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普寧市圖書館,廣東 普寧 515300)
公共圖書館現代文化、科學與社會教育機構,其服務內容和服務方式影響了圖書館讀者的閱讀熱情。在新時代發展背景下,互聯網技術、計算機技術的應用越來越普遍,為了提高圖書館發展水平,應該要加強對這些新技術的應用,將新技術與圖書館管理的方方面面結合起來。圖書外借管理是圖書館日常經營管理中的重要環節,為了便于讀者將圖書外借出去,方便讀者閱讀,必須要改變傳統的借閱管理流程,可以借助無人借閱管理系統,高效、快捷地為圖書館讀者提供優質服務,滿足讀者的信息需求,并且不斷提高圖書利用水平。
圖書館外借管理指的是對圖書館的圖書資源進行規范化、合理化管理,確保圖書資源能夠及時回歸到圖書館,在讀者之間相互流通,促進全民閱讀工作的落實。從當前實際情況來看,圖書館建設與管理水平有所提升,新技術在外借服務中的應用越來越多,比如RFID技術的應用,讓圖書館的外借工作實現了自助服務。現代技術為圖書館的現代化、自動化、標準化和數字化發展提供了必要的支持,自助服務是新技術在圖書館管理中應用的基礎,是當前圖書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出現的一種新的服務形式,始于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當時一些發達國家開始嘗試公共圖書館的自助流通服務和館際間互借服務。目前,自助服務技術已經擴大到各類圖書館,我國的部分公共圖書館和高校圖書館在不同程度上開展了自助服務,圖書館實現自助服務,還必須要借助各種新技術。
以RFID技術為例,我國率先使用RFID技術的是深圳圖書館新館,圖書館利用RFID技術替代了傳統的條碼掃描技術,在圖書館中形成一個RFID接收和發射環境,在圖書上粘貼了電子標簽,讀者可以自助借還圖書,而且圖書館還擴大了借閱量,一次可以借閱16本圖書。隨著新技術日益成熟,這些新技術在圖書館中的應用也變得越來越廣泛,但是由于圖書館在長期發展過程中受到傳統思想觀念的影響,圖書館的外借服務中依舊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對新技術的認識程度不夠高,觀念還沒有徹底轉變過來。圖書館的管理觀念是影響圖書館發展水平的關鍵,總體來講,圖書館的管理理念中還有一些陳舊的思想有待更新,在日常工作中有的圖書館人員依舊采用傳統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進行管理,對電子數據管理信息系統的應用不多,導致圖書館管理比較混亂,圖書的外借管理不當,圖書資源有丟失。
第二,服務方式不夠先進。服務方式是影響服務質量的重要因素,在當前環境下,公共圖書館的圖書外借服務方式還需要進一步優化。比如有的公共圖書館受到資金等方面的限制,在設備方面不夠完善,必須要進一步加強計算機的普及力度,讓更多讀者可以自助辦理借閱。再比如有的圖書館在外借管理的時候還停留在手工處理的階段,影響了圖書館的正常閱讀過程。
利用身份證識別技術進行圖書借還,是當前很多圖書館最常見的借還服務模式。在實名制要求下,很多行業都要求實名認證,利用身份證識別技術,也可以有效縮短圖書館的借還服務時間,進入圖書館時,只需要出示身份證,識別成功之后就可以進入圖書館,閱讀或者將圖書借出。圖書館入口處可以設置身份證讀卡器,一個小小的白色長方體形狀的設備,內嵌身份證識別技術,讀者將身份證放到設備上,就可以識別出讀者的身份信息。當讀者想要將圖書帶出圖書館的時候,也可以通過掃描身份證信息和圖書信息,然后顯示出該讀者的賬戶中借閱了哪些圖書,哪些已經歸還,等待歸還的有哪些。讀者也可以通過圖書館自助查詢系統,隨時查詢自己的賬戶信息,及時歸還書籍,以防超期。
