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媛 江蘇旅游職業學院
中國水墨畫,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中國傳統文化意識的符號象征。創作一幅水墨畫首先是對所畫之物的觀察,而后再是塑造其形象。筆法流轉間寥寥數筆,運用墨的濃淡變化在畫紙上構建出山川流水,村舍人家,花鳥蟲魚。水墨畫中所傳達出的傳統文化的意境美,正是我國傳統繪畫藝術中最具有民族特色的部分。
在數字媒體藝術的概念還沒有出現的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中國老一輩的動畫人就將“水墨畫”這一中國傳統藝術形式應用到動畫片的創作中,用傳統的中國水墨畫作為基礎元素而誕生了新的動畫作品。水墨動畫將傳統中國水墨畫虛實融合的美學意境和輕靈深遠的畫面語言通過電影或者電視屏幕展示在世人眼前,制作出了《小蝌蚪找媽媽》、《牧笛》等優秀的水墨動畫作品。
現代數字媒體藝術是一門集合自然、社會、人文和科學技術等多種學科為一體的綜合性學科,我國在1995年互聯網出現時,數字媒體藝術才開始逐步系統化地發展起來。這一學科雖然誕生較晚,但卻是社會分工細化與融合,時代進步與發展的綜合產物,在近十年間,數字媒體藝術逐漸變成中國媒體藝術的主流,并且也已然形成了一個產業。
在計算機數字通信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數字媒體藝術已經不僅僅是影視動畫制作這一個方面,而是融入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由此可見,如今的水墨元素在數字媒體藝術中的應用,也并不是局限于水墨動畫之一種藝術形式,通過對水墨元素在數字媒體藝術中的應用分析,為水墨畫及其他中國傳統藝術的發展提供積極的作用與借鑒。
中國水墨畫是中國繪畫的代表,是中華民族的主流繪畫藝術。從其中提煉出來的水墨元素,包含了中華傳統文化的藝術內涵與審美意境,在時代變遷中經過歷代藝術家的創新與發展,也已然有了多種新的面貌。當今社會隨著互聯網數字技術的不斷發展與完善,水墨元素的表現形式也有了全新的變化與發展,應用的領域也更加廣泛。其中以水墨元素為設計基礎而創作出來的數字媒體藝術作品,不僅傳承了中華傳統藝術內涵,更是拓寬了數字藝術的文化維度。
“意境”是中國水墨畫所追求的創作原則和審美原則,一幅具有獨特意境的中國水墨畫作品,不僅是繪制一般事物外在的形狀,更多是“以形寫神”,最終達到“形神統一”的審美意境。在數字媒體藝術作品中應用水墨元素,將水墨的運筆造型轉化為現代人更能接受的視覺形象,不僅有利于展現水墨元素其獨有的審美理論,更能給觀賞者呈現全新的視覺畫面與審美意境。
例如,在傳統水墨動畫《牧笛》中,充分運用水墨元素,讓原本靜態的“墨”動起來,在深淺明暗的變化中達到寫意傳神而又和諧統一的審美意境。原本采用單線平涂的動畫作品,在運用水墨元素之后,作品呈現出清新靈動之感。《牧笛》中的每一個畫面都可以作為一幅水墨畫來欣賞,讓觀賞者仿佛置身其中,產生藝術的共鳴。
再例如,在 CCTV宣傳片《相信品牌的力量——水墨篇》中,運用計算機建模、渲染出來的山水及建筑物,以一種水墨畫寫意的形體出現,運用水墨元素的暈染、變化,虛無縹緲中任意延展轉換收放自如。水墨元素以這樣的方式在數字媒體藝術作品中呈現出來,使這支宣傳片不僅極具視覺和藝術沖擊力,更是一種對“從無形到有形,從有界到無疆”的意境表達。
中國水墨畫給人的視覺體驗是非常特別的,其中蘊含了東方藝術哲學獨特的美感。從水墨畫的畫面中你能感受到虛實結合、濃淡相隱的墨色變化,也能看到靈活灑脫、張弛有度的筆墨造型語言,極具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特征和視覺韻味。將水墨元素應用到數字媒體藝術作品之中,通過不斷地碰撞與融合,能賦予作品更強烈的視覺效果,讓觀賞者擁有獨特的感官體驗。
很多數字媒體藝術作品中的水墨元素已不再采用傳統內斂的方式出現,轉而更為生動有力,在與其他藝術元素的結合之后,更具爆發力,有效提升了畫面的視覺沖擊感。例如在張藝謀電影《影》的預告片中,一段以水墨元素作為特效的片頭動畫,雖然短短幾秒一閃而過,卻極富視覺沖擊力,在黑白灰的整體色調中,運用水與墨暈染流動間從急速到緩慢的運動節奏變化,大大提升了畫面的視覺沖擊力,給予觀看者以獨特的視覺體驗。
