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人民廣播電臺漢語中心,西藏 拉薩 850000)
作為廣播和電視談話類節目,除了在表面現象上具有的差別外,其最終的應用內容及實踐內容也存在一定的差別,作為純粹的藝術廣播內容,主持人對于整個廣播和電視談話類節目的聲音藝術形式具有多樣性的內容比較,同時結合聲音素材的累積,能夠體現出音樂素材累積的廣泛性。加上廣播節目主持人對于聲音要求的不斷提升,播音主持人在節目制作和表現的過程中更加自如,從聽眾的角度來說,其聲音更具有想象力,夾帶著一種神秘的魅力氣氛,呈現出自然開放的主持力度。本文首先對廣播和電視談話類節目的發展歷史進行簡單分析,其次對電視類訪談節目進行分類分析,講述并分析了廣播和電視訪談類節目的基本特征及其文化傳播價值。
談話類節目追尋其溯源,起源于美國,發展在各個國家。20世紀末期,由于科技的發展,使得以熱線電話為載體的直播類節目形式出現,隨著聽眾需求的持續上升,在苦苦追尋的環境下,“雙向交流”成為當前廣播類談話節目應用的重要標準,同時也成了促進廣播電臺節目發展的重要形式。廣播談話類節目一般是以主持人和特邀嘉賓的形式出現,在整個廣播過程中,一般是由主持人進行話題的引導,實現對特邀嘉賓的禮節性提問,就話題本身展開相應討論。從我國廣播談話類節目發展的歷史看,其注重的是對知識性、思想性及引導和參與性的一體化發展的融入,結合參與性為主,營造以情感交流為輔的人文關懷與社會教化的作用。
相比較而言,電視談話類節目的發展歷程較為順利,且發展的空間更大。
首先是廣播的發展,廣播電視節目的起源是在大眾媒體的見證下興起的,由于社會復雜化程度的逐步加大,使得整體希望通過沙龍等互動,促進整個電視談話類節目的高效發展及應用。其次在應用的過程中,應充分結合廣播類節目的實際應用,對于公共類的服務訪談節目的內容進行特定程序設計,并且針對性地開展相關發展階段的有效應用,使得公共服務的談話節目能夠在實踐的過程中,促進電視類訪談節目的高效應用。從我國的電視談話類節目的發展歷史分析看,我國的電視訪談類節目的發展晚于美國幾十年,同時其發展的思路及節目的質量與美國的電視節目是有一定差距的,結合現有的理論分析,應充分地對我國的電視談話類節目的內容設定及形式的確立進行分析,電視臺在應用過程中采用的是直播的方式,而有的電視臺采用的是自然的播放形式,這對于整體性的節目內容及表達形式的發展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依據談話的結構形式,可把電視談話節目劃分為討論型、個案故事展示型以及意識流型。因此在談話類節目的應用與實踐的過程中,應將談話的結構形式理清,同時結合現有的理論發展依據,構建高效化的電視節目談話類表達方式,進而將實踐的內容及所要表達的主題思想進行合理化分析。例如新聞性的談話結構,較為著名的新聞性談話節目有:《會見新聞界》(NBC)、《面對全國》(CBS)、《拉里·金現場》(CNN)、《麥克尼爾和萊爾新聞小時》(PBS美國公共廣播公司)、《新聞會客廳》(CCTV)、《面對面》(CCTV)和《時事開講》(鳳凰衛視)。
根據內容來分,電視談話節目則大體可分為新聞性談話節目、娛樂性談話節目、普通話題(非新聞、非名人)侃談節目、專題性談話節目和擬社會事件談話節目五大類。例如娛樂性的談話節目,這類節目主要是和著名娛樂界人物之間的談話,氣氛溫和,避免爭論,同時還可挖掘明星們不為人知的一面。對觀眾來說,這種節目具有調節日常生活的作用,因為其中不僅充滿了耀眼的明星,而且還以一種輕松的談話為特征。
目前有許多談話節目并不能嚴格地按照上述類型區分,相反,它們常常是各種類型的綜合體。
分析廣播類訪談節目的基本特征后可知,其針對性強,且具有實效性,另外在整體感染力的基礎上,能夠有效地通過不同的表現手法實現對整個訪談節目的規劃,進而利用圖文并茂的形式,對整個的訪談類節目的氣氛營造和語言梳理進行有效規劃,進而實現了整體式語言結構的高效化。在廣播訪談類節目的開展過程中,往往會因為現場強烈的感受,使得聽眾能夠身臨其境,進而不斷體現出現場氛圍;另外,廣播談話類節目具有一定的節奏控制,節目節奏應張弛有度,要做到不冷場、不失控,同時應合理地運用素材和背景,理論和實踐的應用過程中,與現場的節目進行穿插結合,從而以理論實現對實踐過程中的整體分析,使得聽眾能夠感受到熱線電話及熱點話題參與過程中的重要意義。
電視談話類節目的特征及呈現的方式是多樣化的,主要分為解答式、傾訴式和質疑式,同時這三種形式之間能夠結合人物形象及其影響力不斷分析現有結構內容下的相關背景人物的形態及發展的意義,例如以中央電視臺的《實話實說》欄目,其通過個案展示、辯論等形式,對整體的內容及意義進行分析,以接近話題的背景形式,深入淺出地分析人物的情感,進而分析事件背后的真相,通過人物及事件的描寫,對整個實踐的過程及理論意義進行分析,實現以事件發展為基礎的相關理論的探究及應用。
電視談話類節目需要傾聽,傾聽是為了傳播,因此在電視談話類節目中要以真實事件為背景,還原事件發生的內容及主要的作用,從而以實踐的過程為基礎,總結和分析電視談話類節目的主要內容及應用的意義,從而實現以電視談話類節目為主的相關實踐基礎的應用與分析。
從目前電視談話類節目的敘事上分析,其對于事件敘述的真實性有待考究,同時其結構和語言的內容是不完整的,且節奏的把控有失水準,因此在語言的結構及語言的整體內容設計上,應以實踐內容為基礎,構建高效化的語言思路,促進電視談話類節目的發展及壯大。
相關建議:在電視談話類節目的發展中,應更多穿插表達的形式,只有這樣才能夠圍繞談話人的中心話題,多側面烘托與分析,更為自然地接近談話的人物,主要展示社會的發展變化及不良的社會現象,進而結合個人的理想與抱負展開談話。
目的:廣播電視業迅猛發展,電視談話類節目的受眾越來越專業化,以電視談話類節目作為廣播電視媒體發展的一個重要突破口,分析廣播和電視談話類節目,希望能進一步促進電視傳播語言的發展。
從現在的電視談話類節目的應用及分析看,其主要涉及的形式和內容具有連貫性;從發展及前景分析看,中國的電視談話類節目處于一個起步階段,由于電視節目的曝光率,使得眾多的電視節目開始克隆節目,作品雷同的現象較多,另外在選題和主持人的選擇等方面,也存在較多的問題。
綜上所述,在未來的電視談話類節目中應注入與社會發展相匹配的話題內容,注入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