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哲宇 王廷軒
摘 要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從根本上改變了大眾傳播媒介的力量分布,互聯網傳播平臺日益成為最主要、最具社會影響力的影視產品傳播陣地。伴隨著互聯網視頻網站的發展,適應著分眾傳播的需要,互聯網視頻網站陸續開通了專業性紀錄片頻道,這些新媒體紀錄片傳播渠道與傳統媒體在發展路徑、運營模式等方面存在著顯著差異,文章以此為切口對相關現象進行了比較研究。
關鍵詞 紀錄片 互聯網 頻道 傳播 新媒體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0360(2018)03-0103-02
2005年4月23日,一段名為《Me at the zoo》的視頻被上傳到一個名不見經轉的網站——YouTube。在當時,即便是最大膽的預言家也不會猜想到,幾個大學生設計的這個視頻網站將會在短短幾年時間里席卷全球,甚至改變很多人的生活
方式。
在YouTube和樂視網所引發的示范效應鼓舞之下,短短幾年時間,國內的視頻網站呈現出井噴式的發展態勢。先后出現了中國博客網、土豆網、我樂網、優酷網、酷六網、激動網、PPTV、PPS等數百家規模不同的網站。由于YouTube在短時間內獲得的巨大成功,及其創辦僅僅一年半之后就被世界互聯網巨頭Google公司以16.5億美元的天價收購。這給中國的視頻網站們以巨大的啟迪:一方面,認識到了視頻網站所蘊含的巨大的商機;另一方面,在大干快上的互聯網經濟氛圍中,YouTube模式也在短時間內主導了中國視頻網站的發展傾向。包括優酷網、土豆網、酷六網等一大批視頻網站在內,都采用了YouTube式的用戶自行上傳視頻、用戶內容生成模式和視頻分享模式。
由于網民使用人數的激增和國家對網絡盜版及非法視頻網站的打擊日益嚴厲,已經獲得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的主流視頻網站們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經過10余年的發展,我國的視頻網站目前形成了以國有媒體機構網絡電視臺(如中央電視臺下屬的中國網絡電視臺、新華社下屬的新華視頻網等)、門戶網站視頻平臺(如鳳凰視頻、搜狐視頻、新浪視頻等)以及商業視頻網站(如優酷視頻、愛奇藝視頻等)為主的三足鼎立之勢。其中,尤以商業視頻網站呈現出最為獨特的活力、最為多樣的發展模式和最為多元的發展特點,其進而形成了不同的類型特征:
1)以優酷、土豆為代表的用戶自制和版權購買模式,其逐漸向綜合性視頻傳媒機構發展。
2)以PPTV、PPS等為代表的P2P客戶端型,通過互聯網或網絡電視實現在線點播。
3)以樂視、愛奇藝為代表的依托版權購買形成的以正版影視劇為主要內容構成的模式。
4)以六間房、酷米視頻等代表的垂直專題劃分類型視頻網站。
5)以快播、迅雷為代表的應用軟件附加搜索及播放功能的下載類視頻播出平臺。這些視頻網站的爆發式出現為紀錄片的傳播提供了新的平臺。
“在新媒體生存發展的時代,信息不再是稀缺資源,……相反,受眾的注意力作為一種不可再生和復制的準天然資源,卻成了市場追逐的對象。……在這一形勢下,分眾化傳播成為優化信息、規避信息同質化、實現傳播效果最大化的重要手段。”[1]在分眾傳播概念的指導下,互聯網視頻播出平臺開始加大了專業頻道的建設,紀錄片專業頻道開始在各大視頻網站中集中涌現。
2009年8月,搜狐視頻在國內眾多視頻網站中率先開通了紀錄片頻道,使得紀錄片與電影、電視劇、綜藝等影視藝術形態同樣在網絡上獲得了屬于自己的獨立傳播平臺。根據搜狐公司2009年度總結公告顯示:“2009年,隨著互聯網視頻用戶迅猛增長及對盜版視頻的打擊,視頻行業顯示出新的發展趨勢,根據最新的視頻數據調查,網友最期待看到的視頻內容中,‘紀錄片竟以高達35%的投票率排名第一,超過了28%的美劇、22%的日韓劇等。”
受到搜狐視頻紀錄片頻道開通后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示范性影響。其他視頻網站也紛紛開通紀錄片頻道或紀實頻道。2009年12月,原中央電視臺網全面改版為中國網絡電視臺,并且同步開通了紀錄片頻道;2010年4月,百度旗下的視頻網站愛奇藝也開辦了紀錄片頻道;2010年9月,鳳凰傳媒集團的鳳凰網開通了紀錄片頻道;2011年6月,騰訊視頻開通了紀錄片頻道。
