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社群為中心搭建自有流量池,通過社群的運營,為品牌賦能,為經銷商賦能,為導購員賦能,為用戶賦能。
每一家公司心中的新零售是不一樣的,因為他們的業務后臺,和前端接觸點都不一樣。不可能每一家都做成阿里的新零售,或者亞馬遜的新零售,他們業務形式不一樣。很多企業還在探索他們該怎么樣做新零售。那么,從哪里開始比較容易?
精準的流量才有價值
新零售的背景是消費升級。消費升級實際上已經發生了一段時間了,并不是從馬云提出新零售開始的,其實新零售需要的支付環節、供應鏈環節、消費者管理環節全部都已經達到了一定的技術水平,所以新零售應運而生了,馬云不說新零售也會出現。也就是說,在大的消費升級過程中,品質消費一直在增長,大家對產品品質有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沒有新的體系,如果沒有新的解決方案就會被淘汰。
1.用戶、消費者的需求在變化,消費者結構已經向服務型轉移,因為我們已經度過了溫飽時代,也度過了商品的選擇時代,開始有自己的想法。這要求我們的傳統行業必須轉向,站在用戶角度提供產品,轉向移動化、碎片化,用戶的個性化需求。過去幾年是流量時代,而最近這兩年再說流量時代已經不太準確了,精準的流量才會有價值。
2.碎片化時代的用戶,也許今天在這里,明天在那里,這個人到處在飄。比如原來可以打電話發短信,而現在用戶在微信公眾號、群里,電商平臺有留言,有差評、好評,甚至在實體店和戶外,這其實都是我的用戶,到處都在。我們必須得有相對應的客戶服務能力。
3.大家知道,在線下實體店,不可能問進來的每個人他叫什么,曾經買過我東西沒有。也就是說,對于大量的企業來講,我們大量的門店沒有辦法線上線下用戶打通。我們要做這個新零售,一定要解決這個問題,要把場景數字化,把用戶行為數字化。比如店里面裝一個頭像識別系統,可以把在店里的所有行為進行分析和匯總,包括熱區、路徑、年齡、身份都可以用戶數據庫進行打通,這樣可以實現類似用戶量打通的能力。
流量一直在產生,但是這個流量產生的源頭,目前來講不在阿里、騰訊這樣的社交企業,他們的流量是很廉價的。重要的是,企業已經有幾千萬甚至上億的用戶信息,能不能從里面挖掘出它的社會化價值轉向復購。
以社群為中心搭建流量池
通過社群搭建流量池,通過運營為我們品牌賦能,為經銷商、導購員、用戶賦能,因為社群可以穿透經銷商、導購員。簡單看一下我們的思路。怎么樣打通流量池?流量池就是用戶數據匯集的地方,現在能夠承載粉絲和用戶數據的地方就是一些社交平臺。現在很多公司做了自媒體平臺,社交平臺其實并沒有很好地管理和運營,這可能是因為缺乏工具和能力,我們希望能夠幫企業規劃你的流量池,在什么樣的平臺上承載什么樣類型的用戶,做什么樣的推銷和內容推送,達到什么樣的效果。
舉個例子,我在微信有兩個身份,貼吧有三個身份,匯集起來你就是胡松。我們會采集你在各個渠道上的行為形成最終的粉絲劃分。實際上遠遠不止這些,包括線下實體店的數據采集都可以慢慢地結構化,變成我們的用戶畫像。有了這個用戶以后,可以做很多事情,從社交電商、線下、傳統,最后變成一個大數據,提供服務,比如節假日的時候做一些很方便的營銷活動。還可以幫你做內容運營,包括公眾號推送運營,一鍵轉發,場景數字化,提供各種的QQ運營工具,微信群運營工具,把客戶從路人變成粉絲,變成用戶,不斷激活他、刺激他,使他成為忠實粉絲。
社群的人其實就是精準人流,集團公司可以看到我穿透整個品牌到經銷商,導購員的所有信息,及時感受到消費者在說我的產品怎么樣,是在投訴還是在表揚。經銷商可以管好導購員,管好內容推送,個性化營銷。很多營銷沒有辦法到導購員層面,而通過社群營銷,可以導購員制定優惠券、專屬客服,從而提高服務能力。我們認為社群以后會為各種各樣的公司提供這種新零售的服務能力。