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佳鋮
31年前,一個短發女孩,行裝簡單,風程仆仆,從溫州坐10多個小時車來到上海。她有一個好聽的名字——谷好好。這年,她是到上海學昆曲的。如今,她已成為了上海昆劇團團長,被稱為是“當今昆曲第一刀馬旦”。
1973年9月,谷好好出生在浙江溫州一個普通家庭,她還有個姐姐。從小,能歌善舞的谷好好就是文藝積極分子,每次有老師和大人問她:“好好,長大了要做什么呀?”谷好好都會脫口而出:“學舞蹈,當舞蹈家。”
關于這個舞蹈家的夢想,谷好好的爸媽都以為孩子是說說而已,但沒想到,12歲那年谷好好就有了實際行動。1985年,北京舞蹈學院的老師到溫州招生,谷好好穿一條粉紅色的裙子,熟練地跳了一段小天鵝舞,引起老師的注意。“小朋友,你才12歲就跳得這么好,好好練,以后肯定有前途。”年幼的谷好好以為老師說這話的意思就是錄取了她,沒想到最后希望還是落空了。爸爸告訴她:“老師這樣說,是對你的肯定,但因為你年齡太小,所以鼓勵你繼續好好練,不要放棄夢想。”
就這樣,谷好好苦練了一年,第二年夏天,上海舞蹈學校來招生,因各個學校的規定不一樣,這次谷好好又“超齡”了。她強忍著眼淚,跟著爸媽回家,連飯也不肯吃。“爸,我到底幾歲才能去學跳舞呀?大了也不是,小了也不是,到底要怎么樣?”說完,她憋了許久的眼淚,決堤而出。爸爸媽媽沒想到,女兒小小年紀,心思就像大人一樣,認定了的事,絕不輕易改變。于是,他們四處打聽,決定送女兒去學跳舞。
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1986年夏秋之交,上海戲曲學校昆曲班發布招生公告,招收會表演、模仿強、有舞蹈功底的“小苗子”。爸爸覺得學昆曲和舞蹈表演有點沾邊,不想錯過這個機會,便鼓勵谷好好去試試看。
這一年9月,13歲的谷好好在爸爸的陪伴下,坐了10多個小時的車,來到上海。一路上,谷好好問的最多的就是:“爸爸,電視里說上海有漂亮皮鞋和好吃的糕點,還有一個大世界,是不是呀?我以后能不能在上海最大的舞臺上跳舞啊?”爸爸也沒去過上海,他答應,這次一定帶著女兒好好玩一玩。
谷好好不知道昆曲是什么,但聽爸爸說可以學跳舞,會有機會上臺,她就暗暗下決心,一定要把握這次機會。在上海市中心的紹興路上,谷好好和爸爸找到了上海昆劇團。經過重重考試,谷好好突出的外形條件和扎實的舞蹈功底,以及不怯場的心理素質,讓劇團老師十分看好。很快,谷好好進入了由俞振飛先生親自督陣的總復試。當年,俞振飛84歲,他是著名昆劇表演藝術家,昆劇小生,他還是上海市戲曲學校校長、上海昆劇團團長、上海京劇院院長和中國文聯副主席。俞振飛對這個來自浙江溫州的小女孩很欣賞,當場就錄取了谷好好。
進入昆曲的世界,谷好好拜王芝泉為師。王芝泉當年45歲,是國家一級演員,主攻刀馬旦,武旦,被戲曲界譽為“中國武旦皇后”。5年里,谷好好跟著王芝泉苦練基本功。這期間,爸爸媽媽常來上海看望和陪伴女兒,他們發現,女兒雖然處在熱鬧的上海市中心,每天卻一門心思練功學藝,爸爸帶她來上海考試時買的漂亮皮鞋,還放在盒子里,一次也沒穿過。“好好,你去過外灘和大世界嗎”,媽媽問谷好好。谷好好說:“沒去過,但老師帶我去過旁邊的淮海公園,我喜歡在那里練功。”結果,爸爸媽媽這么多次到上海,也就只能陪著女兒去淮海公園轉轉,他們感覺到,女兒已經慢慢愛上了昆曲,成了一個英姿颯爽、舞刀弄槍的“女漢子”。
昆劇中,旦角指的是那些面容姣好的女子,刀馬旦是舞槍弄棒的女子的統稱。用現在的話來說:“明明可以靠顏值,卻偏偏要靠武功。”谷好好就是這樣一個人,從戲校畢業后,她進入上海昆劇團。谷好好勤奮好學、刻苦鉆研、從不懈怠,基本功扎實,戲路寬廣,唱念做打翻,技藝全面,全方位繼承了戲曲武旦、刀馬旦的表演技巧。
