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奇
藜麥含優質完全蛋白質,富含礦物質、膳食纖維,不含麩質,零膽固醇,是一種全營養健康食糧。因此,市場供不應求。2015年,甘肅省會寧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開始引進試驗、示范、推廣并獲得成功,目前藜麥種植面積已達0.4萬畝,產量約75萬公斤。該地主要實施留膜免耕穴播技術,每畝減少地膜投入70~90元,減少耕地、整地、清理地膜用工5~8個,節約勞動力成本超過300元。實現了抗旱增產增收、節本增效,具有廣闊的推廣前景。現總結栽培技術如下:
一、選擇地塊
選擇上年采用全膜雙壟溝播技術種植玉米的地塊,要求土壤肥沃、肥料投入充足、地膜保存完整、海拔在1500~2100米,年降水量320~460毫米,無霜期超過136天,旱川地、旱塬地、溝壩地、梯田地和緩坡地均可。
二、保護地膜
為了確保地膜完整,玉米成熟后采用人工掰棒,及時將玉米秸稈砍倒,覆蓋在地膜上,在地塊周圍設障防止牲畜入內。冬季要及時檢查、維護地膜,防止水分散失。春季播前7天將玉米秸稈運出地塊,清掃殘留莖葉,將破損處的地膜鋪展用細土壓實。
三、選用良種
目前,適宜當地種植的主要品種有隴藜1號、隴藜2號、隴藜3號、隴藜4號、條藜1號、青藜1號。
四、種子處理
種植藜麥,保苗是關鍵。如果種子質量差,會造成不出苗或出弱苗,弱苗易發生苗期猝倒病,導致全苗死亡。因此,播種前要精細選種,剔除種子中的秕粒、碎粒、小粒、霉變粒和發過芽的種子,清除種子中的雜物,保證種子純凈度達到98%以上,發芽率達到95%以上。最好選用正規藜麥種子生產企業的包衣種子。
五、適期播種
藜麥適宜的播種條件是播種層土壤溫度穩定在10℃以上,含水量15%~20%。會寧縣適宜播種期為5月上旬。最好選擇在播期內有效降水20毫米以上,雨后天晴搶墑播種。
六、播種方法
藜麥種子非常小,一般都采用精量穴播機穴播。將精量穴播機播量調到每穴3~4粒,在全膜的大壟、小壟上各點1行,平均行距50厘米,穴距30厘米左右,每畝保苗4500株左右。播深2厘米左右。播種后應及時在穴孔行覆上適量細土,用柔軟的掃把輕輕將細土掃入穴孔封口。也可手工點播,但必須保證均勻的播種深度和播種量。
七、田間管理
1.保苗與放苗
藜麥田間管理的最重要環節是保苗,播種后出苗前,如遇降雨,易造成土壤板結,要趁土壤潮濕時用齒耙輕輕破除板結。出苗后要及時查苗、放苗,放苗后封好口。
2.間苗與定苗
及時間苗、定苗是培育藜麥壯苗的重要措施。藜麥苗3~5葉時間苗,及早清除田間雜草、病苗、弱苗。5~6葉定苗,每穴留苗1株。
3.追肥與葉面噴肥
由于舊地膜覆蓋后,播種時無法施肥。因此,前一年采用全膜雙壟溝播技術種植玉米時,應適當加大施肥量,每畝施有機肥5000公斤、過磷酸鈣50~75公斤、尿素40~45公斤。藜麥缺肥時,要通過追肥與葉面噴肥補充。追肥在顯穗至開花期進行,根據苗情長勢,每畝追施復合肥10~20公斤。追施方法:在距根部15~20厘米處,用尖木棒插20厘米深孔,將肥料施入并灌200~300毫升水埋土封孔。葉面噴肥在顯穗期進行,每畝用磷酸二氫鉀100~200克兌水300公斤,每隔7~10天噴施1次,連噴2~3次。
4.田間除草
幼苗階段要及時進行田間鋤草,做到有草必除,以免雜草影響藜麥生長。外露雜草,人工拔除,也可以每畝用50%利谷隆懸浮劑100克兌水15公斤噴霧防除。膜下雜草用小型鉤鏟從膜孔伸入輕輕鉤除,注意不要戳破地膜。藜麥后期植株高大,除草比較困難。
5.病蟲害防治
當藜麥發生病害、蟲害時,要特別注意防治。葉斑病、霜霉病全生育期均可發生,葉斑病用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8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交替噴霧防治,每隔7天噴防1次,連噴2~3次。霜霉病用69%烯酰·錳鋅800倍液噴霧防治。金針蟲、蠐螬發生嚴重時可用4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灌根防治;黑絨金龜子、土蟓等可用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或20%氰戊菊酯乳油或2.5%溴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噴霧防治;潛葉蠅、斑葉蠅、蚜蟲可用1.8%阿維菌素乳油1000倍液噴霧防治。
八、適時收割
藜麥種子活性很強,無休眠期,因此,收割不能過早也不能過遲。過早會導致種子營養物質積累不完全;過遲,成熟的種子遇雨3~5小時后開始萌芽,失去食用價值。所以要在藜麥籽粒變硬,葉片萎縮開始脫落,90%籽粒成熟時收獲。收獲方法可采取人工收割和機械收割。
九、脫粒儲藏
藜麥收割后,如果沒有雨天,可在田間放置3~5天,讓籽粒有一個后熟過程,這樣會增加籽粒飽滿度,保證籽粒色澤一致。然后晾曬風干,用脫粒機脫粒或人工脫粒。為了保證藜麥籽粒的品質和商品性,籽粒入庫前必須充分晾曬,保證含水量低于12%,才能包裝入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