在數字媒體藝術作品中應用水墨元素,有時會打破傳統平面二維空間的局限,在保留傳統水墨章法的基礎上,運用數字技術構建一個三維立體的運動透視空間,從而獲得令人目眩的畫面,讓觀賞者不再拘泥于固定的一點,而是融入畫面中獲得全新的審美樂趣。例如在創作于2003年的三維水墨動畫《夏》中,通過計算機軟件 MAYA進行建模,以水墨元素進行渲染,讓原本二維的畫面有了立體的透視空間,跟隨視角的移動使觀看者能進入畫中身臨其境地感受水墨畫通透、深遠、空靈的藝術美感,創造了全新的視覺體驗。
水墨畫中運用虛實、暈染、寫意的手法描繪出一種獨特神秘的藝術意境,運用在數字媒體藝術作品中后,也就給觀賞者帶來了一種虛實變幻的感官體驗。能讓觀者有這樣感官體驗的數字媒體藝術作品,是需要創作者本身對美學有足夠的認知和具備一定的藝術修養,才能將水墨元素合理地運用,在作品中讓具有水墨意味的線條、圖案和色彩等等元素來掌控其畫面的節奏、韻律,最終形成了新的表達方式。例如,在《舌尖上中國》的宣傳海報中我們可以看到水墨元素的充分融入,寥寥數筆將山水和美食糅合在一起,模糊了其兩者之間的界限,通過這種獨特的水墨效果的把“舌尖上的”和“中國”緊密相連,營造出虛實變化的視覺體驗。
數字媒體藝術簡單來說上就是運用數字技術進行作品創作的藝術形式,把水墨作為創作的藝術元素加以應用,給予數字媒體藝術作品獨特的藝術效果。在這個數字技術不斷發展與普及的信息社會,水墨元素已不僅僅出現在到影視動畫作品之中,在廣告、游戲、生活互動多媒體等等方面都能看到水墨元素的身影。水墨元素在數字媒體藝術作品中的應用,讓這一充滿傳統意境的藝術元素在新興的數字世界中獲得新的生命。我們可以看到水墨元素應用到數字媒體藝術作品的過程,是一個不斷繼承發展與創造的過程。其實,任何一種藝術形式的應用過程都是如此。
回顧歷史,其實我們在從工業社會進入信息社會之初,就能感受到藝術與科技之間已然存在著的緊密聯系,發現兩者是可以同處在一個載體之上。音樂、舞蹈、電影、戲劇、繪畫、雕塑等不同的藝術領域有了科學技術的支持,就能煥發出新的藝術魅力。借助科學技術我們的藝術有了新的面貌,從而創造出新、奇、異的視覺畫面;而科學技術也在運用一切藝術形式來向社會介紹自己的最新的技術創新。
由此可見,在數字媒體藝術作品中,不僅是水墨元素與其融合之后得到了新的生命,更多的中國傳統藝術元素都能在數字媒體藝術作品里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給予數字媒體藝術作品新的創作靈感。
我們在創作一幅傳統的水墨畫時,是運用了水與墨這兩種材料對作品立意進行表達。而運用了水墨元素的數字媒體藝術作品,則是需要將水墨元素與其他材料相結合應用,在應用的過程中水墨元素就有了新的變化,產生了不同的應用方法。
首先,在應用的過程中要遵循客觀創作規律。任何事物都有其自身的固有規律,在進行藝術元素應用作品創作時需要對其加以遵循,從而能更好的呈現出作品的藝術效果。在水墨元素的應用過程中就需要充分考慮到水墨元素和數字媒體藝術客觀創作規律,在遵循客觀規律的原則下,發揮主觀想象力對水墨元素加以創新,找尋融合的切入點,最終達到理想的藝術效果。
其次,在應用的過程中要遵循功能與藝術相結合的原則。大多數的數字媒體藝術作品都有一定的功能性,作品是要服務生活的。例如廣告要能廣而告之,影視作品要能讓觀者了解所傳達的信息內涵等。因此數字媒體藝術作品在被制作出來之后,不但要有一定的藝術美感,還應發揮其應有的功能性,從而達到其創作的目的。
首先,在數字媒體藝術作品中直接應用水墨元素的表現方式。但是這里的“直接”并不意味著生搬硬套,而是在遵循水墨這一藝術形式客觀創作原則的基礎上,對其表現技巧進行借鑒與吸收,再根據藝術作品的審美需要,結合數字技術進行調整和修改后形成數字媒體藝術作品。
其次,在數字媒體藝術作品中創新水墨藝術的表現方式。不同時期的藝術審美是不盡相同的,所以在當今時代背景下創作出來的數字媒體藝術作品,應當要符合現代人的審美要求。對水墨元素的應用表現方式上進行改造創新,賦予水墨元素更加符合現代人視覺審美的造型方式與表現形式,最終引起觀者的藝術共鳴。例如在張藝謀電影《影》中,以水墨元素為電影主基調,運用借鑒了中國的潑墨山水畫中的墨色特點,通過對水墨元素的表現整部影片畫面效果更加飄逸自然,給觀影者強烈的中國傳統文化韻味的獨特體驗。
水墨元素在數字媒體藝術中的應用,是符合當下信息社會的實際審美需求的。把水墨元素這樣具有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特征的設計元素與數字媒體藝術相融合,所創作出來的數字媒體藝術作品散發著獨特的民族韻味。水墨元素在數字媒體藝術作品中的應用,也充分體現了數字媒體藝術的包容與創新,在水墨與數字的共同作用下,提升了數字媒體藝術作品的藝術性,促進了中國水墨畫的傳承與創新,滿足了人們更高標準的藝術文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