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那一年,我決定辭去北京的工作,回到上海。有天晚上,媽媽拉著我的手,疼愛地責備道,你知道嗎?每次你過安檢,都瀟灑得頭也不回。我一愣,自己從沒意識到這點。
媽媽回憶說,我當初決定畢業去北京工作,她心中不舍,但依然尊重了我的決定。第一次遠行,媽媽去機場送行。一路上,我對未來有著無限憧憬。而她卻懷有心事,一路上沒說幾句話。到了機場,我讓她照看隨身攜帶的雙肩背包,獨自去辦理托運和相關的登機手續。媽媽看著我嬌小的背影,眼眶濕潤了,心也隱隱作痛。
我辦完登機手續,滿臉興奮,媽媽抓著我的手,千言萬語卻無從說起。那些在她心里早已醞釀了一遍又一遍的叮囑,一下子全都堵在了喉嚨口。當她終于記起要說什么時,我已不耐煩地向她揮手了:“我要去安檢了,你快回去吧,放心吧。”說罷,我轉身向安檢的門走去。
媽媽原以為我過安檢的時候一定會回過頭來再看一看她,或者朝她再揮一揮手,可我并沒有回頭。那一刻,她的眼淚忍不住地流了下來。這樣的場景,之后的幾年常常上演,而我卻一直后知后覺。
聽完的那一刻,我有些慶幸,慶幸自己終于不用再來去匆匆了,終于可以安安心心陪在父母身邊了。年輕時,我們很少會意識到生命的不可逆,老去從來不是一瞬間的事,而遲鈍的我們,似乎總是很晚才會醒悟,才會重視父母的感受,發現父母的變化。
人生難得是歡聚,唯有別離多。
有些事可以慢慢來,唯獨陪伴父母這件事一定要快點。
本期故事《上海本幫費玉清 在民間舞臺上唱了幾十年》中的主人公陸先生是一位中年上海爺叔,在上海民間舞臺上唱了幾十年的歌。年過半百的他,是小有名氣的“上海本幫費玉清”。曾經,他也不是沒有能成為費玉清的機遇,但他說自己傳統,早年沒有選擇去外地,有了老婆孩子后就更不愿意去了,他還是安安穩穩地留在上海唱歌,陪伴家人,一唱又是十幾年。馬上就過年了,不要讓你的歡聚被地域限制,陪陪家人,見見朋友,做做自己想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