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芳
摘 要 信息技術的發展讓出版社在出版各種介質出版物的過程中形成了大量數字文件,數字資源的管理和開發問題也隨之而來。目前,國內出版社對自有的數字資產并未實現有效管理和開發,究其原因,有觀念的局限、技術的落后以及管理制度的陳舊等。鑒于數字資產在出版經營活動中的作用越來越大,整合資源,實現數字資產增值已成為出版社當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 出版社;數字資產開發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0360(2018)02-0031-02
1 相關概念
過去人們也許會為缺少信息來源而發愁,但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一方面是信息來源廣泛;另一方面是信息噪音過大,常使人們陷入“豐富的信息、貧乏的知識”的苦惱當中。如何獲取有效的信息成了人們日益關心的問題。這一狀況為媒體數字資產的開發利用提供了廣闊的前景。
1)數字資產及特征。指的是以電子數據形式存在的一種知識產權,它包括計算機軟件、多媒體產品、專業數據庫以及電子出版物等。作為一種特殊的無形資產,它具有可定義性、可計量性、相關性和可靠性,理應被單獨確認、計量和報告。
其主要特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沒有存貨形態,以抽象的形式存在磁介質中;(2)數量上的無限性和作為資產的稀缺性;(3)看不見生產過程,嚴格來說,其生產過程是復制、刻錄過程,是看不見的;(4)成本遞減,生產成本與生產數量成反比例關系;(5)其銷售方式的多樣性是有形資產銷售無法比擬的。
隨著信息技術產業的不斷發展、成熟,數字資產將成為市場的重要資源,關系到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如何對數字資產進行有效的管理,實現數字資產的增值需要我們進一步關注和思考。
2)IP及其開發。IP(intellectual property),即知識產權,通常包含三大體系,著作權、專利權和商標權,其中著作權通常是文化產業研究中的聚焦點。IP最開始在影視行業提出時,其概念僅限于知識產權框架而已,即可供電影改編的知識產權作品。但近年來IP出現了明顯的語義泛化現象①,其形式愈加多樣,包括文學作品、游戲、漫畫等,或者是一個概念、一個形象甚至一句流
行語。
如今,各個行業間的界限與壁壘正在逐步消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產業格局日趨形成。在這樣的產業背景下,圍繞IP進行的一系列文化產業的改編和開發持續升溫。在互聯網技術推動下,越來越多的開發者依托媒體資源,將和受眾需求、情感、價值觀相聯系的且具備跨媒介商業化能力的特殊文化資本——IP作為開發對象,驅動已有媒體資源圍繞IP運轉,以IP品牌塑造影響力為目標,進行全產業鏈的深度整合,實現優質IP文化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重增值。
2 出版社數字資產來源及現狀
出版業擁有豐富的數字信息資源,包括以數字形式存在的各種信息。如果能對這些數字資產合理開發、有效利用,不僅可以使出版社增加巨大的經濟附加值,利于出版業的整體利益和長遠發展;而且能為社會提供更好的信息服務,推動社會數字化進程。
1)出版社數字資產主要來源。出版數字資產的主要來源有以下方面:(1)在計算機或各類數字設備上生成的文本文件、版式設計文件、排版過程文件、圖形和圖像文件、成品排版文件以及PDF格式全系列文件;(2)音像出版物的各類數字文件;(3)電子出版物的各類數字文件;(4)互聯網出版物的各類數字文件②。
要想充分利用這些數字資產,首先需要對其完成收集、存貯、分類、聚類等基礎性工作。這項工作投入大、成本高、耗時長,但不可或缺。只有具備了相當數量的累積,日后才能利用好這些數字
資產。
2)出版社數字資產的管理現狀。目前,國內出版社一般都只有ERP系統,缺乏一個完整的數字資產管理系統,管理制度的缺失使得數字資源的資產性質并不明確。大部分出版社在進行資產核算時都會將數字完全等同于無形資產,認為其再利用的可能性較低,不值得花費金錢和精力去管;或者認為只要保留相應的光盤、軟盤就可以了,卻忽視了光盤等載體也會因年久而失效。管理不善造成數字資產四處散佚、內容短缺,為后續的開發利用帶來了一系列負面影響。因此,首先我們必須高度重視數字資產管理。