新技術的應用可以改變傳統的外借服務管理模式,比如當前圖書館常見的RFID智能管理系統,可以實現圖書館借閱的智能化管理,RFID技術與圖書館自動化系統完美結合,打造數字化圖書館。以本館為例,自從引入RFID技術之后,本圖書館變成了24小時自助圖書館,運用RFID技術可以實現無人看管,而且是24小時服務,讀者可以在任何時間自助借書、還書,還能自助查詢資料,自動尋址歸架,流通資料科學整體上架、防盜。RFID技術的實施,首先需要圖書館設置館藏電子標簽,在標簽中嵌入圖書信息,包括書名、作者、出版社、索書號、ISBN/ISSN等信息,再利用RFID無線射頻識別技術與射頻設備,在圖書館內部構造一個精確的定位系統,讀者可以從圖書館系統中檢索自己想要借閱的書籍,當讀者輸入某本圖書的某個信息之后,系統就可以呈現出這本書的其他相關信息,并且順利給讀者導航,將讀者引到存書的位置,便于讀者直接從藏書的位置取書。RFID技術和自助借還系統的應用,需要建立在一定基礎上,比如要安裝設備,對圖書粘貼RFID標簽,然后由機器設備自助完成圖書館的掃碼借閱和歸還。該技術應用之后,讀者可以自行辦理流通資料的借還手續,保護了讀者的隱私,而且減輕了圖書館流通部門的工作,讓圖書館真正實現24小時無人值守,提高了服務效率,還打破了傳統借閱服務的局限,圖書館的服務時間、服務地點、服務資源都得到了拓展,成為集數字化、智能化為一體的新型圖書館發展模式。
數據挖掘技術屬于圖書館技術中的軟件技術,與智能機器人、RFID技術不同的是,數據挖掘技術主要體現在提高圖書館的信息資源服務上。該技術可以了解到用戶的喜好和需求,得到更加真實、準確的效果,比如通過數據挖掘技術,圖書館管理人員可以了解到用戶的借閱次數、經常借閱的書籍類型,然后統計得出用戶的圖書借閱次數比例,這個數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讀者的需求,從而得出最受讀者歡迎的藏書模式,再對圖書館的圖書館資源進行整合與重新設計,為圖書外借提供基礎。另外,數據挖掘技術可以很好地優化圖書館的信息架構,因為圖書館的采購經費是有限的,如何高效地利用這一經費是圖書館必須要考慮的問題,可以通過數據挖掘技術,對公共圖書館的檢索系統、借閱記錄、館藏文獻記錄等數據進行分析,然后有效地調整圖書館的各種文獻的購入比例。在日常外借工作中,應用數據挖掘技術,也可以對圖書館的電子文獻進行有效管理,資源查找、分類整理等過程都可以交由計算機和相應的軟件系統去處理,減少人工操作成本,完成電子文獻的整理工作。
隨著計算機和人工智能技術的迅猛發展,圖書館的服務模式也進一步得到拓展,智能機器人技術在圖書館外借中的應用,是未來圖書館發展的方向,隨著圖書館的投入逐漸增多,該技術也會逐漸普及起來。例如自動存取機器人,可以實現圖書館自動化管理,其關鍵技術在于圖書館自動識別技術、機器人自動導航技術、機器人自動存取圖書以及移動技術。通過人工智能技術的研究以及圖書館機器人的普及,圖書館的自動存取機器人可以在無人干預情況下,對圖書的信息進行識別,然后將圖書館搬運到指定書架上,并且由機器人完成上架工作。當讀者要借某本書的時候,機器人在獲取系統的指令之后,也可以走到存書的書架旁,取下圖書,將圖書運到統一借還處,由讀者在系統上自主完成借書過程。智能機器人還有“人機對話咨詢”功能,可以咨詢書目和日常百科知識。機器人技術的應用,降低了圖書館工作人員的勞動強度,提高了圖書上下架的效率。
綜上所述,圖書外借管理是圖書館管理中的重要內容,隨著新技術的不斷普及和應用,圖書外借服務模式也要不斷轉變。在圖書館發展過程中,必須要轉變思想觀念,對信息化技術、大數據技術等新技術進行應用,實現智能化管理,讓讀者可以暢通無阻地外借圖書,促進圖書館資源的充分流通和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