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冬梅 鄲城縣廣播電視臺
隨著世界范圍內的手機、電能等網絡終端的普及與發展,網絡傳播對電視等傳統媒體造成巨大挑戰,網絡無疑是當然信息傳播最主要也是最廣泛的手段之一。我國電視臺之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如何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繼續生存與發展下去,成為新聞記者面臨的嚴峻問題。因此,文章就網絡傳播對縣級電視臺傳統新聞編輯的影響進行分析具有重要意義。
隨著信息技術與社會經濟的進步與發展,網絡傳播以更活躍的態勢影響著傳統媒體的格局與發展,在促進社會進步同時也對傳統行業帶來嚴峻的挑戰。網絡傳播具有極強的及時性和時效性,可以說從一個事件發生到傳播出去僅需要一個信號波的距離,可以說,縣級電視臺在當今的發展大勢下遇到的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網絡傳播打破了長期以往的單一思維模式,以更加多元化的方式和豐富多彩的內容影響著人們的世界觀與價值觀,它具有受眾范圍廣、互動性強以及傳播手段多樣性等優勢,對傳統新聞編輯帶來很大影響。
首先,豐富了新聞的表現形式。網絡傳播在數字技術與信息技術的影響之下,使得電視廣播、新聞以及互聯網等走向同質化,繼雜志、廣播、電視之后,網絡以其獨特優勢迅速占領著傳播領域,更加輕松、方便快捷的獲取多方面的信息資源,它突破了其他媒體在時空上的限制性,也就是說改變了傳統上信息獲取受到時間與空間限制的弊端。網絡傳播實現了先對低成本的文字、圖形以及聲音的結合,對縣級電視臺傳統新聞編輯帶來嚴峻挑戰。
其次,深化了新聞的廣度與深度。新聞編輯作為新聞信息的宣傳者與倡導者,在新聞信息傳播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網絡的開發性給人們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影響著電視臺編輯者的思想與思考問題的方式。數據的大量形成,使得新聞編輯工作的第一步就是從海量信息中挖掘有價值的新聞信息,新聞報道的內容就是通過對數據就進行挖掘、采集、整合以及處理而來的。但是單一信息的新聞事件已經無法滿足人們的探索心理,很多傳統媒體未涉及的領域在網絡環境下也被逐漸挖掘出來,進一步擴大了新聞的深度與廣度[1]。
最后,豐富了新聞的表現形式,擴大了新聞的影響力。新聞信息最明顯特征就是時效性,由于網絡信息的多樣化與信息技術的快速普及,全球新聞能夠實現即時發布與獲取信息,對各個階段的受眾產生重大影響。網絡的平民化,增加了人與人之間的親密度,新聞的影響力也從一個狹隘的領域擴大了世界各地以及整個互聯網。各個層段與領域的人們可以在網絡上暢所欲言,在廣大人們群眾的探討與參與下,很多簡單的新聞事件也被挖掘出來,新聞編輯在對數據信息進行加工,也就說比在大量信息中挖掘出有價值的新聞信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使得新聞內涵更加豐富多彩,擴大了新聞的影響力與感染力。
首先,提高網絡時代新聞中信息的質量。隨著新媒體信息技術與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在網絡傳播的沖擊和互聯網巨大產業經濟鏈的吸引下,不斷拓寬了新聞信息途徑與新聞傳播范圍,同時也極大地改變了新聞信息傳播的方式,當然電視臺也不可避免的加入到信息化進程當中,在新聞事件發生與后期傳播過程中會形成大量信息數據,信息數量包含著真實性、形象性、趣味性以及虛假性。這就需要新聞編輯在大量的信息資源中挖掘有價值的新聞,通過新聞記者調查、采訪以及收集,找出符合人們所關心與關注的話題,根據新聞價值的不同,合理分配新聞在網頁上的方位[2]。
其次,制作個性化網絡時代的新聞。大部分縣級電視臺所面對的群體是非常有限的,也就是說由于群體范圍的局限性,如果新聞報道沒有一定的新穎性和獨創性,就很難吸引觀眾的注意。所以,在內容上對同一新聞采用不一樣的寫作手法,根據網絡時代受眾群眾的不同需求,對網絡新聞的選材上供給編輯部推薦新聞,通過對社會中不同視角、不同層面的理解和認知,對不同題材內容進行合理篩選和報道,展現獨特的創新思維,建立有個性化的電視欄目。
綜上所述,網絡傳播的開放性和交互性給縣級電視臺傳統新聞編輯帶來巨大影響,必須要了解受眾的需求與變化,充分利用網絡傳播的優勢,發揮電視臺新聞媒體的輿論監督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