谷好好深知“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每天她第一個到練功房,最后一個離開,冬練三九、夏練三伏。舞臺演出不分春夏秋冬,每個人物的衣服都是固定的行頭,為了適應舞臺人物的需要,谷好好每到夏天就故意穿著厚厚的衣服練功,冬天卻只穿薄薄的單衣,練就自己的強健體魄和頑強毅力,只為了臺上一招一式干凈利落的手勢和漂亮的身姿。
1994年春天,谷好好正緊張地排演昆劇《擋馬》,該曲目以武戲為主,講述宋朝天波府楊八姐,因其兄楊延昭被困番邦,她喬裝番將,潛入番地的故事。排練中,谷好好苦練“毯子功”,這種功夫難度高,身體各個部位相繼著地,進行撲、跌、翻、滾、騰、躍等動作,這些動作大多以手撐地,或用腳在地面上蹬跳,從而進行向前、向后、向左右兩側翻四面筋斗,在演出時表現出角色豐富的思想情感。谷好好夜以繼日地練習,好多動作都靠手撐地完成。
一天下午,谷好好剛剛練了一個小時,突然聽到“咔嚓”一聲,隨即右手傳來一陣鉆心的痛,整個人倒在地上。谷好好被同事送到附近醫院,經檢查,右手臂骨折。醫生囑咐她休息3個月。谷好好一算,離演出已不到一個月,她休息了兩星期,便扎著綁帶繼續練習。那次演出,谷好好用厚厚的戲服遮住受傷的手臂,給觀眾送上了一臺精彩的表演。演出完畢,谷好好的右手已失去知覺,因疼痛,身上被汗水浸透。媽媽知道女兒的傷,在電話中不停念叨:“你是不打算要這只手了?”谷好好笑著回答:“輕傷不下火線,你們從小就指望我當個不是把我當男孩養的嘛,那我就是半個男孩,你別擔心。”
1999年7月,時任上海昆劇團團長的蔡正仁找到谷好好,希望她能飾演《守門殺監》中王承恩一角。這個角色是個太監,不像谷好好平時反串的娃娃生、小生,角色的挑戰很大。谷好好琢磨,王承恩是太監,不可耍刀耍槍,她想到了甩發。甩發是高難度動作,練習過程非常辛苦。為了增強藝術性,谷好好在甩發時加入了各種技巧,從圈甩、跪甩、平甩到左右甩、前后甩,幾乎練全了各種花式甩發。當時天氣炎熱,谷好好從一次甩10分鐘、20分鐘到每天甩三四個小時。練完后,她總是頭暈腦脹,東西也吃不下。連續一個月的練習,谷好好得了嚴重的頸椎病,頸椎曲度變直,頭都抬不起來,有時要靠在下巴處墊毛巾才能把腦袋撐起來。不過,谷好好邊打圈邊甩發的功力,已成了她的絕活,無人匹敵。同事也因此送她個稱號“累不死的谷好好”。
長年高強度的排練,谷好好早已渾身是傷。媽媽心疼女兒,一有空就到上海來陪伴。以往媽媽到上海,谷好好晚上都喜歡粘著媽媽睡,但媽媽發現,女兒慢慢和自己“疏遠”了,不僅不再嚷著要和自己一起睡,連有時換些貼身衣服都要躲開她。其實谷好好是為了不讓她看到身上的傷,怕她心疼。
2011年,谷好好排練《寶蓮燈》期間,媽媽又到上海陪她。那天深夜,谷好好上洗手間,突然驚叫,媽媽趕緊跑過去,只見谷好好臉色發白,當時38歲的她像小女孩一樣,嚇得躲進媽媽懷里。原來,她發現自己小便時有血……次日一早,媽媽帶著谷好好去醫院,醫生說那是因為壓力過大,勞累過度導致的血尿,服用一點清熱解毒的藥,休息一段時間就好了。
在媽媽的嚴厲監督下,谷好好總算安安分分休息了一段時間,辛虧她之前抓緊排練,待正式演出時也跟得上同事的節奏,演出依然精彩完美。
這么多年,谷好好獨自在上海打拼,還遠赴世界各地演出,她心中最牽掛的還是家人,最想念的還是那一口家鄉菜。不幸的是,多年前,爸爸因病離世,谷好好總覺得自己還沒來得及好好盡孝,爸爸卻走了。每年清明節,谷好好總是格外思念爸爸。2011年清明節,谷好好在日記本里寫下一段話:“都說我長得像父親,我只有拼命地回憶,可是那么的模糊!常常夢見他,狠狠地呼他:爸爸!可醒來淚眼模糊!這樣的季節,讓我們都靜心懷念遠方的親人!”
