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丹 江西財經職業學院
著名臺灣學者認為,當一個人沒有觸碰法律底線時,任何人都沒有權利從道德的角度去批判他。然而現代社會剛好相反。互聯網促進了信息的傳播,也為民眾帶來了豐富多彩的生活。而在這一過程中,越來越多的人喜歡站在道德的制高點,去抨擊自己認為不道德,甚至僅僅是不喜歡的東西,樂此不疲。因此,要求傳媒企業正確引導和宣傳,從根本上改變人們對于傳媒的看法,改變其價值觀,發揮大眾傳媒在公正世界信念建構中的作用。
公正世界信念建構的目標是實現對個體的平等審核,并使審核機制無限接近公平。在人類發展過程中,樹立公正世界信念是一種必然,雖然我們的法律在一定程度上還存在調整空間,但是需要民眾遵守法律,促進法律的變更,而不是以個人的評價標準去評價或影響他人。新媒體時代,大眾傳媒促進了公正世界信念的建構,而公正世界信念一方面有助于民眾正確輿論價值觀的形成,一方面有助于社會的穩定。世界在發展過程中需要規范的準則來約束,從這一點上,公正世界信念的出現剛剛好。但筆者認為,公正世界信念在新時期也存在一定的問題。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互聯網信息復雜多樣,尤其是在未經過傳統媒體審核的基礎上,網絡上充斥著大量的負面信息。中小型網站推送的新聞更是未經過審核,對大眾的心理造成極其嚴重的影響。一些人在長期接收這類新聞之后,就會對公正世界產生懷疑,但是不會激發其改變現狀,反而會形成一種錯誤的理念,偏激且個人化。公正世界信念雖然不易實現,但是這一理念并不是完全錯誤,民眾在接受信息時長期產生的心理是很難改變的。同時,很多媒體對于政治、法律上的敏感話題,采取的是保守的播報方法,這樣民眾對于一些事件會產生質疑,反而會造成消極的影響。
大眾在對傳媒新聞進行評判時,會存在一定的偏差。本著公正世界信息的理念,對一些事件進行評價,往往顯示出其不合理的一面。如在女性被強奸案件中,大眾秉著惡有惡報的思想,認為女性穿著過于暴露而產生的結果。邏輯失和對于其判斷事物產生影響,將惡有惡報等思想與公正世界理念思想混淆,對受害人產生二次傷害。
法律體系和傳媒發展的不規范一定的是存在的,但是需要在長期的發展中不斷改進,則符合世界發展的基本規律。而民眾對于一些不合理缺乏耐心,產生質疑、失望直到放棄的思維,對一些事件的看法往往由點及面,如在發生一些貪污受賄案后,就對法律產生質疑,并且認為所有的官員都存在貪污受賄的可能。長期在這種似乎基于公正世界理念出發的前提下,會造成一種錯誤的理念并惡性循環,進而影響其對事物的判斷能力。
傳媒以其先進的技術和豐富的手段影響大眾的理念,對互聯網時代的公正世界信念構建,傳媒可以發揮積極的促進作用。
公正世界信念形成過程告訴我們,大眾在經過若干公平或者不公平的事件之后,就會形成自身對于外界事物的一種對錯觀念。對于個別人而言,特殊經歷會使其成為反抗社會分子,他們時刻會認為社會是不公正的。在互聯網時代,大眾傳媒無論是從信息量、信息的傳播速度和傳播類型上,均較以往快速增長。網絡媒體信息的傳播形式和內容成為影響大眾思想理念的重要因素。在涉及敏感話題時,應積極發揮媒體的作用,做正確而真實的報道,而不是隱藏真相。如某某殺人案,在發生后,應第一時間報道并分析發生原因,一味的隱藏反而使民眾將殺人犯的影響力擴大,造成嚴重的民眾恐慌。因此,在對于公正世界信念的構建上,大眾傳媒通過開放式的宣傳,影響民眾思維,降低民眾鉆牛角尖的可能。
大眾傳媒對于民眾理念的形成和改變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對于發生事件的道德品質的影響,民眾有自身的看法,以往人們遵循善有善報的理念,但是這種理念實際上存在偏差,屬于一種心理上的安慰。并且即使是發達國家,法律也需要經過不停的修訂之后才能符合客觀需求。因此,傳媒應通過宣傳培養正確的理念,培養高素質的民眾,不對一些事件作出偏激的評價,而是養成一種奉獻和犧牲精神,凡事從別人出發,而致力于改善自身的問題。
大眾傳媒在新聞傳播過程中,要遵守道德底線,一方面遵守法律監管的原則,具有正確的價值觀,對事件進行真實的、正確的報道。同時,還應兼具人文關懷。對個體的隱私要給予尊重,利用大眾傳媒來引導民眾對于宏觀領域的社會制度的關注,從客觀事實出發對事件進行評價。在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過程中,社會實際問題的解決是提高競爭力的關鍵,而民眾對于解決問題的效果要保持冷靜的態度,而不是偏激的態度。
公正世界是一種完美化理念,筆者認為,在大千社會中,在法律允許的范疇內,應允許不同形態的群體,個人和行為存在。公正世界源于包容的社會,大眾傳媒作為一種公眾力量,對于正確價值觀的樹立具有十分積極的作用。如何正確運用大眾傳媒手段,實現這一目標,是未來時代發展的主題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