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全媒體時代地市報專版該如何走出自己的特色之路?大同日報傳媒集團在搭建全媒體矩陣、做好融報道方面,在利用信譽平臺、放大品牌影響力方面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利用新媒體,讓傳統媒體揚長避短,優勢更優,短板接上,主流媒體的專版功能升級換代。
關鍵詞 全媒體;融報道;平臺優勢;品牌影響;大同傳媒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0360(2018)03-0101-02
1 搭建全媒體矩陣 揚長避短融報道
隨著傳統媒體的變革,適應新形勢,從2015年開始,大同日報傳媒集團也進行了變革。在這其中,專版的改革力度可謂之最大。以房地產專版為例。首先成立了房產頻道周刊部;然后建立了房地產專版全媒體報道矩陣,包括:《大同日報·地產周刊》(每周三《大同日報》6版),《大同晚報·樓市周刊》(每周四《大同晚報》10版),大同新聞網PC端房產頻道,掌中大同App房產頻道,大同日報第一房產公眾微信號。專版人員身份從單一的編輯記者立馬轉型為全媒體全能型人才:采訪拿回來的稿件,要能上得了報紙,還得再加工成適合網絡、微信平臺推送;技術運用也得跟上,會制作微信,能App后臺推送,能大量運用圖片寫作,也得會App視頻直播。
在人員轉型的基礎上,適應新形勢,利用新媒體,揚長避短融報道,辦出全媒體時代的特色,專版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動力。
1)強化本地優勢,內容上做足文章。與國家、省級行業媒體相比,作為地市報房地產行業專版,由于地域性因素,其更具有豐厚的新聞資源優勢,容易在第一時間掌握本地房地產行業的新聞賣點,更具貼近性,更容易與當地百姓的關注點契合;與地市報前端版面相比,專版文章形式又更為活潑,文章選題更為軟性,行業新聞分析更為透徹,內容更為百姓喜聞樂見。所以,專版的優勢從來就是內容為王,在本地化上做好做足文章更是專版的生
命力。
全媒體時代,地市報專版的這一優勢不僅不能丟,還必須發揚光大,在本土新聞上挖掘得更深更透徹。在此基礎上,運用新媒體思維,將內容更加精細化、專業化、項目式的運營化操作,以期更加適應受眾的需求;同時運用新媒體技術,比如動態數據、視頻、音頻等,改變內容的表現方式、閱讀方式,讓受眾可以立體化、全景式地獲取內容。
大同曾經是中國最著名的“煤都”,但過度開采挖煤也使城市生態環境遭到破壞。近年來,隨著大同經濟轉型發展,大力度進行城市建設,大同的城市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藍天白云、花香鳥語成為新常態。加之大同地處高緯度,夏天氣溫不高,因此被冠以“夏都”的稱號。有感于此,在2016年的盛夏之際,《大同晚報·樓市大觀》專版策劃刊發了一篇文章《炎夏,必須呆在大同的理由》,從大同宜居角度出發,全面闡述了這個城市今非昔比的變化,給出了呆在大同的N個理由。文章見報后得到讀者的一致好評。報紙是原創內容的提供者,與網絡聯手,將之放到網絡平臺推廣,形成在網上二次、多次傳播,將有效擴大讀者群,增加閱讀量和影響力。全媒體矩陣這時該顯身手了。為此,在文章見報當天,在添加眾多大同獨具地方辨識度的美圖之后,變更題目為“全國15個避暑城市唯大同稱夏都,怪不得大同人夏天哪里都不想去”,這篇文章又在大同新聞網、掌中大同App、大同傳媒微信公眾平臺同步推出。結果是,此文在各大朋友圈瘋傳,大同人的家鄉自豪感爆棚,點擊量達到10萬+。分析后臺數據,有相當比例的點擊量是外地用戶貢獻的。可見有著明顯地方烙印與內涵的專版文章,再加以新媒體手段的運用,影響力是不容小覷。
2015年5月,大同市住房公積金新政策出臺,這可是事關每個大同老百姓切身利益的政策。為此,《大同日報·地產周刊》、《大同晚報·樓市大觀》、微信平臺、掌中大同App房產頻道、大同新聞網房產頻道同時開辟專欄,充分利用自己的全媒體陣容,在報紙、網絡、新媒體集中火力鋪開宣傳陣勢,解讀新政,講解實例,現場報道,從各個角度為市民送去他們最想了解知道的內容。
2)借助新媒體,在融合中創新內容生產。全媒體平臺的搭建,讓報紙專版原創文章無論從文字內容擴容上,還是圖片創意上,以及視頻運用等方面都有了無限融合的可能,從而使專版文章更立體更豐富更實用,在融合中創新內容生產。