目前,國內主流視頻網站基本都已經完成了紀錄片專業頻道或紀實頻道的開通。根據視頻網站運營模式的差異,這些網站開通的紀錄片頻道具有明顯的差異和不同,大體上可以分為以下幾種形式。
1)用戶自行上傳模式。其中以優酷、土豆等老牌視頻網站為代表,近年來新出現的AcFun、Bilibili彈幕視頻網也屬于此類型。由于互聯網的開放性和社交媒體屬性,視頻網站開放視頻上傳的通道,允許用戶自行上傳,極大地調動了使用者的積極性。很多網絡用戶可以將自己自行制作的網絡視頻上傳和分享,從而使得網絡紀錄片播出平臺呈現出極為快速的發展趨勢。但是自行上傳視頻,也意味著視頻網站無法做到對上傳者的行為進行全面的審查,不排除上傳者可能會上傳與國內法律相抵觸或涉及到版權問題的影片,因而也使得網站承擔了相應的風險。“多數網絡紀錄片頻道僅是簡單地上傳,對內容缺乏精編意識,沒能很好地對資源進行多元價值開發。毋庸諱言,用戶上傳的紀錄片良莠不齊,品質也無法保證,造成網絡紀錄片的質量不穩定。”[2]因而,隨著紀錄片商業價值的提高和觀眾關注度的增長,相當多的該類型紀錄片播出平臺也開始進行自制紀錄片的嘗試,例如優酷自制的《侶行》《搖搖晃晃的人間》《我是誰》《非凡之旅——進藏》等均取得了不俗的成績。
2)版權購買引進模式。在眾多視頻網站中樂視、愛奇藝等視頻網站選擇了以購買正版紀錄片版權的方式來充實自己的儲備。對于紀錄片頻道來說,購買正版資源并擁有播放版權,具有顯而易見的好處:其一,避免了用戶自行上傳可能導致的違法情況和版權糾紛;其二,避免了上傳視頻良莠不齊和品質低劣;其三,可以通過有針對性地購買某些題材的紀錄片作品對可預見的新聞事件或熱點事件進行相關題材的紀錄片準備。如愛奇藝與紀錄片生產機構進行合作,獨家播出了熱門紀錄片《臺北故宮》《圓明園》等。除了中國網絡電視臺、鳳凰網一類本身依靠傳統媒體,擁有大量紀錄片視頻資源儲備的紀錄片視頻播出平臺外,其余網絡視頻紀錄片播出平臺都不同程度地采用了購買版權的模式,有些完全依賴于版權購買;也有一些在用戶自行上傳的同時,通過購買版權充實了紀錄片資源儲備。正版版權購買引進的紀錄片作品,其普遍藝術品質較高、商業價值凸顯,題材上能夠更加吸引廣大網民的視線,其已成為紀錄片播出平臺的重要資源。
3)自有資源整合模式。另有一類,如中國網絡電視臺和鳳凰視頻等依托自身隸屬的媒體集團的視頻資源積累,本身就具備了較為豐富的紀錄片視頻資源儲備。如中國網絡電視臺,其前身為中央電視臺網,中央電視臺自1958年成立以來,播出了海量的紀錄片作品。其中有相當部分在國內外具有廣泛的社會影響,有些是中國紀錄片行業發展歷程中不可忽視的典范佳作,有些甚至可以說是一個時代的影像烙印。這些儲備的紀錄片資源經過數字化處理,陸續上傳到中國網絡電視臺的紀錄片頻道,成為了其最初的紀錄片來源。與此同時,近年來,伴隨著中央電視臺紀錄頻道的開播和紀錄片在各個頻道的熱播,大量熱播紀錄片作品也成為中國網絡電視臺的影像資源。央視熱播的紀錄片幾乎都可以同步在該網站進行網絡點播觀看,觀眾如果錯過電視播放,也可以通過在線觀看的方式在播出后進行再度欣賞,這對網民具有極強的吸引力。
視頻網站上的紀錄片頻道與電視媒體的紀錄片頻道共同構成了當前紀錄片傳播的主陣地。過去由于傳播渠道的官方壟斷性質,使得民間紀錄片的力量受到壓抑而無法釋放。即便進行紀錄片藝術探索,因為不能得到主流媒體的認同,也只能局限在大專院校和藝術沙龍的小范圍交流中而無法和廣大觀眾見面,也就無法產生更為廣泛的社會影響。由于視頻網站的出現,這種情況發生了極大改變。對于紀錄片的拍攝者和觀看者來說,視頻網站的出現從根本上改變了紀錄片傳播渠道的壟斷和觀看方式的單一。對于前者來說,藝術作品找到了交流和傳播的渠道,甚至可能通過網絡傳播產生極大的轟動效應或經濟效益;而對后者來說,在網絡傳播環境下,由于中國數以億計的網民人數,使得即便紀錄片的觀看群體相對電影和電視劇等為少,但是由于基數的巨大,其觀看人群仍是不可忽視的一個巨大群體,而由于這個群體的高知、高薪、高學歷特征,就使得其更具有商業價值和廣告價值,這就進一步促進了紀錄片網絡傳播平臺的快速發展和影響擴大。
參考文獻
[1]張壁耕,殷大偉.分眾化時代新媒體的作為[J].新聞愛好者,2010(20):22.
[2]馮菊香.網絡紀錄片頻道發展困境與“自制“模式解析[J].新聞知識,2014(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