙或電視新聞的采訪方式不再是以往面對面的方式,可以以各種形式進行。在采訪過程中,報紙記者可以利用電腦和移動電話及時地從網民那里獲得問題和反饋。同時,他們可以進行網絡傳播,使新聞的更新更加及時,公眾可以通過互聯網發表自己的觀點。無論是正面的還是負面的觀點,由于采訪形式更加開放和多樣化,可以根據具體的采訪環境和采訪性質進行選擇,從而呈現出最佳的采訪效果。
我們生活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享受著新媒體帶給我們的便捷與豐富的咨詢,但是無論新媒體如何發展,傳統媒體的角色和性質依然無法被新媒體所取代,所以對于傳統媒體來說,需要對自身進行不斷的創新與變革,雖然新媒體在不斷的發展,但是有很多具有影響力的信息依然還是來自于傳統媒體,所以,記者在采訪時需要不斷的進行創新。
許多的傳統媒體的記者或者是編輯并沒有充分的意識到新媒體所帶來的危機感,他們依然是按照以前的做事規律和模式在進行新聞工作,然后,這種方式慢慢的會被淘汰掉,所以,媒體工作者一定要樹立新的意識形態,不能再只是簡單的按照舊的規則,不做任何改變,沒有任何回應。從記者層面來說,許多的記者還是按以前的方式進行采訪,沒有創新,過于死板與模式化,缺乏靈活性,而且沒有在采訪工作中融入一些新的想法,另外,記者本笛對于新媒體不夠重視,所以,要轉變思維的方法,對記者進行新思想的培訓與傳播,樹立記者創新意識,以提高記者隊伍整體素質,使他們接受新思想并進行思考,將新思想應用于新聞采訪和編輯。
新聞之所以為新聞,就是要在最快的時間內將消息進行分布,所以,時效性是最新聞工作者的重中之重,很多記者為了搶新聞都是爭分奪秒的在進行工作,在新媒體時代,新聞的時效性便得到了極大的發揮,而記者的個人能力,反應速度以及新聞的采編能力在這個時候就可以顯示出極大的優勢,比如,當記者在生活中遇到一個新聞點,在沒有攝影設備及相應的采訪設備時,可以用手機在移動網絡上進行采訪和直播新聞。這樣可以快速準確地傳遞新聞和信息,大大提高了新聞信息的時效性。
新聞資訊每時每刻都會發生,那么如何分辨新聞是否是有價值的,新聞的重點的信息在哪里,如何編輯加工才會吸引讀者,怎樣在最短的時間內將重點消息進行組合表達,并進行傳播,就需要記者不斷的增強自身的能力,不斷學習,來提升新聞線索的加工能力。
新聞的編輯和廣播要以群眾為中心,多關注民生問題。通常,有價值的新聞不在于大小和高端新聞,許多小事情也能反映社會形勢,也有其價值。記者可以引導公眾關注事件本身,并對于新聞進行全面的掌控,通過反應事實及背后的問題來引發群眾的共鳴,貼近生活,貼近民生。
新聞數量越來越多,而且內容比較雜亂,各種種樣的新聞都有,所以,記者們認為采訪需要創新性,不僅要確保采訪內容全面,還要突出采訪的重點內容,記得要在采訪時對于節奏進行把控,讓讀者可以了解焦點與核心,思考給現實帶來的警示與意義。在采訪中還要做到避免拖拖拉拉,做到簡明扼要。
建立自己的網絡媒體出版平臺,以滿足新媒體時代對報紙采訪的新要求。例如,在緊急情況下,移動電話、數碼相機和錄音工具可用于臨時利用。在采訪時,可以多利用微博、微信和facebook新聞等方式,并根據這些交流平臺的特點,在描述的文字的基礎上配上相關的圖片,然后播放一個重要的影響信息。這就要求記者了解并掌握微博和微信等新媒體工具,以便可以迅速地發布信息。
隨著經濟和科學的迅速發展,出現了大量的新媒體,傳統媒體目前正面臨著更嚴峻的挑戰,記者之間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在這種情況下,一些報紙記者為了提高聲譽,故意歪曲事件真相,從而引起人們的注意。這種惡性競爭只會對報紙記者產生不良影響,更嚴重的會影響整個行業。因此,報紙記者在工作過程中必須端正工作態度,恪守工作紀律,實事求是,提高職業道德和文化素養,“妙筆著文章、鐵肩擔道義”。
大多數采訪都是突發的、臨時性的。當緊急情況發生時,記者通常需要隨時出發,并在短時間內掌握緊急情況的背景資料等內容,整理出思路,并迅速到達第一現場了解事件與公眾的關系,及時做出客觀公正的報道,將新聞成品展現給受眾。
獲取和分辨有價值的信息是記者必備的主要工作能力。在實際采訪中,有相當一部分記者為了求快速發布新聞,在采訪過程中只是根據新聞線索向被采訪者提問,并且在采訪的過程并沒有對事件進行仔細的分析,在線索背后所隱藏的一些有價值的信息并沒有被挖掘出來,不具吸引力。新媒體時代強調了速度,但并沒有忽略深度,因此,在采訪中,記者不僅要仔細觀察,而且要仔細、徹底地調查和分析觀察到的事物,以獲得更有價值的信息。
總之,隨著現代新媒體的迅速發展,記者要把握發展的趨勢,抓住發展的機遇,轉變思維觀念,不斷完善自我,只有在采訪過程中不斷的進行優化創新,在新聞采訪工作中注入新的活力,新聞記者才能在發展過程中得到發展,適應新模式,將挑戰轉變為機遇,突出新媒體環境中的新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