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嘉定區廣播電視臺,上海 201800)
處于信息時代,人們對新聞信息與作品的精度要求隨之提高。對此,應當嚴格要求電視新聞拍攝質量,合理應用新聞畫面拍攝技巧,尊重并還原事實真相,從而提高電視新聞作品精度。新聞拍攝、剪輯等人員的工作強度隨之提高,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的人文素養、業務能力,實現素材合理處理,才能確保剪輯與制作精良。
電視新聞攝像中畫面的功能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一是真實描述事件。拍攝的電視新聞素材,不僅是描述了新聞事件的動態性,更是為了吸引觀眾而提高收視率,以起到新聞傳播的功能。文字信息傳播局限性強,群眾對敘述新聞事件的觀看興趣與傳播力度降低,而通過屏幕展示新聞事件的方式更為直觀,能夠很好地帶給觀眾時代感、參與感,使圖像描述事件作用得到最大程度發揮。二是意象表達。電視新聞畫面采集事件真實場景,能夠營造觀眾對新聞事件的深層形象,以及擴大新聞事件的社會影響力。畫面是觀眾獲取信息資源的載體,在營造事件發生氛圍,以及傳播功能都是語言表達所不能比擬的。為了使新聞意象傳達更加深入,會對畫面展開加工修繕。三是創造形象。為引發觀眾深思,通過建模等手段,合理使用攝影圖像,或是利用廣角與變焦等鏡頭,靈活處理畫面形象,賦予事件活力,從而提高新聞畫面的視覺沖擊力,確保新聞良好形象與效應。
電視新聞攝像中畫面的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一是多元化表達新聞。以往的新聞傳播形式單一,主要為文本敘述配合普通圖像,缺乏吸引力、事件沖擊力。現代媒體出現后,畫面表達形式更加多樣化,且親和力增加、畫面表現空間與自由度得以拓展,畫面結合的信息文本、表現手法多元化,新聞攝像畫面得以連續表達,事件要點更加突出,創新化的新聞表達形式,更利于觀眾理解資訊。二是還原了新聞的客觀性、真實性。以往電視新聞傳播方式,觀眾對事件的真偽存在質疑,通過新聞畫面形式傳遞事件信息,新聞的真實度提高,杜絕了虛假新聞事件的出現。三是電視新聞獨特性表達。畫面敘述新聞事件的形式更加直觀與吸引受眾,更利于達成新聞傳播目的。在制作電視新聞畫面的過程中,對攝影人員的專業能力、藝術修養等提出了更多要求,包括屏幕顏色、亮度調節、動靜態的結合等,唯有融合文本信息傳達的各元素,才能將新聞畫面的表現力,以及新聞的獨特性充分展開與反映出來。
一是真實性原則。首先畫面中的人物與場景應當盡可能地還原事件原貌,攝像采集現場的新聞事件,是對事件過程、人物場景的真實記錄,不能通過易扭曲事實的采訪方式,或是在后期制作中,偽造事件原貌進行播報。其次陳述人的講述應當連續不被打斷,或是目的性的采訪。最后新聞錄制內容,應當確保真實性,不能人為意志轉移。二是代表性原則。電視新聞攝像畫面中的人物場景等,應當符合新聞拍攝傳播功能要求,即能夠引發觀眾共鳴。首先畫面應當富有感染力,內容或視角應當獨特。其次畫面中的人物形象應當豐滿,采訪對象、新聞報道任務合理選擇,確保新聞畫面的細致性。最后畫面應當富有典型性,能夠將事件特征、主題等充分反映。三是動態性原則。畫面變化過程中,確保畫面中的人物運動依據合理性,鏡頭比重合理掌控,鏡頭運動應當給觀眾提供自然與舒暢的氛圍,并能夠激發觀眾的想象,確保畫面中人物景的協調性,以及報道重點內容的突出性。
