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超 江蘇開放大學
《國家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大力發展現代遠程教育”“辦好開放大學”。2012 年,在中央廣播電視大學的基礎上,國家開放大學組建成立。國家開放大學的管理模式是總部、分部(省校)、學院(市校)、教學點(縣校)的四級管理模式,時至今日,發展為由一所國家開放大學、44所分部、1125所學院、3000多教學點的系統辦學體系。
國家開放大學質量保證體系重要組成部分是“五統一”,即各專業教學計劃中的統設必修課使用總部制定的統一教學計劃、統一教學大綱、統一的課程教材、統一考試、統一評分標準。國家開放大學的管理模式覆蓋面廣,同時又可發揮系統辦學的優勢利于集中管理,但各層級橫向之間在辦學規模、師資投入、管理方式上又有較大差異。一方面是對教務管理過程按規范的要求進行技術約束,一方面是對基層教務管理工作提供服務。而教務管理系統是極為重要的環節,是辦學系統管理的核心和基礎,也是提高教務管理水平的現代化手段。隨著教務管理人員對系統功能要求的提高,及信息化技術不斷進步,國家開放大學主導開發的教務管理系統也完成了四次更迭,即DOS版、CRTVU、CPS1.0及國家開放大學一體化教務管理系統。
筆者十余年來從事教務管理工作,對這四版教務管理系統都有深度使用,在使用過程中,對系統如何更好滿足業務需求,即如何提高適用性有較深的理解。
(一)DOS版教務管理系統
1995年,中央廣播電視大學開展“注冊視聽生”教育試點,該系統做為首個教務管理軟件在全國省級電大使用。該系統的出現,使得廣播電視大學的教務管理首次升級到計算機管理,為教務管理信息化邁出了第一步,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但由于當時的技術限制,需要通過學習生澀的DOS指令人員才能操作。
(二)CRTVU教務管理系統
2000年,中央廣播電視大學組織各省級電大熟悉教務管理業務,同時具備計算機編程知識的骨干教師,開發了全新的《廣播電視大學教務管理系統》,該系統采用客戶端/服務器(C/S)主從式架構,運用Powerbuilder進行開發,在功能到使用效率上有了極大的提高,基本滿足了當時的業務需要,也成為后繼版本的藍本。
1.該系統主要優點:①窗口化操作,界面友好;②業務模塊劃分清晰,業務人員可較快熟悉操作;③通過ODBC數據接口完成各種數據的導入導出,數據傳送效率高;④可在局域網內多人同時操作,并設計了“獨占”模式,防止多人對同一模塊進行修改操作而造成了的數據不一致問題。
2.該系統缺點:①系統設計為中央、省、市三級平臺管理,各級平臺使用各自的數據庫,數據同步需要通過出接口逐級導入導出,市級至中央的數據同步要求1月之久,影響工作效率。②在當時具有這些應用知識的人員較少,而且各級辦學單位情況又不相同,硬件和軟件都無法到位,在一段時間個別市校無法運行該系統,需要派人來省校上機操作各項業務,直到2002年,才使各市校全面使用該系統。③由于是三級平臺,縣級電大無法得到系統依托,大量的業務操作還需通過紙質方式遞交給市校,由市校管理人員在系統中進行操作,系統處理過的信息如學籍信息、考場編排信息、考試成績、畢業審核數據等,需要市校通過系統打印再轉發給各縣校,同時縣校由于不接觸系統,對系統的要求和約束無感性認識,上交的材料多有錯誤和不規范,進一步給后繼工作帶來壓力。④2003年前后,正是開放教育高速發展的時期,招生數量翻倍增長,每次考試需要對50余萬條的報考數據進行考場編排、試卷訂單處理,原來的軟、硬件架構對這樣級別的數據處理無法勝任。
(三)CPS1.0教務管理系統
早在2005年,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即著手開發新的教務管理系統,以適應不斷提高的教務管理需求。當時與北京工業大學合作,在2016年底完成了基本開發工作,經過數次全國范圍的培訓及聯調,在2007年首先在十余個省校開始了試用。
1.該系統主要優點
系統架構為B/S模式,各級用戶只需通過電腦的網頁瀏覽器即可訪問系統,基本具備了網絡系統的功能。在功能菜單方面,延用了上一代CRTVU的模型,使管理人員能很快地上手操作。
2.該系統主要缺點
①在硬件結構上,分為中央、省校兩個平臺,每個省校需要搭建服務器組,并設置外來訪問端口。省校平臺至少需要數據庫服務器、Web服務器和報表服務器三個服務器,Web服務器使用Linux操作系統,這對投入費用、技術支持、網絡安全等帶來很大的壓力。在該系統使用的十年時間里,為解決系統負荷過重、運行緩慢的問題,我省對服務器組進行過三次升級,購置費用近百萬。由于開放了外網訪問端口,在使用過程上頻繁遭遇黑客攻擊。
