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盛 上海市松江區新聞傳媒中心
近年來,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新媒體技術得到了進一步發展,同時也為輿論營造了新的環境,使整個社會的輿論場發生了巨大變化。在這種新環境下,輿論逐漸呈現了傳播速度快、影響大等特點。采取恰當的運作模式,正確對輿論引導,不僅能夠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而且還能推動社會進步,促進人類發展。
相對傳統媒體時代而言,新環境下的輿論主要是來源于民眾,突破了以前的“上情下達”的形式。當前這種輿論形式,更能傳達民眾的心聲,表達民眾的意愿。但是這種環境下的理論也存在著一定的弊端,在輿論中包含著很多主觀性、非理性因素,如果沒有對其進行正確且及時的引導,很可能會出現各種意見和猜疑,甚至會引起社會矛盾,擾亂社會秩序,不利于和諧社會的發展。
過去的輿論環境具有一定的封閉性,也就是單向的對輿論進行引導,并對其進行了嚴格的把控。雖然輿論也是由媒體進行管理的,但是媒體卻受到政府的管理和影響,所以很多輿論都被壓制下來[1]。而在新媒體環境下,不僅使輿論傳播的途徑越來越多,而且對輿論也減少了控制,尤其是在互聯網時代下,輿論的傳播更加自由,面對新環境、新形勢,媒體更多的是對社會輿論進行引導。
傳統媒體環境下,對輿論進行了嚴格的把控,而且大眾傳媒在輿論中占有主導地位,所以當時的公信力還是比較高的。但是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媒體行業競爭也日益激勵,很多媒體為了得到更多人的關注,提高收視率,出現了炒作、盲目跟風等不良現象,十分缺乏對輿論事件認真負責的態度,進而對社會造成了不利影響。為了對輿論更好的引導,必須采取措施改變這一現狀,即使是面對網絡的熱捧,新媒體也要時刻保持冷靜的態度和清晰的頭腦,要提升自身的責任感,以客觀的角度去看待輿論事件,要站在整個社會發展的角度對輿論進行引導,這樣才能贏得廣大群眾的尊重,提升自身在公眾的公信力,進而獲得長足發展。但如果只是為了應合大眾,挖掘沒有價值、沒有意義的新聞,只是會贏得一時的收視率,而不利于長期發展。因此,在對輿論進行引導和運作時,一方面新媒體要嚴格要求自己,對社會負責、對廣大群眾負責,要明辨是非,牢牢把握正確的輿論方向,杜絕不良信息的傳播;另一方面,有關部門要進一步加強對新媒體的監督力度,避免出現盲目跟風和炒作的現象,進而使其充分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
在新媒體時代下,各個媒體雖然都建立了屬于自己的網站,但卻沒有將網站進行合理的運用,也未使其自身作用與優勢充分發揮出來。在對輿論進行引導過程中,可以把網站當作一個有效的通道,可以使其與新媒體相互配合,提供反饋交流平臺,并且在該平臺中可以對輿論走向進行引導。
另外,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還要對一些重要的社會網站加以重視和關注。首先,新媒體要明確自身的職責,要對網站的內容進行關注,一旦發現內容違背社會道德,就需要對自己進行反思和嚴格把關。其次,對于網絡輿論而言,新媒體要對其進行客觀的評定,不斷提升明辨是非的能力,并對一些不正確的輿論進行有針對性的引導。如果遇到影響社會健康發展的輿論,可以給予警告并刪除,在問題嚴重的情況下,可以請警方協助解決。第三,要采用多種方式對輿論進行引導。例如,可以通過勸說、暗示等形式進行引導。第四,由于互聯網提供了一個自由互動的平臺,所以新媒體可以充分利用這一優勢,多與民眾進行互動交流,傾聽民眾心聲,對一些民眾誤解的事件進行解釋和澄清,進而使其貼近群眾、走進群眾,更好的進行輿論引導。
從當前的社會發展情況來看,危機事件發生概率越來越高,尤其是與廣大群眾利益相關的事件已經成為社會的熱點問題。如果新媒體沒有對相關信息進行及時報道,那么社會上就會出現各種各樣的輿論,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這些問題的解決。同時,一旦發現比較嚴重的負面信息帖子,不能只是將其刪除,而且還要給民眾一個交代,時刻都要維護廣大群眾的切身利益。除此之外,有關部門面對社會中突發的事件,也要做好應急機制,并且提前做好應急預案。一旦問題發生,有關部門能夠與新媒體進行及時的溝通,使其能夠了解事件的相關準確信息。在此基礎上,新媒體進行全方位、多角度的信息傳播,可為民眾創造一個真實的輿論環境,進而可減少民眾的猜疑,而且也有利于提升自身的公信力,對事件的解決具有重要的作用[2]。
總而言之,新媒體時代背景下,為輿論營造了新的環境,在新環境下只有了解輿論引導的特點,掌握輿論運作模式,才能對輿論進行正確引導,促進新媒體發展。因此,在實際引導中,要進一步加強監督,完善應急機制,同時還要充分發揮新媒體技術作用,增強大眾傳媒責任感并提升自身公信力,對社會輿論進行正確的引導,進而促進媒體更好的變革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