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珊 無錫工藝職業技術學院
精準扶貧是習近平同志基于扶貧工作新常態而提出的新戰略。黨的十九大報告中也多處提到精準扶貧:“特別是要堅決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污染防治的攻堅戰,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得到人民認可、經得起歷史檢驗?!薄耙獎訂T全黨全國全社會力量,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堅持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工作機制,強化黨政一把手負總責的責任制……做到脫真貧、真脫貧?!盵1]高職院校必須要將精準扶貧理念融入資助育人工作中,達到扶貧效益的最大化以及真正有效實現貧困學生的可持續發展。
精準識別是要根據不同的貧困區域和貧困家庭的實際狀況,創建一個多維綜合的數據庫,在具化分類后針對不同貧困類別采取相對應的資助措施;并且在制定資助措施時要尊重貧困對象的訴求和想法,從而做到精準幫扶,使資助工作的開展更具針對性和效益性。
但精準識別過程中核算貧困戶的收入難度大,成本高。許多低收入家庭真實收入難以有效、真實、完整統計,部分存在虛報情況,況且對于正常收入以外的盈利也難以有效統計。而且中國社會重視人情。根據受調查的一些家庭經濟困難戶透露,家庭經濟困難戶的指標分配或者惠農政策等的落實中存在部分不公平的現象,導致個別人緣關系不太好的家庭經濟困難戶沒能進庫。
再者,筆者資助工作過程中了解到,不同省市縣區的建檔立卡家庭經濟困難戶的評定標準并不一致。有的地區低保家庭不在當地建檔立卡家庭經濟困難戶中,低保家庭排在建檔立卡家庭經濟困難戶之前,經濟狀況較建檔立卡家庭經濟困難戶稍好。而有的地區低保家庭就是建檔立卡家庭經濟困難戶,低保家庭就是當地最困難的家庭。所以同是建檔立卡家庭經濟困難戶,不同地區的經濟困難程度的識別也存在問題,給高職院校有效開展精準資助工作帶來一定的困難。
一是部分深度貧困人口思想上并不想脫貧。部分深度貧困人口比較安于貧困現狀,認為貧困是早已經注定了的,很難和命運去抗爭。這種精神上的貧困使他們不愿去分析真正致貧的原因,更不努力去尋找脫貧的辦法,也缺乏擺脫貧困的志向和勇氣。這部分“資深”貧困人員即使有了一定脫貧條件,也沒有很強的脫貧愿望。
二是現有的扶貧方式較為單一,扶貧工作的專業性、針對性不強。在貧困地區,生產力水平一般都較為低下,絕大多數貧困戶都是受教育程度不高,以種田為主,靠販賣初級農產品為生,收入較少。當地生活環境較為惡劣,醫療條件也較為低下,這也造成部分貧困戶脫貧后不久,因遭受疾病等原因又返貧,脫貧可持續性方面有待加強。
自 2013年 11 月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精準扶貧”以來,國務院相繼頒布的《關于創新機制扎實推進農村扶貧開發工作的意見》《關于做好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與扶貧開發政策有效銜接的指導意見》《關于進一步加強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的指導意見》《“十三五”脫貧攻堅規劃》等政策文件成為精準扶貧的重要指導文件,高校的資助政策也實現了各學段全覆蓋。由于筆者長期從事高職院校學生資助工作,以筆者所在高職院校為例,學院緊緊圍繞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上,大力推進精準資助和資助育人工作,采取座談會、訪談錄、問卷調查等多種形式,在深入了解、分析和掌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實際情況和學院學生資助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地對原有的一些制度進行修訂和完善,資助工作力求實現精細化、科學化。
高職院校要建立一支層次明確、結構合理、專兼結合的學生資助工作隊伍,實施院、系、班三級管理模式,確保了資助信息的暢通,完善資助工作過程無障礙的資助結構模式,完善資助信息動態管理機制。
高職院校要規范資金管理撥付程序。在資助資金的管理和發放過程中,要實行資助資金專戶管理,資金撥付手續齊全。嚴格資金撥付程序,細化撥付過程管理,無挪用、無抵扣學費等行為,確保資助資金足額及時發放。
高職院校要建立資助評審監督制度。從資助政策宣傳、資助經費管理、資助活動評審、資助過程監督四個環節入手,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工作設立監督檢查機構,對資助工作進行全方位監督,使資助工作具有更明確的導向性、科學性、連續性和發展性。
一方面高職院校要繼續扎實做好物質幫扶工作。積極開展獎、貸、勤、助、補、緩、免等各項工作,重視落實建檔立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免除學費工作,保證所有資助項目一個也不少。同時加強學生資助工作的針對性和時效性,力求出現突發情況及時有效資助,確保每一分錢都用在刀刃上,不讓一名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而輟學。通過拓展資助資金來源的多元化,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進行全方位、全過程、全覆蓋的精準資助。
一方面高職院校要主動深入研究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成長特點和發展需求,搭建全方位的輔助平臺,實現全過程育人。以困難學生的實際需求為導向,以素能并重培養為本位,通過各類通道平臺,為其提升綜合素質提供契機,同時,搭建多層次多方位的獎優模式,挖掘學生優秀典型,發揮榜樣引領的作用,培養具有與本專業領域相適應的文化素質、專業素養以及良好的職業道德、誠信意識和創新精神的高級技術技能人才。
搭建學業支持平臺,高職院校按需強化課堂教學,加強專業指導,并有效針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普遍存在的弱勢課程開辦對應的強化訓練班,并通過講座和個性化輔導相結合,幫助這部分學生較快較好的適應大學學習。
搭建社會實踐平臺,高職院校需進一步加大硬件設備投入力度,營造富有教育情懷的育人環境,依托學校舉辦的創夢廣場、各級各類技能競賽、青年公益行和創業社團等平臺,廣泛開展勵志、誠信和志愿服務等主題教育活動,用標桿榜樣引領朋輩之間的相互激勵與影響,提升學生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培育學生誠信感恩奉獻意識。
搭建視野拓展平臺,高職院??梢栽O立專門的學校學生交流項目,包括出國出境學習交流,學校承擔全部費用,組織優秀學生赴其他高校進行學習交流,做好鍛煉或參加國際交流后的分享活動,拓展學生視野,培育學生的創新能力及綜合素養的提升,增強就業競爭力。
總之,高職院校參與精準扶貧,對于我國扎實推進精準扶貧戰略意義重大。精準扶貧旨在通過精細化扶貧政策的實施,達到更好地實現社會公平的根本目標。所以高職院校資助育人工作要在精準扶貧思想下不斷地探索與實踐,從而實現物質精準資助與思想政治教育精準化的高度契合,實現立德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