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露揚
2018年2月28日,新三板公司邁得醫療工業設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邁得醫療”)向證監會提交了首次公開發行招股說明書。公司擬登陸上交所,計劃募集資金2.64億元,用于醫用耗材智能裝備產業化建設和技術中心建設項目,保薦機構為國信證券。
這家新三板企業究竟能否順利上市?IPO之路上又存在哪些問題?帶著這些問題,《投資者報》記者詳細閱讀了邁得醫療的招股說明書及其他行業資料,并設法與邁得醫療的相關負責人取得聯系,獲得部分解答。
根據公開資料,在財務數據上,2014~2017年,邁得醫療分別實現營業收入1.41億元、1.45億元、1.39億元和1.73億元,同期凈利潤分別為2451.23萬元、3218.79萬元、2339.69萬元和5584.04萬元。

對于2017年營收的良好表現,邁得醫療的相關負責人對《投資者報》記者表示,增長的原因主要系本年度公司連線機/血液凈化類增加2190.78萬元,隨著國內大中型醫用耗材生產企業對透析器和管路等耗材生產工藝的掌握,并開始逐步擴建血液透析類耗材的生產線,客戶對公司血液凈化類智能裝備的需求不斷增加。
該負責人稱,2015年邁得醫療成功研發了透析器自動組裝機,該產品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于2015年和2016年交付給客戶,客戶使用后較為滿意,于是2017年該產品銷售收入進一步增加使得連線機/血液凈化類產品收入增長。
根據公開信息,邁得醫療的主營業務為醫用耗材智能裝備的研發、生產、銷售和服務,現有的設備產品主要用作一次性醫用耗材自動化組裝及檢測的生產設備,下游客戶主要為各類醫用耗材生產廠商。
據了解,醫用耗材智能裝備是整個醫用耗材生產工藝環節中的一部分,對于下游客戶而言,引進智能裝備是對生產工藝方式的改進。在研發生產過程中,雙方要進行有針對性的溝通,因此邁得醫療所生產的產品都是非標準定制化產品,且價格也比較高,單臺價格從30余萬元到200多萬元不等。加上生產注射器、血液透析設備的下游大的生產商不多,主要為幾家A股上市公司,所以邁得醫療每年賣出的設備數量也有限。以2016年為例,全年公司安全輸注類產品共賣出71臺,血液凈化類產品共賣出8臺,銷售收入就共占到當年1.4億元營業收入的97%左右。
那么主要產品如此單一是否會對公司未來的盈利造成很大的不確定性?邁得醫療的相關負責人對《投資者報》記者表示,邁得醫療僅將品類眾多的產品分類到簡單的幾大類來統計,而這幾大類其中根據功能不同的品種眾多,不存在產品品種單一情況。截至2017年12月31日,公司已簽訂但未實現收入的在手訂單金額為1.02億元(含稅),公司目前積極開發新客戶,積極洽談目前預計合作訂單足以支撐公司未來經營發展。
該負責人還表示,公司目前擁有專利164項,2015~2017年,邁得醫療研發投入的金額分別為1266.69萬元、1369.66萬元和1381.58萬元,僅2017年在研發項目就有27項。2017年較2016年人員增加71人,公司已經有足夠的技術及人員儲備來實現生產力的提升。
據了解,公司為江西洪達、三鑫醫療、山東威高、江西科倫等主要客戶供應醫用耗材智能裝備。報告期內,公司呈現出主要客戶銷售收入較為集中的特點。2015年、2016年及2017年,公司向排名前五名客戶的銷售收入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 72.11%、75.62%及 56.25%。由于公司對主要客戶的銷售收入占營業收入的比例相對較高,如果部分客戶出于經營狀況或需求變化原因,大幅削減對公司產品的采購,將會影響公司經營業績。
對于如何應對可能出現的客戶變動風險,邁得醫療的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公司與下游國內外知名醫用耗材生產廠商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客戶經營狀況良好,且公司目前積極開發新客戶,2017年發展了部分大型醫療器械公司客戶。
《投資者報》記者還注意到,根據招股說明書,2015~2017年各期期末,公司應收賬款賬面價值分別為6038.42萬元、8041.38萬元和6080.63萬元,占流動資產的比例分別為45.58%、52.36%和28.63%,占資產總額的比例分別為28.57%、35.02%和21.46%。這意味著,公司賬齡一年以內應收賬款余額占比均保持在較高水平,一旦公司主要客戶的財務狀況出現惡化,或者經營情況、商業信用發生重大不利變化,公司將可能面臨著不小的壞賬風險。
對于如何應對這一風險,邁得醫療相關負責人對《投資者報》記者表示,目前公司應收賬款主要采用賬齡分析法計提壞賬準備,具體政策為:賬齡在1年以內,計提比例為5%;1~2年的,為10%;2~3年的,為30%;3~4年的,為50%;4年以上的,為100%,壞賬準備計提政策較為穩健,符合會計準則規定。而且在報告期內,公司回款情況良好,未發生主要客戶財務惡化情況。
雖然存在著種種不確定性,但隨著新版《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條例》、《飛行檢查辦法》等監管政策的修訂出臺,具有競爭實力的大、中型醫用耗材制造企業,或將主動或者在市場引導下向高質量產品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