3 出版社數字資產的開發困境
1)認識不足。想要充分開發利用數字資產,就需要采取相關措施進行數字知識的普及。如開展專題講座,舉辦研討班,通過各種形式宣傳,使從業人員意識到急迫性。只有提高業內人員對數字資產的認識,像對待其他固定資產一樣,對數字資產實施專人負責,才能發揮數字資源的作用。
2)制度不完善。國內出版社對現有電子文本的管理方式比較粗放,沒有相應的管理制度。對圖書的數字文件實行分類管理制度,即將出版的圖書,其數字文件可按主題、學科予以標引;對計劃出版的圖書,可從數字文件錄入環節進行加工;對已出版圖書,按計劃、分步驟對其數字文件逐步進行轉換。同時建立相應的計算機管理系統,利用幾年時間完善數字資產管理制度。
3)技術劣勢。近些年,各大出版社都在積極轉型,試圖在互聯網天下尋求一己之發展。在傳統出版企業的轉型之路上,技術劣勢是繞不開的話題。數字資產需要通過網絡技術在更大范圍內實現信息增值,同時也需要解決數字版圖書的使用問題。這在技術手段上,對出版單位提出了新的挑戰。因此,技術劣勢是出版社開發數字資產的困境之一。
4 出版社數字資產開發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1)增強市場意識,以用戶需求為開發依據。傳統出版企業一直以來享有出版專營權,但隨著互聯網主體地位的確立,出版社想要有所發展,必須增強市場意識,以用戶需求為開發依據。出版社在進行數字資產開發時,應在尊重作者知識產權的基礎上,以客觀市場需求為導向,對原有作品資源進行藝術化、技術化處理,以符合當下的后現代閱
讀③需求,讓消費者順利為產品買單。
2)建設專業人才隊伍。出版社以往單一的編輯人才結構已不能滿足互聯網模式下出版產業價值鏈的經營要求。數字資產開發過程中,要求相關人員必需精通互聯網數字技術,還要掌握針對不同發行渠道的營銷技能。為此,出版社需根據自身發展要求,搭建專業的人才梯隊,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時下發展迅猛的閱文集團,其內部擁有完善的經營體系和專業的經營團隊,因而能夠達到理想的數字資產增值效果。
3)加強與原創網絡文學網站合作,開拓IP資源。全媒體時代,“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產業格局日趨形成。在這樣的產業格局下,想要更好地開發利用數字資產,出版社唯有打破觀念,立足本身內容資源,力促聯動發展。出版企業在開拓IP資源時,首先要對手中的數字資產進行比較分析,選擇那些擁有較強受眾積累、具有相當發展潛力的內容。其次要加強與網絡文學網站合作,借助網站的推廣平臺和海量用戶來快速積聚人氣。
5 結束語
隨著出版行業迎來數字化時代,傳統出版企業為自身轉型升級正在做大量努力和嘗試,數字資源的管理與開發問題也隨之而來。轉變認識、創新制度、培養人才等都是實現數字資源有效管理所必須做的工作。出版社只有明確自己在利用數字資產時應該做什么、怎么做,才能提升已有數字資產的價值,實現數字資產的增值。
注釋
①語義泛化就是詞語在保持基本意義特征的基礎上,在現實、心理、文化壓力及語言內部力量的共同作用下,不斷向新的領域、新的語義場擴張,將更多的意義納入自己的指稱范圍內的具有動態變化的一種語言現象。
②淺論出版社數字資產管理,李慧,2008.9。
③周蔚華等在《數字傳播與出版轉型》一書中認為后現代閱讀呈現出十大特征:是以讀者為中心的閱讀,是感性的、享受的閱讀,是非線性的、跳躍式的、破碎的閱讀,是海量的、瀏覽性的淺閱讀,是調侃的、消解(結構)的和顛覆傳統的,是多元的、時尚的并充滿著不確定性,欣賞方式是我行我素、率性而為的,是偷懶的、具有惰性的,是趣味指向的,是交互的、互動的、對話式的。
參考文獻
[1]王曉光.數字資產管理[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14.
[2]李慧.淺談出版社數字資產的管理[J].出版發行研究,2008(9):60-62.
[3]張旭.出版企業利用網絡文學IP實現增值的策略研究[D].石家莊:河北經貿大學,2016.
[4]陳龍.中國電影IP開發研究[D].長沙:湖南大學,2016.
[5]徐全華.試論數字資產[J].廣西會計,2002(6):10.
[6]陳源蒸.出版數字資產管理[J].出版經濟,2004(12):7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