2012年清明,谷好好又寫到:“不知誰能轉告他:爸爸,我想你!女兒。” 爸爸走了多年,谷好好總想著多陪陪媽媽,每年母親節,她只要有時間,都會和媽媽團聚。2011年5月7日,谷好好在海外演出,知道5月13日的母親節無法和媽媽團聚,她在當地的商場給媽媽挑了一只皮夾,里面放上自己和媽媽的合影,準備回去后給媽媽一個驚喜。媽媽收到這份遲到的母親節禮物,依然感動滿滿,覺得女兒特別有心。媽媽一直舍不得用這只皮夾,但會隨身攜帶,里面只有一張母女合影,媽媽遇到老姐妹,總忍不住拿出皮夾,幸福地炫耀。有個老姐妹說,幸虧谷好好買的是一只牛皮皮夾,不然,皮夾就算不被她媽媽用壞,也早已經被“炫耀”壞了。
2012年2月23日,農歷二月初二,是民俗“龍頭節”,按照溫州習俗,這天要吃芥菜飯,芥菜飯是溫州傳統小吃,飯松菜嫩,香甘爽口,并有“吃了芥菜飯不生疥瘡”的說法。這天一大早,谷好好就給媽媽打電話:“你別忘了做芥菜飯,雖然我吃不到,但媽媽做的芥菜飯最香了,香味能飄到上海。”媽媽笑得合不攏嘴,說當天谷好好姐姐會帶著她女兒樂樂回家吃飯,很希望谷好好也能抽空回家,媽媽想女兒了。其實,每當“龍頭節”,谷好好機會想到上世紀90年代初,她剛到上海不久,有一年“龍頭節”,爸爸媽媽特地坐了10多個小時的汽車,只為給她送上媽媽親手做的“薺菜飯”。谷好好說:“爸媽當年是‘有愛任性,但現在我可不允許他們‘任性”了,畢竟年紀大了,不能說走就走。
2013年,春節期間,谷好好回家和家人團聚,還特地帶已95歲的外婆,還有媽媽、姐姐及外甥女,在溫州當地的景點游玩,留下一張溫馨的四代同堂合影。這次,讓外婆最開心的是,谷好好在一個假山的長廊亭里單獨為她唱了一首昆曲。谷好好摟著外婆說:“今天我只單獨為你,為家里人唱戲。”當時,不少游客認出了谷好好,紛紛駐足傾聽,還有游客說:“外孫女唱得這么好,外婆肯定也很厲害,請外婆來一曲。”外婆笑得紅了臉,谷好好大方得抱著外婆,祖孫倆合唱了一曲。姐姐在一邊為他們留下珍貴的“演出照”。這幾年,外婆一直嘮叨,幸福地回憶著這段往事,對親朋好友說:“做一個名人的外婆真是了不起,我為好好感到自豪。”
谷好好經常說自己是“戲癡”,這輩子就嫁給了昆曲。回想起2001年,那年她28歲,風華正茂,上海昆劇團為她舉辦專場,這也是劇團第一次為青年演員辦專場,表演的曲目是《扈家莊》。在師傅王芝泉的指導下,這個曲目在逸夫舞臺亮相。而就在她演出的前兩天,聯合國宣布昆曲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這對于谷好好來說,是非常有意義的。
如今,31年結緣昆曲,谷好好主演了《借扇》、《昭君出塞》、《金山寺》、《劈山救母》、《請神降妖》、《盜仙草》等昆劇,擔當刀馬旦、武旦,還跨演花旦、刺殺旦、老旦、小生、娃娃生等各種行當,有“百變刀馬”之美譽,又被譽為當今全國昆曲舞臺上的“第一刀馬旦”。谷好好將中國戲劇梅花獎、文華表演獎、上海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主角獎等重大獎項都收入囊中。2013年,她出任上海昆劇團團長。讓這門古老、有些寂寞的藝術重新煥發青春活力,谷好好試著讓昆曲走進校園,讓這門古老、有些寂寞的藝術重新煥發青春活力,她多次赴上海戲劇學院、上海大學、上海師范大學、上海交大等高校的學生講授昆曲,積極發展昆劇粉絲,目前發展建立的上昆固定的粉絲“昆蟲”會員已有10000多人。
2017年初冬的一個早晨,谷好好剛走到上海昆劇團門口,正巧碰上一對母女。10歲左右的女孩見到谷好好,興奮地叫了聲:“昭君姐姐。”谷好好驚訝地走上前去和她們交流。那位母親說:“我女兒是地道的‘昆蟲,你演的《昭君出塞》,她看了不下10遍。”谷好好蹲下身,摸摸女孩的頭:“看到你真高興,你可能是年齡最小的‘昆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