②系統原設計為由各省校在線接收、上傳各種數據,如學籍信息、報考數據、成績數據等,但網絡優化方面卻欠考慮,以我省報考數據為例,一次考試就有40余萬條數據,全國有500余萬條報考數據,而且這些數據都要在相對集中的一段時間內上傳,中央服務器完全無法承受這種數據壓力。因此,所有大數據量的上傳和接收工作,都采用離線方式,即由各省級平臺導出離線數據包,再通過特定渠道將數據包傳送給中央電管理人員,中央電大再將數據導入中央數據庫,這就又帶來數據同步滯后的問題。
③使用的“數巨報表(MAX Reports)”報表軟件,報表功能單一,維護困難,在使用過程中基本處于無維護狀態。
④受當時開發條件制約,通過網頁瀏覽器錄入成績存在效率低下的問題,后使用J2RE插件在瀏覽器中建立錄入成績窗口來解決該問題。但該插件升級頻繁,與各種瀏覽器的兼容性也沒有確定性,使基層教務管理人員在操作時頗有怨言。
⑤因數據結構問題,無法合并CRTVU系統的數據,造成兩個教務系統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學籍有效期8年)需要并行,這就造成了同一項業務,需要在兩個系統中各操作一次,使教務管理人員的工作量翻倍。
(四)國家開放大學一體化教務管理系統
2014年,國家開放大學針對CPS1.0教務系統的不足,開始研發新一代的教務管理系統,即一體化教務管理系統。至2017年,已有7家省校開始了新系統的使用。做為試點單位之一,我省也參與了新系統的試用推廣工作。該系統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全網絡環境教務管理系統,雖然與CPS1.0同為B/S系統架構,但只設總部服務器這一級,所有的運行維護都由總部完成。每一級的教務管理人員都可以通過瀏覽器訪問域名即可登錄。該系統有了完善的用戶管理功能,可由各級管理員對每一個賬號進行細致的權限分配;由于是一級服務器,不再需要上傳、下載數據包,數據的呈現都是即時的,從根本上解決了之前數據同步滯后的問題。
作為一個全新的教務管理系統,在解決了以往系統問題同時,也存在一些不足,而且隨著教學手段和管理方法的變化,對系統又提出了新的需求。
(一)該系統是由電大在線公司開發,新的開發團隊,顯然對復雜的開放大學教務管理業務比較生疏,雖進行過需求調研和分析,但在功能的呈現上,很多細節欠考慮,如某些查詢功能速度很慢,是因為查詢結果中的內容過多,對系統資源的消耗太大的原因。同時各模塊的設計風格不一致,有時是一級窗口,有時是彈出窗口,給操作者帶來困擾。建議開發團隊對所有菜單功能進行細致地梳理,可集中部分熟悉教務管理業務的老師進行測試,使系統界面更友好,操作更易上手。
(二)由于開設專業及課程較多,自教務管理進行信息化管理以來,在教務系統內對不同的課程使用ID號進行管理,以保證課程的唯一性。但ID號的實際作用應該體現在程序設計層面,而不是終端用戶需要關心和接觸的。對此,需要在系統設計的底層重新考慮,課程ID號只作為判斷唯一性的標識被程序調用,而不需對一般用戶呈現。
(三)“六網融通”模式是國家開放大學校長楊志堅于2013年在《國家開放大學建設:改革與創新》一文中提出來的。“六網”即網絡學習課程、網絡學習空間、網絡教學團隊、網絡支持服務、網絡學習測評、網絡教學管理?!傲W”之間的自動對接,為學生提供學、測、評的一站式服務,這免去在不同終端反復登錄操作的麻煩。
(四)作為第一個網絡版的教務管理系統,CRTVU版對后繼版本在基本業務流程和功能方面起到了指導性的作用,但同時也制約了后繼版本的創新與靈活性。如功能模塊的分割,直到“一體化系統”還在延用CRTVU的模板和思路,但實際上,有一些模塊的功能已發生了變化,有的可以作為通用功能供每個模塊使用,有的已經弱化而可以考慮取消或合并至相關模塊中。這需要開發團隊對系統需求做進一步調研和調整。
隨著教學模式改革的深入,各種新的教學方式和管理方式的變化,以及各種新技術的出現,決定了教務管理系統不可能一步到位。通過對歷代教務管理系統的總結,發現雖然每一版教務管理系統都存在不如人意的情況,但也欣喜地發現每版教務管理系統在繼承了以往版本優點的同時,在功能和適用性方面都有很大的提升,都有其鮮明的特點。在今后的教務管理系統開發工作中,要以契合時代發展的要求為導向,以提高管理水平、提高工作效率為目標,為開放教育的發展提供堅實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