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珍 涂朝志 四川航天職業技術學院
2015年2月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十次會議時強調,科學統籌突出重點對準焦距,讓人民對改革有更多獲得感。“獲得感”一詞受到廣泛關注,同時也引發了作為一名思政課教師的思考,我們經常關注講什么,怎么講,而忽略了學生到底學到了什么。2016年12月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展需求和期待。“獲得感”成為我們審視思政課教學效果,改進思政課教學方法和評價方法的重要依據,本文就探究增強大學生對思政課獲得感的教學方法,以期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提供參考依據。
學生在成長過程中經常會受到身邊不良因素的影響,導致價值觀發生偏離,逐漸形成享樂主義、奢靡主義,非常不利于學生成長[1]。面對此種情況,教師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時,就需要注重大學生對思政課獲得感的培養,其重要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兩點:
一是,增強大學生對思政課獲得感是教學的必然要求[2]。現階段,思想政治理論課已經成為各個高校的必修課程,在教學中以“立德樹人”為基礎,力求能夠讓每一位學生的文化素養、政治覺悟都有所提升,從而為社會發展做出自身貢獻。
二是,增強大學生對思政課獲得感有利于提升大學生綜合素質。隨著新時代的到來,學生們所獲得的信息多來源于網絡。大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還有待加強,用思想政治理論課來幫助學生進行思想上的沉淀,將多種教學方法融入到當下思想教育中,可增強大學生對思政課的獲得感,進一步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水平和思想覺悟[3]。
“分眾化”的概念源于傳播學,顧名思義就是將受眾群體根據不同的特點進行精確分類,然后根據受眾群體的實際需要進行精準信息傳播,從而達到最好的傳播效果。分眾化教學模式,主要是指以分眾為手段,對大學生學習的差異性進行考慮,針對性教學,確保每一位大學生都能提高對思想政治理論知識的理解程度,產生獲得感。分眾化教學模式在使用時需要嚴格注意以下兩點:一方面,教師需要提前了解大學生學習特點,結合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需求,針對性選取教學內容,合理制定教學計劃。另一方面,教師需要做到分層教學,根據大學生知識接受能力的差異性,適當安排探究任務,確保每一位大學生都能跟上授課進度,做到高效率學習。
參與式教學模式,強調在平等對話的基礎上,學生以教學主體身份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教”與“學”活動中來,通過師生之間、同學之間的交流合作,從而完成知識的建構、情感體驗及能力培養。體驗式教學是指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規律,通過創造實際的或重復經歷的情境和機會,呈現或再現、還原教學內容,使學生在親歷的過程中理解并建構知識、發展能力、產生情感、生成意義的教學觀和教學形式。參與體驗式教學模式主要強調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度,讓學生在參與課堂活動中,產生情感共鳴,提高學習效率[4]。參與體驗式教學模式在使用時,需要嚴格注意以下兩點:一方面,教師合理制定教學計劃,將思想政治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課堂上合理安排實踐活動,做好師生之間的互動,讓學生取得情感體驗。另一方面,教師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時,需要注重課堂教學與課外實踐教學的融合,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情感交流,做到觀念互碰,實踐探索。例如,教師在講解“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和創業觀”這節課時,就可以帶領大學生分析現階段就業形勢,讓大學生對現階段就業形勢進行細致分析,必要時可以帶領大學生到就業招聘會參觀,從而讓大學生感受到激烈就業競爭的氛圍。
問題鏈式教學模式,通俗的講,就是以問題為起點,通過設置問題,引導大學生進行學習的方法,具有環環相扣、層層遞進的特點,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果。這種教學模式能激發學生探索問題、發現問題,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和教學過程,提高學生學習新知識、發現新問題、解決新問題的能力。針對此種情況,教師要想在思想政治理論課堂上,增強大學生獲得感,就可以采用問題鏈式教學模式,具體做到以下兩點:一方面,教師所設置的問題具有針對性,符合教材。另一方面,教師所設置的問題需要帶有探究性,讓大學生可以主動進行探索,從而在潛移默化中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
思政課不同于一般的課程,它的特殊性在于是做人的工作,其終極目的不在知識傳授,而在學生思想和行為的改變。因此,高校需要通過思想政治理論課改變學生不良的思想觀念和行為習慣,教學中合理選擇教學模式,使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合理制定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從而確保每一位學生在思想政治理論課堂上都能增強獲得感,真正實現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