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圖書館,四川 成都 610041)
公共圖書館為讀者提供知識信息服務,免費提供文獻信息查詢、借閱、圖書館場地開放、公益性閱讀活動等服務,在當前社會環境下讀者要完全享受這些服務必須成為公共圖書館的注冊讀者,讀者須同意并遵守公共圖書館服務的相關規定。目前,國內公共圖書館讀者證的樣式多,注冊方式和讀者服務規則各不相同。副省級公共圖書館一直處于國內公共圖書館的行業領先水平,每個副省級公共圖書館均對所在地區的地市級、縣級公共圖書館產生了示范和引領效果。因此從副省級公共圖書館讀者辦證注冊服務看到目前國內公共圖書館主流的讀者注冊服務模式。
十五個副省級公共圖書館都有讀者證,讀者需提供二代身份證、軍官證、護照等法定有效證件到公共圖書館辦理。讀者證設置了多種類型,包括個人證、家庭證、單位集體證、數字資源閱覽證等。讀者證設置了押金以確保文獻歸還,每個圖書館的押金規則各不相同,均根據本館的借閱規則進行設置。
成都圖書館、廣州圖書館、杭州圖書館三家圖書館采用了第二代身份證注冊,讀者直接刷第二代身份證進行借閱。成都圖書館對所有身份證注冊的讀者免押金;杭州圖書館對持本市身份證的讀者免押金;廣州圖書館對身份證注冊讀者免押金開放基本借閱功能,對高級借閱功能收取押金,如參考借閱、外借電子閱讀器等。采用第二代身份證注冊的副省級圖書館數量占總數的20%。
廣州圖書館、杭州圖書館、廈門市圖書館、濟南市圖書館共計四家采用了社保卡注冊,成都圖書館正在與成都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溝通啟用社保卡注冊的相關工作。廣州圖書館、杭州圖書館社保卡的押金規則和身份證相同;濟南市圖書館對使用市直社保卡的讀者免押金;廈門市圖書館對社保卡注冊按多個等次收取押金,讀者可借閱與押金等值的書刊。采用和擬采用社保卡注冊的副省級圖書館數量占總數的33.3%。
讀者證的卡片類型主要有條碼卡、磁卡、接觸式IC卡、非接觸式IC卡等,其優點在于制卡成本、讀取設備的價格均較低,適合公共圖書館大量使用。
讀者證的缺點主要表現為:
(1) 個人信息錄入出錯率較高。圖書館辦證就是將卡號與讀者信息進行綁定,但在辦證過程中可能出現信息不全、錄入錯誤等問題,錯誤的讀者信息會對后續服務產生負面影響。
(2) 不利于通借通還工作開展。以成都市為例,成都市公共圖書館在實行全市通借通還以前,全市21家公共圖書館共有21種不同類型的讀者證,包含非接觸式IC卡、磁卡、條碼卡。這些讀者證因信息記錄方式不同,讀者身份難以統一,在不同的圖書館無法直接讀取,難以在通借通還服務中應用。
第二代身份證是采用防偽技術制作的非接觸式IC卡,里面存儲了含圖像的個人信息,由公安機關頒發,年滿16周歲的居民可申領。用第二代身份證作為讀者證的公共圖書館一般采用脫機讀取讀者身份證信息的方式,主要采集姓名、身份證號碼、照片。公共圖書館采用身份證注冊的方式具備了與其他公民信息系統對接的基礎條件,這是身份證作為讀者證的最大優勢。
第二代身份證的缺點主要表現為:
(1) 使用第二代身份證的成本較高。第二代身份證必須通過身份證讀卡器進行讀取,每臺身份證讀卡器2018年的市場價格在1500元左右,比讀者證讀寫機具貴1000元以上。公共圖書館需要在所有人工借還窗口、自助借還設備以及分館換裝身份證讀卡器,規模大的公共圖書館將必須面對高額的讀卡器費用。
(2) 第二代身份證可被冒用。第二代身份證有無法注銷的安全漏洞,讀者丟失身份證后可能會被冒用。館員只能通過簡單的人像比對核查讀者身份,不能完全避免冒用身份證的問題。這個安全漏洞已引起了相關部門和社會的重視,公安部門已經開始著手處理。公共圖書館普遍采用脫機方式讀取身份證信息,若能與公安部門的失效身份證信息核查系統對接就能解決此問題。
