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記者 侯琳良 吳名為

圖 / 楊德才為盲人柔道運動員免費培訓推拿保健技術。
“明天和意外誰都不知道哪個會先來,只要心中有陽光、有信仰,‘碰壁’的人生一樣精彩。”這是中國好人、全國志愿助殘陽光使者、感動湖南十大人物楊德才在長沙市現代服務職業中專學校作“勵志和奉獻”演講時說的一番話,這段話引起了現場師生的強烈共鳴。
57歲的楊德才曾是湖南省長沙市七中優秀教師。那是1997年4月的一個下午,楊德才帶著妻兒從老家望城趕回長沙上課,途中的一場車禍讓他和妻兒都不同程度地受傷。
因為坐在車門邊,楊德才受傷最重,眼鏡受擠壓破裂,碎片扎進了眼睛里。最終只得摘掉雙眼眼球,與光明的世界作別。時至今日,楊德才仍難忘那突如其來的災難。
而立之年的他正享受著他生命中最光明也是最美好的時光。這一切似乎都在1997年的那一天畫上了句號。
面對這一切,楊德才也曾經迷茫、恐慌甚至有過極端想法。幸運的是,從楊老師到楊醫生,從三尺講臺到三尺按摩臺,從優秀教師到推拿師,楊德才走出了一條不同的路。
1998年夏天,楊德才聆聽了張海迪在長沙作的勵志報告,又巧遇因患眼疾致盲的全國勞動模范、中科院教授楊佳,兩位身殘志堅的“女強人”堅韌不拔的毅力深深感染了楊德才。
于是他拄著盲杖,勇敢走出家門,重新踏上了“求學之路”,不僅學習了盲文、電腦操作,還苦心鉆研心理學和中醫推拿,經過不懈的努力,楊德才成功考取了高級心理咨詢師和高級中醫推拿師。
學成后,楊德才曾先后三次嘗試自己開盲人醫院。“一方面是謀生,另一方面是幫助更多殘疾人找出路。”
在愛康殘疾人就業服務中心,楊德才已經手把手培訓了398名殘弱人士就業,從不收培訓費,還免費提供食宿。
2015年,楊德才組織員工對長沙市開福區599戶盲人家庭進行走訪,他了解到有12名視力殘疾人有學推拿實現就業的愿望,于是把他們接來培訓了3個月。
2008年,屈妙從長沙縣二中畢業,拿到大學錄取通知書那天,卻突然雙目失明了。家里花了十幾萬元做手術沒治好,她變得自閉。2012年,屈妙在電視里聽到楊德才幫助盲人的新聞,想辦法聯系上了他。“因為治病,家里窮了,楊老師接收了我,教會我自食其力,更重要的是他用那套‘碰壁理論’讓我燃起了生活的希望。”
近幾年來,楊德才給附近社區的困難戶發放了數千張愛心卡,持愛心卡可享受免費推拿按摩服務兩小時。按摩院總共才11個技師,有時持愛心卡來的人占滿位置,影響了收入。員工有些不理解,楊德才說:“困難家庭很不容易,平時身上有點不舒服都舍不得花錢治療,幫助他們損失點收入值得。”
楊德才對別人慷慨,對自己苛刻。衣服穿了10年,有碗大的洞、衣領袖口都磨爛了邊還不準員工丟;上下班背著一個爛布包,肩帶縫過好幾次;給員工宿舍裝空調,自己房里卻不裝;住著老房子,從不搞裝修,家里的門框都被他碰破了好幾處。談及生活,楊德才總是說:“不要追求奢華,爛布襟里藏好人。”
從三尺講臺到三尺按摩臺,楊德才先后創辦了長沙市愛康殘疾人就業服務中心、德才思想品德培養教育基地與關護中心、殘疾人陽光藝術團等六個公益機構,開辦的長沙市愛康殘疾人就業服務中心堅持長期為殘疾人、困難下崗職工等特殊市民提供免費保健服務。同時他還竭盡所能支持和鼓勵殘疾同胞自主創業,脫貧致富。

圖 / 2017年暑期,盲人楊德才組織社區中小學生在烈士公園上“做雷鋒家鄉小雷鋒”勵志課,這是德才青少年思想品德培養教育基地第461次輔導活動。
20年來,楊德才不僅免費培訓和?安置殘弱人士上崗就業,還利用節假日免費為社區學生進行文化輔導和素質教育,開展輔導活動469次;舉辦道德講堂,為街道、學校、企業、監獄服刑人員及社區矯正對象免費講座102場,累計聽眾3萬多人次;為社區老、弱、殘等低保困難人士提供免費保健34000個小時,殘疾人陽光藝術團為社區義演25場,向社會捐獻財物價值達130多萬元。
會計算了一筆賬,楊德才創辦按摩院13年,總營業額736萬元,發放工資478萬元,伙食費67萬元,盈利僅88900元,收入全部用在了社會公益事業上。
楊德才先后被中央、省、市評為助人為樂中國好人、全國志愿助殘陽光使者、雷鋒式道德模范、勞動模范等榮譽稱號,最近被評為“2016年度中國殘疾人事業十大新聞人物”,身為一級盲人的楊德才有顆明亮的心,為自己點燃生活希望的同時,也為別人帶去光明。
對于未來,楊德才有清晰的規劃。“人賺多少錢才算夠?躺在銀行卡上的數字沒有實際意義,把錢用于公益,這錢才花得值。有人不理解我,干嘛這樣活呢?我覺得,大家都活得好,才是真的好;有信仰,就得守住。我是共產黨員,我的信仰就是為人民服務。”年近花甲仍孑然一身空的楊德才說,“我愿意將余生獻給公益事業,讓更多的人感受到愛心和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