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夏州廣播電視臺新聞部,甘肅 臨夏 731100)
媒體交融、信息交互是當今信息時代的鮮明特征。在新媒體不斷涌現的今天,微信公眾號以信息發布快、內容形式多樣、互動性強、獲取信息便捷等特點,成為個人或者企業實現營銷目的使用最廣泛的平臺。為了順應時代發展潮流、打造融媒體新格局,地級市電視臺紛紛開通官方微信公眾平臺,實現與新媒體互動,以擴大電視臺影響力,提升發展空間。
隨著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和讀取信息習慣的改變,電視臺等傳統媒體單向傳播、受時間空間限制等不足已經無法滿足人們獲取信息的需要,而依托手機為主的智能移動終端為載體的微信公眾號則突破了時間和空間對傳統媒體的約束,成為電視臺在線上的重要補充和發布渠道,拓寬了傳統電視媒體的傳播渠道,受眾只要關注電視臺的微信公眾平臺,就能在線隨時隨地收看或者回看電視廣播節目。微信公眾號建立起受眾同電視臺之間新的聯系。
地級市電視臺作為當地黨委政府的喉舌,是引導當地輿論、傳遞主流信息的重要陣地,擁有重要時政信息和政策發布的獨家稿源,其公信力、影響力和權威性不容置疑。《2018年9月份微信公眾號影響力報告》顯示,目前在機構運營的微信公眾賬號中,媒體號盡管數量占比不足1%,但粉絲總量卻高達近23億,這充分體現了主流媒體在傳播領域的權威性和影響力。
傳統的電視節目傳播過程始終處于一種單向傳播模式,極少有信息交互和反饋渠道。電視臺微信公眾號依托平臺不僅可以向受眾精準推送內容,用戶還可以通過留言、評論等功能進行有效反饋和互動。
臨夏州廣播電視臺是臨夏州重要的新聞輿論機構,是全州重要的思想文化陣地,發揮著新聞傳播、輿論引導、社會教育、文化娛樂、信息服務等多種功能,是臨夏州公眾獲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基于這樣的母媒體,臨夏電視臺微信公眾號順應時代的潮流應運而生。然而,由于缺乏新媒體運營的經驗和技巧,又缺少專業化團隊運作,臨夏電視臺微信公眾號并沒有發揮出微信公眾平臺應有的傳播力和影響力。
優質的內容是微信公眾號的生命力,也是電視臺維護良好形象、擴大“朋友圈”的重要途徑。由于缺乏微信公眾號運營的經驗和技巧,又囿于傳統電視媒體的制作和編輯思維,臨夏電視臺微信公眾號在內容和形式上過于單一。微信公眾號推送內容主要以《臨夏新聞》《臨夏晚間報道》和《關注》三檔欄目為主,形式上主要是對原有頻道欄目的簡單復制和機械的打包,缺少有新意的原創內容。這種電視節目的簡單平移顯然毫無競爭力可言,難以激發用戶的閱讀興趣,也難以在數以萬計的公眾號中獲得長足發展。
在碎片化閱讀習慣的今天,用戶對公眾號質和量有著更高的要求,所以一個有辨識度的公眾號很重要。臨夏電視臺微信公眾號通常將其他公眾號閱讀量較高的文章和熱評的央視及省級新聞節目不加以改造和加工,直接轉發到公眾號上,缺乏吸引力;其次,在標題設置和版面編排等方面忽視了微信公眾號本身的編排技巧,仍沿用傳統媒體的編輯手法,枯燥乏味,從長遠來看,對電視臺的發展會產生不利影響。
臨夏電視臺由于受經濟、專業人才隊伍建設等各方面的原因,導致公眾號編輯和運營投入不足。現有公眾號運營人員多以從事傳統電視媒體的工作者為主,缺乏專業編輯能力和排版技巧,重大選題下超前策劃能力不足,使得電視臺微信公眾號在娛樂性、可讀性、互動性等方面有所欠缺。