(3) 身份證使用頻次增加了丟失的風險。部分讀者不愿使用身份證借書,他們擔心證件丟失和個人信息泄露。為此,采用身份證注冊的公共圖書館采用了身份證注冊后通過手機二維碼驗證的方式來解決這種問題,但這種方式僅適用于習慣用智能手機的讀者。
第三代社保卡是新一代IC卡,較第二代社保卡增加了非接觸式識別。社保卡采用的社會保障號碼就是公民身份證號,《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九)》第二十二條把社保卡列為依法可以用于證明身份的證件,公共圖書館業務系統只要能讀取社保卡信息就能應用社保卡充當讀者證。
第三代社保卡相對于普通讀者證和身份證的優點有:
(1) 安全性更高。第三代社保卡增強了用卡安全性,同時采用接觸式和非接觸式“雙界面”讀卡,增加了存儲生物特征功能,可通過網絡校驗社保卡的有效性,保障已經掛失等有異常的卡無法再被識別。
(2) 社保卡的持卡人范圍更廣。年齡低于十六周歲的兒童和青少年都可辦理社保卡,兒童和青少年可直接持卡到公共圖書館借書,不再使用家長的證件。
(3) 有利于圖書館服務宣傳和推廣。社保卡應用廣泛,公共圖書館采用社保卡注冊后為社保卡增加了公共文化服務功能,拓展了圖書館的服務宣傳推廣渠道。
(4) 有利于數據分析。社保卡的用卡方式會被社保中心系統記錄,具有大數據分析的基礎。公共圖書館有必要對基礎服務數據進行收集、整理、挖掘,使之成為有用的信息,通過大數據分析為公共文化服務決策提供參考。
第三代社保卡的技術優勢較大,其弱勢主要表現為地域限制。目前社保卡都是本地化管理,還沒實現全國聯網,市域以外的社保卡無法通過聯網認證讀取個人信息。所以目前已實現社保卡注冊的公共圖書館只能讓本地居民注冊,比如廈門市圖書館規定“持有廈門市社會保障卡者,應憑本人社會保障卡到本館開通圖書借閱功能;無廈門市社會保障卡者,可持本人身份證、戶口簿、軍官證或士兵證、本人護照等有效證件原件,到本館辦理臨時借閱證。”
一些讀者只對遠程數字資源有需求,希望公共圖書館能提供網上注冊。早期公共圖書館因保護知識產權和網上認證讀者身份困難等因素,很少有公共圖書館開放網上注冊。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在線實名認證技術日趨成熟,開放網上注冊的圖書館越來越多。
目前在線注冊的主要方式有:
(1) 網站或APP提交資料注冊,如廣州圖書館在網站上開通注冊,但只針對本地居民,需要提交證件后臺審核通過才能完成注冊。
(2) 第三方平臺交叉認證注冊,近年來,第三方信用認證越來越成熟,杭州圖書館通過芝麻信用開放在線注冊,對芝麻信用650分以上的讀者免押金。采用這種信用注冊方式的公共圖書館越來越多,成都圖書館計劃在2018年底開放芝麻信用注冊。2018年成都圖書館還參與了成都市的天府市民云平臺服務,凡是在天府市民云APP實名認證的讀者都可在APP內開通成都圖書館的服務成為注冊讀者。
普通讀者證、第二代身份證、第三代社保卡、在線注冊均有各自的特點、限制和不足,現階段公共圖書館多采用多種辦證注冊方式并存的服務模式來滿足不同使用習慣的讀者。在多種讀者證并存的情況下,公共圖書館應確保讀者身份與讀者賬戶一一對應,無論讀者選擇哪種注冊方式都應指向同一個人,避免同一個人在同一個讀者數據庫中存在多個讀者賬戶。重復注冊的現象會破壞圖書館的借閱規則,不利于文獻資源的管理和服務,影響圖書館業務系統正確識別讀者信息。公共圖書館的借閱規則確定了讀者一次能借閱圖書的總量,如果讀者利用讀者證類型差異進行重復注冊,就有突破借閱規則限制的可能。
注冊是讀者享受公共圖書館服務的第一步,也是公共圖書館對讀者的第一次服務,讀者的“初體驗”是否便捷直接影響公共圖書館在讀者心目中的第一印象。當前,各地均在嘗試建立統一身份認證體系,推動身份認證信息聯通共享,公共圖書館應主動接入這種“一次認證、多點服務”的電子政務認證模式,改變當前讀者證多樣管理復雜的局面,為讀者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