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紅麗
外甥在西部一個省會城市讀大學,雖然只是普通本科,卻也是全家的希望。一次,我到這個城市出差,便順便去看看他。那天,和我同去的還有我的工作伙伴小夏,他在當地的一家律師事務所工作。
下午4點鐘,原本想著正是大學上課時間,我們得等一會兒才能見到人,沒想到電話接通,外甥說他在宿舍呢。果然,我們到宿舍的時候,外甥剛起來,有一個同學還在呼呼大睡,還有一個斜躺在鋪位上玩手機。大白天睡覺被我逮個正著,外甥送我們下樓時一句話也不說。當時我的確是有點不高興,覺得這孩子怎么這么不上進。出了宿舍樓,我忍不住了:“你白天不用上課嗎?”“我們下午沒有課。”外甥小聲回答。
外甥說的是實情,對于一所普通本科學校來說,一個星期的確是有幾個下午不安排課的,可是沒有課并不是待在宿舍睡覺的理由,我沒好氣地道:“沒有課,就不能去圖書館看看書?你就不想想畢業后怎么辦?”看我毫不客氣,外甥的臉有點掛不住,小聲嘀咕:“我們學校原本牌子就不硬,我再努力又能怎么樣,畢業了照樣找不到工作。”“對,找工作是很難,可是,你如果不努力,只會更難。”看他那樣說,我更生氣了。
一旁的小夏捅了捅我,說來看孩子一次不容易,干脆到咖啡館坐一會兒。這主意不錯,我正好和他好好聊聊。外甥不是那種很刻苦的孩子,所以勉強上了普本,想讓他從根本上改變,光憑我的一頓狠批是解決不了問題的。
在咖啡館落座,小夏就笑著對我的外甥說:“學弟,想聽聽我的故事嗎?”我一時有點糊涂,碩士學歷的小夏年紀輕輕,卻已經是當地有名的律師了,曾經上過央視的《今日說法》,這么優秀的他,怎么會是這所學校畢業呢?小夏說:“其實,我的本科就是在這兒上的,今天重返母校,就想到了當年的自己。”
原來,高考那年,小夏發揮失常,與自己心儀的名校失之交臂。原本他想要復讀,可是家里的經濟條件不允許。無奈,他選擇了普本。開學不久,小夏就明顯感覺不適應,身邊的大多數同學就是來混文憑的,沒有想法和追求,男生熱衷游戲打球,女生熱衷購物看劇。聽到小夏這樣說,外甥插了一句:“就是嘛,現在還是這種情況,別說早讀、自習了,就是上課,也有很多人在玩著手機,老師也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小夏笑了,繼續說:“我們都知道,大學的壞境對一個人的影響不可避免,好的大學,不僅師資力量、教學資源非普通學校所比,周圍的學習環境、學習氣氛也好,多數同學都積極上進。所以人們經常說一線的環境里,是你不走整個洪流也會推著你走;普通的環境里,是你想走就得扒開你面前站著不動的人再走。在這樣的環境中,人很容易迷失自己。”小夏也曾迷惘過,甚至想退學。但是,想到自己從此后可能就再也沒有機會進入大學,小夏猶豫了。知道自己已經沒有退路,小夏決定放手一搏。從大一起,小夏就開始了艱難的跋涉,他給自己制訂了一個詳細的計劃,比如大二自己的英語要達到三級水平、大三計算機要拿到微軟證、假期要去名企實習。當身邊的許多同學無所事事優哉游哉的時候,他卻在通過努力一步步實現著自己的目標。畢業那年,他很順利地就進入了律師行業。
談起那段日子,小夏說,他非常慶幸當初的自己沒有隨波逐流,沒有受周圍環境的影響而沉淪,否則,今天的自己是什么樣真的不敢想象。是呀,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如果小夏不是一開始就有明確的目標,不斷地充實自己、提高自己,他一個普本的畢業生,怎么可能進入到一個知名的律師事務所呢?分別的時候,外甥也沒有多說什么。但是,我能夠看得出來,咖啡館里短暫的交流,已經讓他的思想有了轉變。
大學的環境對一個人的影響不可避免,但無論環境怎么樣,最關鍵還是要靠自己。我希望,外甥能夠真正明白,每一段不努力的時光,都是對生命的辜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