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怡然
(西北民族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甘肅 蘭州 730030)
傳媒專業大學生文化藝術修養是指傳媒專業大學生所應具備的文化藝術方面的知識和能力,包括文學、戲劇、音樂、美術、影視等的藝術鑒賞能力及表現能力的學習。這些藝術修養是對于自身專業的有益拓展,對個人的價值觀、世界觀的形成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國教育的改革和發展已經進入一個新的歷史階段,加強大學生全面素質教育,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將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大學生自我藝術修養相結合,注重民族高校多元化文化建設,提高民族院校大學生文化藝術修養的水平應該是文化素質教育的重要內涵。
西北民族大學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創建的第一所綜合性民族院校,學校始終堅持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始終堅持為國家戰略和少數民族、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服務。學校生源來自全國56個民族,匯集了各民族文化藝術,是每個學生業余藝術交流學習的“大觀園”。本文針對民族院校傳媒專業大學生自我藝術修養方面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改進建議。
高考結束后學習思維變得松懈,這個年齡段容易產生逆反厭學情緒,離開了父母的督促和嚴格的高中教學管理制度,以及大學較為寬松的教學制度,認為自己已經進入象牙塔,成為了天之驕子,這使很多學生產生了盲目消極的態度,對自身要求不高,沒有明確的目標,盲目依賴父母,缺乏健康的審美情趣。大多數同學進入大學之前幾乎沒有參加過任何藝術培訓及教育,幾乎所有同學表示喜歡音樂,但是能夠專業識譜的并不多,能夠演奏一門樂器的也很少。大多數同學都對學校的藝術活動熱情不高,最多也就是當個觀眾而已。
部分同學受到家人和民族傳統文化的影響,在文學、音樂、舞蹈、美術等方面有一定的基礎,但由于受到影視娛樂界的影響,一部分人沒有認識藝術修養對個人的作用和意義,以明星為榜樣,良莠不分,盲目崇拜。加之社會流行音樂、網絡游戲等對大學生思想的吸引,有的同學只欣賞通俗音樂,對經典音樂、民族音樂毫無興趣,缺乏高雅藝術的熏陶,對于集體活動,總是認為自己從來沒有上過舞臺、從來沒有完成過一幅畫等,認為自己不是那塊料等,認為藝術修養與自己的專業無關,總是認為藝術是“高大上”的東西與自己無緣等,從思想上沒有認識藝術素質的培養對個人社會實踐能力的積極作用。
目前,和大多數學校一樣,高校傳媒專業大學生的藝術素養教育還遠遠不能滿足學生的全面發展要求。高校非藝術類藝術教育普及面不廣,由于專業培養課程的不同,沒有面向全體學生,課程設置也較為單一。因此難以全面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加之沒有科學規范的教材,校內藝術活動千篇一律、枯燥乏味沒有吸引力。
對于大學生而言,在大學里沒有經過藝術修養的教育不是完整的。孔子一生崇尚和倡導的“禮、樂、射、御、書、數”六藝,其中“禮” “樂” “射”的藝術素養教育對當時的經濟繁榮、社會的穩定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我們現代教育也曾提倡“琴棋書畫、樣樣精通”的理念。
進入大學后的教育方式以自我教育為主,要求學生有很好的主動性,培養和激發學生對藝術的追求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斷提高藝術修養,懂得欣賞藝術并從中找到快樂和真善美。充分利用民族院校所擁有的各民族藝術氛圍,積極汲取藝術養分,針對自己的愛好和興趣做以下的工作。①積極加入校園里各種藝術團體、藝術協會;②積極參與“第二課堂”,加入教師的藝術圈、微課堂等;③積極參與各種校園藝術比賽,如校園歌舞大賽、書畫大賽、藝術節等;④積極參與迎新晚會、畢業晚會、元旦文藝演出等;⑤積極參與文藝活動、暑期活動或文藝下鄉。通過這些活動的參與,逐步培養個人藝術興趣和愛好。
做好高雅藝術進校園活動,突出民族校園文化的品牌特色和學校特色。①如交響樂、戲曲、話劇、室內樂、民族藝術表演、在大學校園的演示;②通過課堂、校園網絡平臺、校園多媒體、校園手機APP、LED視頻等方式,提供多途徑藝術熏陶;③通過藝術家專場藝術活動以及學術講座、大學生藝術團的日常活動,為學生提供接觸藝術文化的廣闊平臺;④學校的文化藝術節等活動營造良好的校園藝術文化氛圍,拓展藝術教育平臺,提升學生藝術素養,逐步提高當代大學生的藝術修養和審美情趣,形成高雅健康的校園藝術文化氛圍。例如:結合民族藝術文化打造精品節目,以全省、全國的大學生藝術比賽和展演活動為抓手,推動學校藝術活動開展以及增強學生對藝術活動的向往。
學校要嚴格執行教育部《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公共藝術課程指導方案》中規定的課程設置,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設立公共藝術部,保證學校藝術教育的健康發展,提高傳媒專業大學生的藝術修養,重視教師專業水平的提高。充分調研素質拓展學分制的開展情況,對原有的藝術活動資源進行合理化安排,增加多元化,提升高校藝術活動開展的成效性。
要充分注意到,由于網絡游戲的盛行,在校大學生更加關注網絡游戲,在藝術修養方面投入的時間和精力減少,缺乏對自身的正確認識,缺乏集體參與感,不懂得團隊合作,很少能真正在高校藝術活動中準確找準自己的位置和自己的責任,對于藝術活動的要求,有待于進一步打破活動開展中的年級、專業限制,豐富學生活動形式。學校創新學分中包括的素質拓展內容則很好地解決了這些問題,通過設立對應的學分學習和獎勵內容,在各類評獎評優方面予以傾斜,促使同學們參與更多文藝活動。
思政教育是大學教育的主要內容,也是提升傳媒專業大學生綜合素質的主要途徑。但是,傳媒專業大學生思政教育一直都集中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其他教育過程中則很少涉及。在現代教育觀念的影響下,對傳媒專業大學生的思政教育應該貫穿于大學教育全過程,在各學科教學中不斷滲透思想政治教育,思政教育關系著大學生良好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在民族院校傳媒專業大學生自我藝術修養的過程中,要依托紅色文化資源,開展紅色文化藝術教育,紅色文化蘊含著崇高理想與堅定信念,是藝術教育不可分割的內容,紅色藝術之美對思政教育助推作用不可忽視。
大學階段是人生學校學習生活的最為關鍵時期,通過藝術教育培養學生積極健康的心理素質,激勵大學生追求正確的理念,用藝術美引導學生做一個心地善良、對社會有愛心以及對事業有信心的高尚情操的人。民族教育作為我國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民族工作的重要內容。搞好民族教育,培養符合黨和人民滿意的、優秀的合格民族人才,民族大學生的藝術修養教育、紅色基因教育,對于民族繁榮,國家長治久安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