拍攝電視新聞畫面的意識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新聞意識。作為新聞記者應當具備一定的職業理念、敏感性,將新聞內容、畫面有機結合,呈現出畫面的新聞性特征。利用新聞思維真實細致地記錄新聞事件。新聞事件巧妙構思,提前了解新聞背景,籠統認識事件相關的知識信息,在新聞拍攝中突出重點內容。除此之外,還需不斷提高工作意識,減少新聞畫面記錄的隨意性與主觀性。減少對事件進程的干擾,為觀眾播報真實事件的同時,營造精致的新聞試聽體驗。二是剪輯意識。遵從事件真實性的基礎上,保證畫面穩定性,圍繞觀眾視聽需要,按照事件邏輯順序合理剪輯。合理運用固定鏡頭,鏡頭時間與切換合理控制,豐富新聞播報信息量。最重要的避免軸突問題,直線運行拍攝確保畫面穩定。三是細節意識。圍繞觀眾視聽、思考的需求,善于觀察事件,采集價值畫面。根據新聞事件進程,掌握事件線索,抓住核心畫面。掌握畫面方向,拍攝主體、運動方向保持一致性,實現畫面各元素的和諧與協調。合理選擇拍攝光線,根據拍攝物體合理選擇順光或是逆光的方向。四是畫面與聲音和諧的意識。現場人物與場面的聲音應當合理記錄,例如在演出現場當表演者的作品與觀眾產生共鳴時,新聞攝像不要拘泥于畫面的長短需要完整地把有感染力的話或音樂都錄下。尤其是人物同期聲的錄制,以烘托現場氣氛。錄制現場聲音時,應當合理選擇話筒,確保聲音的良好錄制。加強各設備檢查,確保最佳錄制效果,以及素材的可用性,并符合新聞制作的要求,確保后期新聞剪輯效果。
黃金分割法是指利用相應的比例關系,如4:3畫面比例,確保拍攝到的新聞畫面構成比,即黃金分割比例。通常應用概略方法處理攝影構圖,利用橫豎與畫面兩邊平行的直線,將畫面分成九宮圖形式,其中橫豎線相交的點,稱之為黃金分割點。在黃金分隔點附近放進重要景觀,可體現其在畫面中的主體地位,即最佳觀測比。使其與周邊景物高效結合。如畫面中人物頭部據屏幕頂部的距離,以及面部面對鏡頭的角度等,都需要嚴格限定,確保畫面整體構圖效果。
人在觀察事物時,有從左到右觀察的習慣,并將視線停在右端事物上。對此,根據人們視聽習慣,可以在畫面右側,適當地安置重要觀測點,確保整體畫面效果。
不僅要提高構成技巧掌握度,還需要選取高質量照片,尤其是選取新聞拍攝素材上,要求反應迅速,下手精準,做到眼疾手快,不斷提高業務水平。作為一名新聞攝像需要對現場有提前的判斷,多觀察事件的走向。新聞攝像不只是看還要多聽,看和聽結合才能提前做出判斷才能抓拍到重要的細節。作為新聞工作者,為提高新聞題材的真實性,應當掌握動態中構圖的技能,而不是擺拍構圖,構圖對象多以人物為主,少選取景物,從而確保新聞畫面質量,充分展示新聞畫面特征。
電視新聞攝像畫面構圖應當確保畫面均衡性、架構的對稱性,以及整體的協調與呼應性。要求對拍攝畫面中的物體整齊劃一地進行展現,并以畫面中心為原點,向四周發散的均衡覺效果。基于整體呼應性角度分析,要求畫面事物間相互聯系,而不是獨立存在的個體,避免畫面出現缺乏整體性等問題。同時,人們認為動態物體,相比靜態物體更重,兩者出現在同一畫面時,需要調整方向、色彩與光線等元素,形成強烈反差的同時,帶給觀眾視覺沖擊。
影響電視新聞攝像畫面表現力的因素較多,僅憑借題材新穎性、畫面圖片質量等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在藝術表現形式方面加強創新,確保新聞畫面結構明確、情節生動、光線協調以及色調和諧,實現畫面與新聞內容有效結合,從而將新聞作品完美地展示在觀眾面前,達到新聞傳播事半功倍的效果,并引發觀眾聯想與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