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農民報,山西 太原 030012)
通過探究報紙類媒體“三農”新聞報道視角的選擇,能夠達到更好的傳播效果,吸引更多的人關注“三農”報道,對當下農村發展中的問題進行深刻解析。目前,報紙類媒體在“三農”問題報道上,主要集中在鄉村治理、鄉村建設以及農村新面貌、新風尚等方面,從現在看亟須做出改變。下面以山西幾篇“三農”新聞報道為例,講述目前報紙類媒體“三農”新聞報道的現狀,并對“三農”新聞報道視角的選擇進行一些討論。
根據目前報紙類媒體關于“三農”新聞的報道可以看出,只有部分主流報紙是對鄉村治理、鄉村建設、農村新面貌等方面的內容進行比例相對合理的報道,而一些非主流報紙則更多地關注法律規范、道德文化等方面的新聞內容。
報紙類媒體關注“三農”,一般會根據受眾群體不同,而選擇不同的報道方式以及新聞內容。當前,一部分報紙類媒體注重采用新聞特寫方式對消息類新聞進行報道來反映農村的現狀、農民的生活。一部分報紙類媒體會注重新聞報道視角的全面性,采用綜合消息、時評等多種方式對鄉村振興的典范進行報道,以起到積極的示范作用。另外,一部分報紙類媒體則注重運用整體視角,對“三農”發展中的現實問題進行深刻分析,利用大篇幅的報道反映目前“三農”建設的核心以及在推進“三農”建設中仍存在的亟待解決的問題。
從這些報紙類媒體的報道視角和方式的選擇上,可以看出目前報紙類媒體對“三農”新聞的定位以及報道如何進一步改進和提高仍然需要不斷探索。
作為一個以農業為主的省份,山西歷來非常注重“三農”建設。“三農”建設,農業是基調、農村是基地、農民是核心。“三農”新聞報道應該全面反映當前全省“三農”建設中的各方面內容,既應包含農民典范的宣揚、農業的良好發展、農村面貌的改變,又要對在建設中出現的不良現象進行警醒,保證正能量的傳播,也要保證作為媒體應有的監督責任。
因此,報紙類媒體在進行“三農”新聞報道時,報道的視角選擇就非常的重要。特別是報道中素材的選擇要具備合理性,保證正確的輿論導向,體現新聞報道本身的價值。
例如,在選擇山西農村電商發展這一新聞事件時,要從農村發展的核心是農民自身這一觀點出發,強調更多的農民在家鄉以電商為平臺進行創新創業給農村發展帶來的活力。通過新聞報道樹立典范的力量,鼓勵更多的農民應通過自身發展,帶動農村新產業的快速發展,不斷擴大報紙類媒體的影響力。
當然報紙類媒體在進行新聞報道時,要注重新聞內容的描述,加大信息容量,減少機械的、空洞的理論性語言,對“三農”建設中存在的問題也要進行實質性、客觀性的報道。
例如一篇宣傳黨的十八大以來,山西在“三農”建設中取得飛速發展的報道,在講述取得的成績時是這樣敘述的:“首先有利于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農業機械水平以及農民自身文化素質的提高,我省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穩步提升;其次我省統籌城鄉發展,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大力推進農村環境整治,穩步推進美麗宜居鄉村建設,農村面貌和環境明顯改善……”。
筆者認為,做這篇報道時,同時要明確雖然山西“三農”建設取得了不錯成績,但是仍然存在的問題是農業現代化仍是“四化同步”的短板,農村仍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短腿”,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還較為突出,并針對存在的問題給出相應的分析。
報紙類媒體在進行“三農”新聞報道時,要體現出媒體的社會責任,關注民生問題,對不正之風持有批判的態度,對“三農”建設中存在的不良現象進行報道,起到輿論監督的作用。在這類新聞報道中,一般是通過對農民的采訪,站在農民的角度進行事件的思考。筆者認為,對這類報道應特別注意兩點:
第一點,新聞報道技巧的運用。用法律類新聞作為引導,激發受眾群體的廣泛思考。用配圖新聞對關于道德倫理實例進行報道,提升受眾群體的直觀感受。通過類似技巧的運用提高報紙類媒體關于“三農”新聞報道的效果。
第二點,新聞報道的真實性、客觀性。對“三農”新聞進行報道時,要以真實為基礎進行客觀報道。對在“三農”建設中涉及農民利益以及農業發展的問題,要及時、全面地進行報道分析,幫助農民快速獲取信息。只有這樣,才能體現報紙類媒體在“三農”新聞報道上的實質意義。
綜上所述,“三農”新聞報道是政府宣傳“三農”建設工作要點、提高農民認識的重要方式。報紙類媒體在進行“三農”新聞報道時,一定要立足“三農”建設的事實內容,根據“三農”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利用合適的角度進行報道,才能吸引廣大的農民受眾群體,形成良好的社會輿論氛圍,達到良好的傳播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