相比于傳統電視媒體,微信公眾號便捷高效的操作界面可以多角度、全方位、更及時地對突發事件進行報道,在較短的時間內可以對大事件和突發事件產生“聚焦”效應,并且可以實現連續更新。然而,受編輯信息把關能力、信息捕捉能力等多種因素影響,臨夏電視臺微信公眾號在應對突發事件和大事件上,反應遲鈍,信息滯后,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主流媒體的公信力。比如,2018年7月18日晚,臨夏州東鄉縣、廣河縣發生特大暴雨災害,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面對突如其來的災難,臨夏電視臺微信公眾號遲遲未發布災情消息,于次日即7月19日中午12:22分才推送出兩條災情消息,無法滿足公眾對事件的信息需求。
地級市電視臺微信公眾號要想在眾多公眾號中脫穎而出,首先就要在優質內容上下功夫,并在內容好的基礎上不斷創新,凸顯出自己鮮明的特色。
不論是新媒體還是傳統媒體,內容才是王道。“頭條”是微信公眾號每日推送內容的精髓所在,打造有品質有溫度有力量的“頭條”,除了需要不斷整合電視臺頻道內資源,還要根據微信公眾平臺的特點原創出優質的視聽內容。在創作過程中,要重視公眾號議程設置的功能,把握時間節點,超前謀劃,精心編排,讓“頭條”成為吸引用戶的“招牌”。在臨夏本土的公眾號中,由共青團臨夏州委認證的臨夏青年公眾號目前受到廣大年輕群體的青睞,其火爆原因不僅在于風格獨特,還在于“頭條”內容的策劃上。如2018年10月1日,臨夏青年公眾號提前策劃了街頭快閃活動,國慶節當天推送了一條獻禮祖國的精彩視頻,不僅展現了臨夏青少年昂揚向上的風采,也弘揚了主旋律,內容和形式讓人眼前一亮,好評如潮,取得了非常好的傳播效果和社會效果。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電視臺公眾號運營策略開始走向本土化,其原因主要在于目標受眾大多是當地群眾,而喜聞樂見的本土新聞能夠牢牢抓住當地群眾的目光。所以電視臺微信公眾號在推送新聞時,要在眾多新聞中篩選出比較貼近當地群眾實際和需要的新聞,并可以開設凸顯本地特色的人文、旅游、美食等欄目,來增加公眾號的吸引力。在臨夏有影響力的公眾號中,“臨夏全導航”就是以挖掘本土新聞、服務當地群眾為特色的公眾號,深受當地群眾的追捧。其欄目設置主要有以本土新聞為主的“今日看點”、以提供房產汽車交易服務的“全知道”、凸顯人文歷史特色的“河州文藝”等多個版塊,精心定制的“本土新聞套餐”吸粉無數。
一個優質公眾號的背后,往往有一個專業化的運營團隊。很多地市級電視臺公眾號之所以“慘淡經營”,就是因為缺少專業人才支撐。地級市電視臺要打造出具有影響力的微信公眾號,就必須要重視微信公眾號的編輯隊伍建設,挖掘出有互聯網思維、有創造力、有捕捉新聞能力的編輯擔任運營工作,并鼓勵團隊進行內容創作和改編。還要定期對運營團隊進行技術培訓和指導,實現運營技術持續不斷地更新。
許多地級市電視臺的微信公眾號往往只是電視臺頻道欄目的宣傳平臺,目標用戶仍然處于被動接收的尷尬境地,公眾號的交互功能并沒有得到重視。在人人都是記者的時代,受眾既是信息接收者,也是信息提供者,因此,公眾號的交互功能也應該得到重視。可以舉辦線上線下討論活動,讓用戶也參與到傳播活動中,這樣既可以增進與用戶之間的聯系,也可以獲得用戶黏性。
如今,新媒體如雨后春筍般涌現,不斷變革著新的傳播手段和傳播方式。傳統電視媒體開始走上“兩微一端”的融媒體變革之路,無論傳播技術怎樣革新,“內容為王”已成共識,傳統電視媒體只有把握住這個“不變”,整合現有資源,轉變思維方式,借勢新媒體實現質的飛躍,才能在瞬息萬變的信息時代里立于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