2016年春節臨近的時候,針對大同生態環境越來越好,宜居條件日益改善,越來越多的在外大同人有意愿回故鄉買房置地的想法,《大同晚報·樓市周刊》專版策劃了一個選題《返鄉置業》,但由于報紙版面篇幅的限制,文章只能對現象成因等進行分析,可讀性很強,但實用性鏈接欠缺。于是,在專版文章見報當日,在微信公眾平臺上、在掌中大同App房產頻道上,同時推出了《返鄉置業十大樓盤》,不僅有報紙現象原因的分析,同時將返鄉置業適合購買的數家樓盤也一一列出,詳細標出各家地理位置、戶型、物業、配套、周邊教育資源、價格等各項參數,還有圖有真相,為購房者提供了最實用的入手攻略。為便于讀者閱讀查找,使傳播平臺之間更好銜接,在報紙專版文章末尾還留下了二維碼,讀者掃碼二維碼,就可在手機上點開進行深度閱讀了解。
類似的策劃還有很多,三八國際婦女節之際,針對女性購房群體增多,推出《女神的戰衣》;大同市教育局學區劃分新版圖出臺后,立即推出有關學校周邊樓盤盤點策劃專題……這些策劃都是從紙媒延伸到新媒體,再運用新媒體手段再創作,使之更具實用性。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全媒體融合,為運用攝影圖片進行創新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空間。像上文提到的《炎夏,必須呆在大同的理由》這個10萬+文章,也是因為微信文章里添加了更多的大同美景圖片,才使文章內容更飽滿,視覺沖擊力更強,充分彌補了報紙版面篇幅限制的軟肋。
2 利用信譽平臺優勢 放大專版品牌影響力
地方黨報在當地有著舉足輕重的新聞宣傳和輿論引導作用,是老百姓最可信賴的“喉舌”。尤其在當前各種自媒體紛紛發聲的語境下,當受眾不知真假無從判斷時,地方上最具公信力的當是地方黨報。利用這一信譽平臺優勢,增加服務性功能,放大地市報專版的品牌影響力,使專版功能升級換代,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贏。
1)增強互動性服務性。專版吸引讀者重要的一條就是服務性。全媒體融合中,大同新聞網房產頻道設置了房屋租售、置業指南、新盤推薦等服務性很強的欄目,同時設置互動版塊看房團。大同日報第一房產公眾微信號則開設房屋交易平臺,供讀者免費發布房產供求信息,還有購房團報名系統、公積金查詢等實用欄目,力求最大化地整合行業資源,構建一個可以滿足大同市民居生活的服務平臺。
策劃活動,這也是增強互動性、擴大影響力的有效手段。品質樓盤時代,大同的樓盤越蓋越美,尤其是社區里的園林景觀美不勝收,爭奇斗艷。同時,電子產品時代,幾乎人人都是攝影師;更重要一點,全媒體時代,攝影圖片迎來廣闊天地。為此,2015年年初,房產頻道策劃推出了大同“最美樓盤”評選活動。紙媒發布新聞,微信平臺推出海量美圖,同時在紙媒和微信平臺上接受公眾投票。作為大同日報傳媒集團房地產專版全媒體矩陣成立后推出的第一個策劃活動,這次活動關注人數超過6萬人次,在大同房地產行業內引起了很大的震動,好多參評樓盤動員全社區業主投票,各社區你追我趕,在行業內形成了良好的競爭氛圍。2016年11月中旬,房產頻道聯合大同市房管局,舉辦了大同市首屆“十佳物業”評選,微信公眾號參與人數居然達到百萬,大同市民參與的熱情空前高漲,大同日報傳媒集團報紙專版的影響力再次得到提升。
2)嘗試跨界辦展會。借助地方主流媒體專版的影響力,借助媒體自身的諸多優勢,跨界辦展會,讓專版更具貼近性,功能升級換代,品牌影響力再延伸。大同日報傳媒集團房產頻道在這方面進行了有益的嘗試。
2014年,在借鑒北京青年報主辦北京房地產展示交易會(簡稱“北京房展”)的一些可行做法后,大同日報傳媒集團房產頻道邁出了跨界辦活動的嘗試。在集團相關部門的配合下,2014年,首屆大同房博會正式亮相。如今,大同房博會已連續舉辦四屆,成為大同最具影響力的房地產行業展會。
在展會期間,大同日報傳媒集團房地產專版的全媒體矩陣大顯身手。紙媒、網絡、App、微信平臺全面鋪開宣傳陣勢。為了方便市民提前全方位了解房博會的相關內容,展會前一個月開始,大同日報第一房產微信平臺、大同新聞網房產頻道、App房產頻道每日發布展會相關動態和信息。在展會前一天,《大同晚報·樓市周刊》還特別制作了多達32個版面的房博會會刊,讓市民提前通過會刊了解展會內容。開展4天,利用掌中大同App優勢,連續直播4天,讓展會現場傳遍全城。正因為主流媒體的傳播功能和強大的向心力,為這次活動構建了承載平臺。
參考文獻
[1]劉均.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融合發展探析[J].中國地市報人,2017(5):28-29.
[2]郜曉雁.主流媒體跨界展會的有益嘗試[J].新西部,2015(2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