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麗娟 大連工業大學國際教育學院
遼寧省鄉村旅游產業促進大會暨全省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產業協會第二次會員大會上提出了以鄉村振興為動力全面推進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產業升級,實現農民致富、農業增長、鄉村發展。2017年,我省鄉村旅游總收入1422.3億元,比上年增長12.2%,鄉村旅游人次15095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2.1%,但總體上仍存在旅游形式單一、旅游產品品位不高等問題,急需提質升級,積極融入文化、藝術等新元素,增加“看點”、“玩點”,在品位化、品牌化上實現轉型升級、創新發展。
與此同時,我省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在近年來也取得了積極進展,同時也存在著與實踐脫節、平臺短缺,成果難以轉化、項目難以孵化等問題。如何聚合高校學生的優質藝術資源,將藝術文化元素植入“農家樂”旅游,打造鄉村旅游藝術化版本,推動鄉村旅游提質升級,同時為大學生搭建實踐平臺,解決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缺乏橫向合作、缺乏實踐平臺的問題是本文研究的重點所在。筆者認為,借助大創項目、大創競賽、志愿服務、創業訓練等學生項目與活動,通過建立實踐基地、創客空間等方式,將新理念、新科技、新創意引入鄉村旅游,從藝術化品牌構建、藝術化導覽升級、藝術化文創衍生、藝術化背景襯托、藝術化節點營造五個維度,可以使鄉村旅游提檔升級,促進二者協同發展,在為藝術類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有針對性實施方案的同時,又為鄉村旅游注入藝術元素,增加旅游收入,促進鄉村發展,提高農民生活。例如:
借助大學生創新訓練計劃項目與其團隊力量,構建鄉村藝術化品牌,如《遼寧古村新堡子村品牌形象創新設計》。藝術類專業學生組建團隊,在全域旅游理念下,進行實地考察、資料收集,整合新堡子村的人、情、風、物、史等具有村落特色的素材,以手繪創意為媒介進行主題表現,并運用所掌握的電腦技術,建立可以展示村落身份的視覺識別系統,制作村落品牌形象的主題明信片、馬克杯、日歷、帆布袋等系列產品以及村落宣傳冊。
美術專業學生組成跨學科創新訓練的團隊,以卡通化的形式繪制導覽性地圖,如《興城海濱鄉村旅游聚集群卡通版地圖繪制》,對興城海濱鄉村旅游聚集群,包括四家子龍濱生態園、紅石碑村、曹莊鎮等地進行實地拍攝、測量、繪制,結合該集群以及各景區的平面圖,將地圖中的道路、建筑等標志性景觀視覺化,增添動植物、人物等圖形營造氛圍,使用卡通風格、漫畫曲線與宣揚情趣生活的特殊設計手法,制作系列手繪地圖,既涵蓋一定的地理和文化信息及旅游資訊,又具有一定的美感;既有實用性和趣味性,又有收藏價值。
通過創新創業大賽項目,征集特色旅游紀念品、旅游宣傳口號、特色農產品包裝等設計作品,免費冠名,獲獎作品免費使用。例如:《“葫蘆山莊杯”葫蘆主題旅游紀念品設計大賽》。“葫蘆”的諧音為“福祿”,寓意富貴、長壽、吉祥,加之葫蘆藤蔓綿延,結子繁盛,又被視為祈求子孫萬代的吉祥之物。因此,以葫蘆為主題及素材設計與制作的各種佩飾、掛飾或擺件等旅游紀念品既能彰顯葫蘆島的地方特色和民俗文化,又能起到動態廣告作用,成為區域文化傳承和發展的強大助力。
組織藝術專業大學生志愿者通過手繪涂鴉墻的方式美化鄉村。例如,結合鄉村文化、環境、社會等因素,在鄉村空間建筑的外墻上,尤其是有建筑施工或是正待開發的地方,用浪漫卡通的內容來繪制具有趣味性和宣傳性的墻畫,以最直觀的視覺載體呈現鄉村面貌、美化鄉村環境、營造歡樂氛圍,還可以按照四季的變化,或是迎合某個主題表演或是特色活動的需要來更新手繪墻畫。
通過建設鄉村青年創客中心,吸引藝術類大學生發揮專業優勢進行創業實踐。例如,開辦鄉村生活美學館、美術館、咖啡館、茶舍、鄉村創意工坊民藝體驗館等。在沿海鄉村,可以構建漁家生活博物館,展示當地漁村建筑藝術、民間藝術與漁民生活習俗以及漁村的變遷、經濟、科技與漁民生活不斷變化與發展的過程。設有紀念品中心,提供免費自制的紀念印章、出售當地鄉村風景明信片以及由當地漁民結合本地物產而生產的各種產品;提供當地特色餐飲的品嘗、傳統民俗房屋的住宿及鄉村旅游產品的DIY制作等活動,使游客全身心、多角度體驗漁村生活。此外,VR、AR等前沿技術也可以讓旅客在博物館里戴上眼鏡就能“實地參觀”鄉村的每個角落。
綜上所述,本文提出的將藝術元素融入鄉村旅游的模式,不僅能體現鄉村的自然優勢和文化特色,豐富鄉村旅游的文化內涵,提升游客的旅游體驗,還能產生藝術經濟高附加值,增加旅游收入,提升村民的經濟收益,從而改善鄉村居民的生活。另外,將藝術元素帶進鄉村還能夠激發孩子們的藝術天賦。從這個意義上說,它不僅能帶來經濟效益,更有著無形的社會價值,與此同時也盤活了高校藝術教育資源,使創新創業項目真正落地,使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落到實處,同時也推進鄉村旅游發展融入藝術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