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梅 山西省太原市清徐縣互聯網信息中心
在如今的信息時代中,大數據已經滲透進多數行業中,并且成為了社會生產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新聞行業也隨之迎來了大數據應用的浪潮。對此,新聞傳播領域要不斷調整自身的發展理念,摒棄傳統新聞傳播方式,順應現代社會發展趨勢,使用適應大數據浪潮的新聞傳播方式。而新聞編輯必須不斷提高自身的新聞工作能力與專業素養,提高自身的新聞編輯創新能力,貼近群眾生活,以適應不斷變化的社會環境。下文中,筆者將對大數據時代下新聞編輯如何培養與提升創新能力進行探討。
目前,在我國的新聞行業中,新聞采編工作主要由新聞采編人員和新聞編輯人員共同完成,但是在新聞行業中,新聞采編人員和編輯人員往往屬于兩個部門,平時缺少工作聯系。加之,采編人員和編輯人員的思維結構、關注角度不同,這也會導致新聞的編輯存在分歧,影響新聞播出和出版的進度。基于此,媒體可以將采編工作和編輯工作安排給同一個工作人員,以避免出現問題與分歧,增強新聞的完整度和真實性。
新聞編輯人員是新聞編輯工作的承擔者,因此,新聞編輯的視角會影響新聞播出和撰寫的敘述角度。目前,部分新聞編輯的視角缺乏全面性和科學性,這會導致新聞創作本身存在一定的缺陷,降低新聞內容的可信度。同時,部分新聞編輯人員會站在傳統視角來進行新聞編輯工作,這也會導致一些新聞報道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影響其內容的科學性。因此,新聞編輯人員需要不斷完善自我,促進自身編輯能力的提高,保證新聞編輯工作的質量與價值。
部分媒體單位缺乏足夠的軟硬件,導致新聞編輯的形式比較單一,這在一定程度上會造成新聞編輯的工作形式比較單一,缺乏靈活多樣性。同時,由于軟硬件的缺乏,新聞編輯人員只能使用傳統的編輯方式,這就導致新聞的內容、排版等方面顯得單調乏味。另外,新聞具有多元化的特點,而大多數新聞編輯人員在選取社會視角、新聞內容和新聞報道方式等方面都存在一定欠缺,這也會導致創作出來的新聞缺乏真實性。
新聞編輯的視角會直接影響新聞的質量,故而編輯人員需要不斷更新和優化頭腦中的知識結構。新聞與人民群眾的生活息息相關,新聞是群眾生活的一種反映媒介,新聞編輯只有接觸群眾,才能更新自己的新聞知識結構。從群眾生活中,新聞編輯能夠發現社會的實時熱點,增強新聞的親民性。其次,新聞編輯人員必須不斷提升自己的知識儲備,才能從多元化的視角進行新聞編輯,并且進一步優化新聞的內容。同時,新聞編輯人員需要合理借助大數據技術,豐富新聞的內容,拓展新聞的廣度和深度。
新聞編輯必須具有良好的數據觀念,同時,創新思維方式也是新聞編輯必備的能力之一,通過對新聞編輯形式進行創新,能夠增加新聞的價值。新聞編輯身兼新聞傳播的重任,必須明確自己在大數據時代中充當的角色,并且充分運用數據編輯新聞。對此,新聞編輯需要重視收集、管理、分析和利用數據的過程,同時,建立完善的新聞數據網絡,提高數據的可信度,利用數據編輯出高價值、高質量的新聞。同時,新聞編輯也是傳播新聞文化的關鍵人物,需要合理利用大數據,并且保證數據質量與數據規模的平衡。
創新思維是人類獨有的一種思維模式,創新思維的合理運用能夠促進社會的發展。新聞編輯需要自覺提高自己的知識儲備,主動進行新聞相關知識的學習,提升自己的新聞知識素養與職業素養,培養自己的創新思維。同時,新聞編輯需要合理分析大數據,將大數據合理運用在新聞編輯工作中,發揮自己的創造性思維,創新自己的新聞編輯工作方式。通過創新,新聞編輯不僅能夠重構自身的編輯能力結構和業務素質,而且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我國特色數字化傳媒的發展。除此之外,編輯能夠接觸到用戶的訪問數據,通過分析用戶的訪問數據,新聞編輯能夠為用戶提供更有針對性的服務。根據用戶的訪問數據,新聞編輯也能了解用戶的關注熱點,然后確定新聞報道的重點。
新聞是否優秀主要取決于新聞的內容,新聞內容的完善離不開數據,因此,新聞編輯需要堅持新聞內容為上,技術為輔。除此之外,新聞編輯需要收集大量的稿件,整理和管理合理分類后的知識體系,同時將新聞稿件進行合理的編輯加工。只有通過這種方式,新聞編輯才能專注于提升新聞內容的質量和價值。
新聞的傳播離不開新聞編輯,而新聞的內容決定著新聞傳播的范圍。因此,新聞編輯必須重視新聞的內容,合理利用大數據,堅持創新,推送用戶更感興趣的新聞內容。同時,新聞編輯人員需要抓住大數據時代給予的機遇,不斷提高自身的新聞編輯能力,適應社會的發展,促進新聞行業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